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母以子貴”,這是形成外戚干政的基礎;而皇帝年幼不能臨朝執政又是外戚干政的條件;宦官集團的出現則是皇權、外戚之間鬥爭的既得利益者。東漢末年就同時具備了這三種奇特的現象。

    章和二年(88)章帝死,年僅 10 歲的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聽政。其兄大將軍竇憲乘機操縱朝政,“威權震朝廷”。

    竇氏一門遍佈朝廷要職。和帝稍大,不幹大權旁落,所以與宦官鄭眾密謀,逼迫竇憲兄弟自殺,竇家宗族、賓客全部治罪。

    而宦官鄭眾則因功封侯,從此直接參政。

    和帝死後,鄧太后立出生100 多天的殤帝即位,殤帝 2 歲夭折,再立 13 歲的安帝。

    鄧太后臨朝,外戚鄧騭( zhì)兄弟又出面把持朝政。鄧太后死後,安帝與乳母王聖、宦官李閏等合謀廢逐鄧氏。

    安帝除倚重宦官,也起用皇后的哥哥閻顯等掌管樞要,一時出現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政權的局面。

    延光四年(125)安帝死後,立幼童北鄉侯為帝,閻太后臨朝。閻顯得勢,把原來安帝寵信的宦官下獄處死,獨攬大權。

    幾個月後,幼帝病死,閻顯又為宦官所殺,11 歲的順帝上臺。144 年順帝死,2 歲的衝帝即位,梁太后臨朝。

    太后兄大將軍梁冀掌權。衝帝死,梁冀主謀立 8 歲的質帝。質帝少而聰慧,知道梁冀驕橫,對群臣說:“此跋扈將軍也”(《後漢書·梁冀傳》),即被梁冀毒死。

    梁冀把正準備和自己妹妹結婚的蠡吾侯立為皇帝,是為桓帝。從此,梁冀專權日甚,大小政事一切獨斷。皇宮近侍皆其親信,皇帝一言一行,他都“纖微必知”。

    在梁冀專權的 20 多年中,外戚的勢力發展到頂峰。梁家前後 7 人封侯,3 人做皇后,還有 6 個貴人,2 個大將軍,女眷中有 7 人食邑稱君。族中還有 3 人娶公主為妻,各級將官多至 57 人。當時官吏升遷調動,要先到梁家謝恩,然後才敢到尚書檯辦手續。

    延熹二年(159)梁冀的兩個妹妹——皇太后和皇后先後死去,桓帝乘機與宦官通謀,發兵圍攻梁冀,迫其自殺。查抄他家財產,z至此,外戚勢力從遭到沉重打擊,趨於衰落。

  • 2 # 歷史研習社

    東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帝國王朝,它的覆滅也非常具有典型意義。東漢王朝的腐敗和覆滅在中央表現為宦官和外戚的輪流執政,在地方則表現為豪強大族割據一方。中央政局既已潰爛,地方勢力又尾大不掉,再加上前所未有的道教運動——道教太平道黃巾軍運動,把東漢王朝推向了覆滅的深淵。

    東漢王朝的覆滅有一點非常獨特,那就是非常嚴重的外戚干政。東漢宦官之禍雖然嚴重,但其他王朝也屢見不鮮,唐朝宦官可以左右皇帝廢立、明朝則有“九千歲”魏忠賢。而地方割據也是王朝通病,唐代亡於藩鎮割據,清朝末年也是督撫自立。但是東漢這樣嚴重的外戚干政卻並不多見。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

    有很多人指出,東漢外戚干政嚴重是因為皇帝年幼,外戚便和宦官輪流控制小皇帝。但這種說法畢竟膚淺。東漢外戚干政的政治根源在於東漢王朝的立國之本,那就是豪強大地主的支援。表面上東漢繼承了西漢的國號、宗廟和社稷,但實際上東漢是建立在西漢末年的一片廢墟之上的,兩個王朝的立國基礎完全不同。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全國各地爆發了極為嚴重的農民起義,中原有南陽劉姓宗室的漢軍、綠林軍,河北有銅馬軍,山東有赤眉軍,隴西有隗囂,河西有竇融,蜀地有公孫述,北部邊境有盧芳。這個時期起碼並存著五六個皇帝,十幾個割據政權,光武皇帝劉秀就是在這群雄對峙中艱難打出的天下,而他的倚靠,就是西漢末年以來逐漸興起的地方大族。

