回覆列表
  • 1 # 王西坡

    這個問題初心文學筆者王嘉偉來回答一下。

    再說說,李白在政治上的表現。李白其實一直以為自己有卓越的政治才華的。實際上,我們知道他並沒有。那一年,天寶元年他在安徽南陵接到皇帝的詔書,奉詔進京。這可把他高興壞了,出口就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結果到長安不過兩年,就被“賜金放還”了。

    李白還一直以為自己是自帶仙氣的男人,當年賀知章用“金龜換酒”稱讚他為“謫仙人”,就更加堅定了他的這一想法。所以,賜金放還之後,他就帶著杜甫、高適哥仨一起,去採仙草、找仙人、煉仙丹……

    李白真的是浪漫到極致,筆者很崇拜他。

  • 2 # 豹眼看歷史

    詩仙”李白,文學青年,唐詩寫得,那叫一個好,沒人比得了啊!可有一點,不為許多人熟知,說起來那叫一個痛啊。

    在唐朝時,就有人喜歡打賞,寫寫詩玩玩,混個飯吃那是木得一點點問題的。可李白不這麼想,而是一門心思想做官。詩而優則仕,也行,可就是不懂做官的潛規則,不按套路出牌,結果就慘啦!

    01

    少年成名

    李白本是個富二代,完全可以靠爹混,可人家是有志青年,打小就知道學習而且學得很好,很刻苦。

    有詩為證:“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看看多聰明啊。“十五好劍術”,“十五遊神仙”,“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精力過剩,不是好事啊。

    聰明歸聰明,可沒有一門心思做學問,求仕途,你看看他都學了些啥啊。

    十五歲時,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而且小小孩子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這還了得。

    隋朝已開科舉取士,初唐得到完善發展,到了唐玄宗時,憑李白的才學完全可以進士及第,踏入仕途。可李白是誰啊,高傲自負,他不屑於參加科舉考試,希望憑藉自己的才能和聲譽,得到某個有力人物的推薦而直取卿相,好好可愛哦!

    十八歲時,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好事啊,但不可想法太多。

    02

    仗劍出蜀

    李白二十五歲時,離開四川,開始裸遊。春往會稽,秋病揚州。冬離揚州北遊汝州,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

    二十七歲時,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於安陸。有木有諸葛亮娶沔南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之嫌呢?

    二十八歲時,出遊江夏,與孟浩然相會於斯。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渴望拜見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相,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遊邢州(在長安之西),冬遊坊州(在長安之北),不離長安左右,有想法哦。

    李白已經三十一歲了,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無賴之徒交往,整日亂醉如泥,當然酒後也給後世留下了不朽的名篇。

    看不到希望,那就繼續遊蕩。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五嶽之一的中嶽(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其意還是不想走啊,瞅瞅還有木有機會呢?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意思是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結果如何哪?

    03

    供奉翰林

    李白以《大獵賦》,希圖直接抱大腿。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將李白的《大獵賦》上呈玄宗,玄宗皇帝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立即下詔宣李白進宮面聖。一說是吳筠的舉薦,總之是終於見到天顏啦。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親自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那是相當榮耀啊!

    玄宗垂詢當世事務,李白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給李白安排工作,令其供奉翰林,職務就是給皇上寫寫詩文娛娛樂,陪侍皇帝左右。這與李白“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志向相去甚遠,但畢竟在天子身邊,就有機會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可能啦。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賦詩紀實。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自然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已經四十三歲,依然待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榮耀歸榮耀,但這不是李白想要的東西啊,對御用文人這種溜鬚拍馬,歌功頌德的生活日漸厭倦,開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成“酒中人仙”,整日遊山玩水,酒中取樂。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的同時,給後人醉酒一個好籍口。

    酒酣之時,玄宗呼之不朝。呵呵,這老脾氣上來了,那還了得!曾經奉詔醉中起草詔書,令高力士脫靴。看看這事辦的,有點過啊。於是,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脾氣大啦,縱使大老闆愛才惜才,也不會由著你的性子來啊不是?!只好哪裡涼快哪裡去待著啦。

    04安史入幕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但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時,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他認為天下亂局已定,此時大唐的情形十分類似於東晉永嘉南渡,正是割據江南的大好時機。因此力勸永王直取會稽,並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後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李璘割據稱帝意圖昭然。

    這不是作死的節奏嗎?

    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後流放夜郎。

    05溘然病逝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佈大赦,李白在流放途中,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就是大詩人李白啊。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鎮江。在鎮江,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即今貴州一帶),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年初一上班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