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城花飛飛翡翠蜜蠟

    這很正常!這麼大的孩子,是用口唇來感知世界的。可以把任何適合孩子咬的東西給他咬。咬之前洗乾淨就可以了。

    孩子的口唇期得不到滿足,以後會不斷的吃手啃指甲。

    強烈建議閱讀《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 2 # 壹父母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寶貝開始喜歡咬東西,或者見到什麼就把什麼往嘴巴里放,這是寶貝進入了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口欲期,也就是說,寶貝已經成長到開始用嘴巴去探索世界和認識世界了。

    雖然很多媽媽們已經知道孩子的這一關鍵時期的存在,但依然有不少父母,尤其是老輩兒們,對這一階段並不清楚,他們把孩子吃手或者見啥吃啥看作是洪水猛獸,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就為了打敗這個“壞習慣”。

    口欲期不僅是孩子成長中正常的一站,如果強行阻止,反而可能後患無窮。

    很多時候,對於一個剛剛出生的寶貝,我們看著他們咿咿呀呀地躺在小床上,眼睛不時地瞅向各方,小手不斷揮舞,並用哭聲來表達他們的很多欲求,但卻並不清楚,他們是怎麼開始成長的。

    實際上,小寶寶出生後,神經系統的發育是有順序的,他們嘴巴周圍的神經系統發育的要比手更早一些,所以對於“見什麼咬什麼”的寶貝來說,他們這是在用嘴巴探索周圍的環境,這種探索對大多數寶Bora說,從2個月左右就開始了,他們吃手,吃玩具,吃各種碰到的物品。

    這個時候,對於大人來說,不是如臨大敵地把手或者東西從娃嘴裡拿出來,外帶嚴肅地對娃說“髒髒”,而是應該在保證清潔衛生的前提下,讓娃盡情地去吃,去感受,或者乾脆給寶寶提供一些咬咬膠,這不僅能滿足孩子這個關鍵時期的心理需求,還有助於乳牙的生長。

    事實上,除了用嘴巴探索世界,口欲期背後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尋找和媽媽分離後的安全感,如果這種安全感不能被滿足,或者被爸爸媽媽用簡單地方式制止,孩子的這個時期就會延長或者在未來重新被喚醒,想想看,你周圍的同事有沒有那種經常咬指甲或者一思考就得咬點啥的那種?這些習慣大都跟口欲期沒有被的到充分滿足有關係。

  • 3 # 楊謐說

    如果寶寶沒有出現什麼不適,那應該是寶寶長牙齒和喜歡用嘴巴咬東西來探索這個新世界的緣故,導致他喜歡咬東西。

    早長牙齒的寶寶,在五六個月大,就開始長牙齒了,稍微晚一點的,在七八個月大也開始長牙齒了,我家萌寶就是在七八個月大才長牙齒的,在剛開始的時候,她還不太喜歡咬東西,慢慢的開始咬自己的手指,最後開始咬我了,甚至是讓她親親我臉頰時,我家萌寶也是用嘴巴咬的。

    對於用嘴巴咬東西來探索世界,8個月大的寶寶還不太會思考的,但他依然會不斷去探索這個世界,只能透過咬東西來探索,甚至透過咬東西來獲得即將於媽媽分離的安全感,這個現象在兒童醫學上,也叫口欲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它不是病,不需要看醫生和治療的,更不需要讓寶寶戒掉這個習慣。

    相反,現在是寶寶獨立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時間,家長不僅不應該阻止,反而應該鼓勵寶寶,或者可以給寶寶經常想咬的東西洗乾淨(不讓寶寶把細菌吃進肚子裡),讓寶寶盡情的去玩吧!

  • 4 # 一度甄選

    這個月齡的孩子咬東西是很正常的,孩子現在處於口腔敏感期,這個時期孩子會喜歡用口去感知這個世界。我們不用太多幹預,如果口腔敏感期時沒有給與足夠的口腔刺激,那麼就會出現孩子一直有咬東西甚至咬人的習慣。現在有必要做一些彌補,簡單說就是給他東西讓他啃咬。還是不要阻止孩子啃咬玩具這個行為,同時家長也要給孩子清洗好啃咬的玩具和物品。在吃飯的時候不咀嚼啃咬嘗試給孩子的飲食多樣化,從一些粗糧開始引入,讓孩子有意識的去咀嚼食物而不是物品。比如你可以陪孩子一起吃玉米,你可以讓孩子模仿你吃玉米的動作,用遊戲的形式去引入咀嚼食物,去代替啃咬玩具。