    東漢陶樓,表現了豪強地主莊園

    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打天下的核心團隊是他從老家豐沛帶出來蕭何、曹參、周勃、灌嬰、夏侯嬰等心腹,而他主要力量依靠則是關中地區秦國的兵士。相比而言,劉秀起兵倚靠的是南陽的劉姓宗室,最終征戰四方卻離不開大家族的支援,包括劉秀家鄉南陽的劉姓宗室、以皇后陰麗華為代表的陰氏家族和他創業之地河北的宗族勢力。

    故而東漢帝國也不得不對這些豪族勢力予以優待,包括容許他們獨霸一方,營造龐大的宅院、塢堡,擁有自己的部曲和武裝。所以說西漢王朝延續了上古時代的奴隸制度,而東漢王朝卻開創了中古時代,孕育出了強大的地方勢力。東漢的外戚干政和地方勢力坐大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宗族勢力割據地方那就是地方問題,一旦作為外戚進入中央政治就形成了外戚干政。

    東漢陶樓,反映了東漢豪族修築的塢堡

    西漢的外戚多貧賤出身,掀不起什麼大浪,如漢武帝時衛子夫為皇后,衛青便得到起用,平步青雲,卻因為出身低微而謹小慎微。東漢的外戚則往往本身為豪族,一旦掌握大權更是囂張跋扈,如漢和帝時期的竇氏家族,其祖竇融是開國元勳,一家富貴;漢殤帝時期的鄧氏家族,祖先同樣是開國元勳鄧禹,權傾朝野;漢順帝時期的外戚梁氏家族,祖先則為開國時期雄踞一方的梁統。由此可見,東漢外戚干政,早在開國時期已埋下禍根。

    參考文獻

    《後漢書》

    《三國志》

  • 3 # 小南史

    漢王朝史學家分為西漢和東漢,期間夾雜著由外戚王莽建立的新朝,據小道訊息說是因為漢高祖劉邦因為是斬白蛇起義奪取天下,白蛇一分為二,所以他所以建立的王朝被白蛇所化的王莽一分為二了,扯遠了,迴歸正題。

    漢王朝從西漢開始到東漢末年一直有這樣的事情,先是太后掌權,後由外戚掌權,呂后竇後,霍光王莽等等掌權者,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有二點。

    1、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形成中央集權制始,到清溥儀退位期間,誰掌握皇帝,誰掌握了皇帝,誰就掌握了權利,這是個核心。

    2、東漢中後期,皇帝繼位之初年齡都很小,導致這樣的原因是因為上一任皇帝駕崩的早,長期形成“主幼母少”的局面。

    舉幾個例子:漢章帝劉炟,19歲繼位,34歲崩。

    漢和帝劉肇,10歲繼位,27歲崩。

    漢安帝劉祜,13歲繼位,35歲崩。

    ......

    漢靈帝劉宏,12歲繼位,34歲崩。

    上述舉例的皇帝繼位之初都很幼小,導致由太后掌權,太后掌權肯定要提拔自己孃家人的,這沒話好說,孃家人就是外戚了,皇帝大都早逝,不管太后如何掌權,皇帝都會長大,長大了就會收攏權利,這就導致了衝突,皇帝早逝但是肯定也經歷了成長,奪權,管理國家這個過程,但是一個自小在深宮中長大的皇帝靠什麼奪權,答案是宦官,宦官小兄弟們一起奪權。權奪下後,因為這份感情,大家再一起治理天下。但多數時候這些宦官又比較能陪皇帝玩耍,漸漸地,皇帝不理朝政了,宦官獨攬大權。

    綜上所述,東漢中後期,由一連串的小皇帝繼位,引發一連串的外戚專權,又由一連串的皇帝長大奪權,造成一連串的宦官亂政。如此交替,成為東漢的一個政治符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亂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放棄一個喜歡了很久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