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sMillion

    專家簡介:楊光,解放軍總醫院兒內科行政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眨眼是眼部肌肉正常的生理活動,但如果小孩子頻繁眨眼,且眼皮抖動無法控制的話,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了,因為這樣的眨眼很可能是由於某種疾病所致。在臨床上,頻繁眨眼睛是抽動症的早期典型症狀,此時容易被家長忽略或誤解為孩子的習慣性小動作,從而延誤診治!抽動症,又叫“抽動障礙”或“多發性抽動“,是一種突發性、重複無規律的肌肉抽動或發出聲音的綜合徵。本病常見於2~17歲兒童,男孩較女孩多見,多是童年起病,慢性病程。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性抽動,並可伴有諸多行為問題,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睡眠障礙和情緒障礙等。抽動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遺傳因素在該病發生中起重要作用,調查發現,抽動症病人的親屬中,本病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通常抽動症可以分成短暫抽動障礙、慢性抽動障礙(運動性或發聲性)和Tourette綜合徵。運動性抽動的表現為突然的、快速的、無目的、不自主的、重複的肌肉抽動。抽動症狀通常始於頭面部,症狀較輕,以後逐漸加重,累及部位可以沿頭面部、頸部、肩部、上肢、軀幹和下肢的順序發展,部位可為單個部位或多個部位。面部肌肉抽動多表現為眨眼、斜眼、揚眉、皺眉、咧嘴、聳鼻、作怪相等;頭頸部肌肉抽動則表現為點頭、搖頭、挺脖子、聳肩等;軀幹部肌肉抽動則為挺胸、扭腰、腹肌抽動;上肢抽動表現為搓手指、握拳、甩手、舉臂、扭臂;下肢抽動表現為抖腿、踢腿、踮腳甚至步態異常。發聲性抽動分為簡單發聲性抽動和複雜發聲性抽動。簡單發聲抽動表現為快速地、無意義地單調的重複,如不斷地清嗓子、咳嗽、哼聲、吼叫聲、吭吭聲、尖叫聲等;複雜發聲抽動則發出一些似有意義的短句,或更復雜的句子,也有的表現為重複、刻板的完整語句,如某些語詞聲、模仿言語、重複言語,但表現為穢語者以成人病例居多,兒童病例少見。發聲性抽動普遍具有口齒不清,鼻音及語言延遲、音調的強弱不均等特點。大部分病人是先出現運動性抽動,以後才出現發聲性抽動;也有部分病人以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同時起病。另外近年來,已逐步認識到有一些行為問題與抽動症相關聯,其輕重程度不等,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輕者只表現躁動不安、過度敏感、易激惹或行為退縮等;重者則表現為強迫行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學習困難、睡眠障礙、自傷行為、情緒障礙以及品行障礙等。其中以多動、強迫行為最為常見。所以,當孩子經常眨眼、擠眼時,不能輕易忽視,應首先仔細詢問孩子眼睛有什麼不舒服,是否發癢及有異物感等,如在眨眼的同時還伴有眼睛發紅、發癢、分泌物增多、流淚等表現要及時帶孩子去眼科排查原因。但一旦排除了以上的可能性,孩子還有頻繁眨眼的情況,且持續了一段時間,就應該帶孩子去專門科室進行檢查,這樣可以較大程度的避免誤診、漏診的情況發生。至於抽動症的治療,可選擇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藥物治療、行為心理治療、手術等幾種,需要根據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進行選擇。抽動症的藥物治療包括有: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可以改善50%-80%的抽動症狀。目前常用的有鹽酸硫必利、阿立哌唑、利培酮等,這些藥物與傳統藥物療效相當,但副反應低。其他藥物:可樂定,胍法辛,巴氯芬,苯二氮卓類(如氯硝西泮),丙戊酸鈉、託吡酯等。抽動症患兒的行為心理治療是相當重要的,治療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動症狀,主要是支援和幫助病人消除心理困擾,減少焦慮、抑鬱情緒,適應現實環境。精神心理治療往往需要醫生、家庭和學校三方面充分合作,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其中主是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心理支援和指導。治療本病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教給病人及家庭成員關於抽動症狀及與之相關的行為障礙方面的知識,幫助患兒消除緊張和自卑心理,正確認識本病,特別是要讓家長知道患兒所出現的症狀是疾病本身的病態表現,不是患兒調皮或有意所為,千萬不可因此責備或懲罰他們。要給患兒創造輕鬆愉快的環境,合理安排好患兒的日常生活,鼓勵和引導患兒參加各種有興趣的遊戲和活動以轉移其注意力,避免過度興奮激動和緊張疲勞,減輕學習壓力和負擔,不要貪玩電子遊戲和觀看恐怖電影或電視,不要勉強患兒做一些患兒極為反感的事情,對患兒予以關心和理解,增強患兒的自信心,這將有利於疾病的康復。抽動症的行為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正性強化法、消極練習法、集結練習法、自我監督法、鬆弛訓練和行為反向訓練等。對同一個病人可以聯合使用一種上的方法。另外,手術治療也對抽動症患者有效。臨床上,只有不到20%的抽動穢語綜合徵病人會發展成藥物難以控制的重症,表現為頻繁的發聲、穢語,肢體或軀幹頻繁抽動,甚至有嚴重的戳眼睛、拔牙齒、戳鼻子、打自己頭面部等自傷行為。有部分患者雖然沒有自傷行為,但會出現嚴重的強迫症。如果出現以上情況,是可以透過手術來控制抽動或強迫症狀的。手術採用立體定向技術,創傷小,一般不會影響智力和其他正常功能。手術對抽動控制的有效率一般在70%左右。但由於目前該病發病機理不清楚,手術只能透過切斷腦丘腦、基底節區與運動協調相關的傳導束、核團或埋植刺激器,來控制抽動症狀,緩解強迫行為。總而言之,建議家長對於孩子頻繁眨眼的情況要早發現、早治療,不要延誤抽動症的治療時期。如果發現孩子有出現頻繁眨眼的現象,家長切勿用斥責、打罵的方式對待患兒。應及時向正規醫院,找經驗豐富的醫生諮詢。專家介紹:楊光,解放軍總醫院兒內科行政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7年於中國醫科大學兒科系畢業後一直在解放軍總醫院從事兒科臨床與基礎工作,專注於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難治性癲癇的診斷和治療,科研上對嬰兒痙攣症發病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2013年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神經病學系進行癲癇神經遞質和訊號通路的研究。作為專案負責人主持八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2013年獲解放軍總醫院醫療成果一等獎(兒童早期癲癇性腦病臨床和基礎的研究,編號2013YY101,第一完成人);2014年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嬰幼兒起病的癲癇及相關致病因素的研究,編號2014-2-45,第二完成人);2010年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中國兒童腦血管病臨床與相關基礎研究,編號2010-2-56,第四完成人)。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6篇,其中SCI論文8篇,參編參譯專著8部。目前是國際兒童神經病學學會(ICNA)會員、亞洲大洋洲小兒神經協會(AOCNA)終身會員、全軍兒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委員、北京抗癲癇協會理事、世界華人兒科醫師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青年委員、全軍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婦幼健康研究會兒童發育與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神經科學學會青年委員、北京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青年委員、北京圍產醫學會青年委員、海南省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美國兒科學會中國教育基地講者、海淀區青聯委員、中華兒科雜誌及解放軍醫學雜誌審稿專家、山東醫藥雜誌編委、中華臨床醫師雜誌電子版青年編委、中國兒童保健雜誌特約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音樂類節目什麼樣的音樂人才有資格當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