    從出生到2歲左右,寶寶迎來口腔的敏感期。大多數寶寶會集中在4-12個月這個階段。有的寶寶會持續到3歲。

    我家娃的口腔敏感期度過的比較順利,其中有一段時間因為出牙小反覆了一下,但1歲半左右徹底告別吃手,除了一次咬了一口蠟筆,之後從沒有吃異物、小物的行為出現,每天把家裡的物件收拾好,就可以放心上班去了。但小時候他真是個吃手相當嚴重的孩子,現在翻看他從百天到1歲多的照片,幾乎都是手塞在嘴裡的……有一段時間,最愛就是啃爬行地墊的邊……再就是啃爸爸媽媽……好在他口腔敏感期度過的比較順利,而沒有順利度過的孩子這個過程會推遲。

    蒙氏理論認為,孩子口腔敏感期持續時間的長短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在這一時期,父母能給寶寶提供好的環境,允許他去“吃”,敏感期相對就會短。而如果父母阻礙孩子用口去探索事物,孩子的這一敏感期就會持續很長時間,還可能會反覆出現,一直持續到三四歲甚至更久。

    口腔敏感期嚴重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嚴重的會出現搶別人的食物、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撿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無法學習等後果。甚至還會延伸成吐口水、罵髒話等不良行為。

    從平常生活中寶媽你怎麼做呢?1.允許孩子用口去探索世界

    孩子的探索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滿足,才能夠儘快結束口腔敏感期。他常咬的東西,經常拿水沖洗沖洗,不能過度高溫消毒,玩具、奶嘴上留存的部分環境細菌吃到肚子裡其實是有益腸道健康的,

    2.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寶寶吃到危險、不衛生的東西時避免用搶奪、批評的方式制止,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撿起地上的皮筋想放到嘴裡“品嚐”,這時寶媽可以拿起皮筋,向遠處扔,或者踢到一邊,把這變成一個好玩的遊戲,吸引寶Bora模仿。

    4.充分滿足寶寶口腔的需求

    跟大人“吃完這個,再吃下一個”的邏輯不同,寶寶需要第一時間品嚐到不同味道不同口感的食物。這樣的訴求需要家長充分的滿足。忘掉大人所謂的邏輯,儘可能地提供軟硬不同的食物、乾淨而質地不同的物品,讓寶寶盡情地去咬,這樣才能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口腔的敏感期。比如很多媽媽不喜歡用的咬咬袋,我覺得特別好用,在出牙期、鍛鍊咀嚼的關鍵期,我常放一些切成小塊的蘋果、梨等稍有硬度的水果給寶寶啃,它的好處是寶寶噎不到,自己能把食物磨成泥。

    孩子愛咬人的時候,千萬不能打罵、恐嚇,比如說“再咬就把你的牙敲掉”這樣的話。提供一些硬的食物,為什麼國內外都提倡在孩子長牙初期提供又硬又難啃的磨牙棒呢?一是滿足寶寶的咀嚼欲,二是防止小塊餅乾堵住氣管。除了超級硬的小麥磨牙棒,我曾經和大家分享過,把麵包片烤酥,或者常溫下放置一會,待它變硬,它就是最經濟的磨牙棒了。

    5、咬玩具或咬人時期可以做的小遊戲

    小狗叼骨頭:準備一些小布條、積木、小養樂多的瓶子、海綿等大人先給寶寶示範:“小狗最喜歡吃骨頭了,我們假裝是小狗,蒙上眼睛把骨頭找出來。比如先找出一個硬積木,用嘴叼著從A處放到B處。再去找另一樣東西。跟寶寶講一定要用牙,不能用手。遊戲的目的是讓寶寶用牙齒感受不同的觸感。

  • 5 # sun筱然

    八個月寶寶喜歡咬東西,八個月是長牙齒的時間了,首先可能是要長牙齒,嘴巴不舒服,牙齦可能會有點發癢,所以才會咬東西,你可以給他買些磨牙棒,讓他咬咬。

    還有就是小孩子的天性,他們有很多時候都是透過嘴巴去認識、探索這個世界的,不管什麼,都想放嘴裡嘗一下,這個是正常的,不過媽媽還是要注意衛生,能咬到的東西都要保持乾淨,看護的時候也要認真點,有些危險的東西還是要放遠點,以防萬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際金價回未來是否會繼續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