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氣勢恢宏的諾曼底登陸預示著反法西斯戰爭中,盟軍的戰略反攻開始了。耐人尋味的是,經過二戰的“洗禮”,昔日的大英帝國風光不再,而新興的軍事強國美國和蘇聯站在了主導世界的前列。

    蘇聯從蘇德戰爭爆發開始,依靠國土廣袤的戰略縱深,以及強大的戰爭潛力,一步步邁入了軍事強國的行列。而美國參戰晚,卻給人一種幾乎一夜之間成為了軍事強國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一戰後說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以戰勝國的身份首次參與了歐洲的戰後國際事務。為了提高國家地位和影響力,在當時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積極倡導下,成立了國際聯盟,這是美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首次在國際舞臺上說話。

    但是,和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比起來,美國的影響力還是有限的。像英國、法國等西方列強一直主導著世界格局,不可能任由美國胡來。於是,他們採取壓制的做法,沒有給美國太多的機會去主導國際間合作的方向,尤其是歐洲的事務。

    以“實用主義”著稱的美國,以強大工業生產能力,迅速增強了國家實力。尤其是二戰爆發前,一躍成為各國爭相拉攏的物件。而美華人也積極以經濟為先導,在投資、合作、金融等方面與歐洲各國建立了密切的聯絡,賺的是盆滿缽滿。

    二戰爆發後,美國的經濟實力已成為世界強國,但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遠不如大英帝國。羅斯福總統認為參戰是介入國際事務的最好機會,不僅能展示自己優厚的經濟實力,而且透過實戰確立美軍在國際上地位和主導權。

    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後,羅斯福的“先歐後亞”戰略中,其實已經清楚的表明了美國想優先獲取歐洲的主導權,主導歐洲就是主導全世界。於是,一年後的1942年11月,美英聯軍登陸非洲,預示著美軍正式介入歐洲戰事。

    當然,首次參戰的美軍沒有什麼經驗,儘管派出了10萬大軍,近千艘戰艦參戰,但在非洲戰場上依然要聽從英軍的安排。這對躊躇滿志、心高氣傲的美華人來說,是不能忍受的。於是,雙方在爭奪戰役指揮權上是明爭暗鬥。

    英華人是不會輕易讓出主導權的。

    作為昔日的大英帝國,自然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對“小兄弟”的幫忙,一方面表現出熱烈歡迎的態度,而另一方面卻以戰場主角的身份對美軍“指手畫腳”,各種作戰計劃都是由他們主導制訂,美軍只是處在配合、掩護的位置。

    在非洲,眼看著盟軍勝利在際,不甘心當配角的美軍,將目光投向西西里島戰役。在他們看來,這是美軍超越英軍,表現自己的最好機會。於是,艾森豪威爾將剛剛把美第2軍調教好,準備進攻突尼西亞的巴頓,從前線撤下準備進攻西西里島。

    進攻西西里島的“赫斯基”計劃是由英華人做的,自然不會向著美華人。作為聯合作戰的美軍自然不甘當配角,要求修改計劃,直到“赫斯基8號”計劃出臺,美軍才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併為此積極準備,要在勝利成果上壓過英軍。

    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頂著阿拉曼戰役、突尼西亞戰役英雄光環的蒙哥馬利,不由分說地推翻了這個計劃,繼而拿出了一個連英華人自己都看不下去的計劃,內容就一個:英軍是主攻,美軍是側翼掩護。

    儘管對蒙哥馬利的做法憤憤不平,不服氣的美華人為了顧全大局,接受了這個計劃,但雙方爭奪主導權已公開化、白日化。尤其是巴頓,更是討厭自以為是的蒙哥馬利,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給這個“小個子”以顏色看看。

    戰場瞬息萬變,由於蒙哥馬利的猶豫,讓德意聯軍有時間在其面前構築了一條難以逾越的封鎖線,巴頓抓住這個機會,4天行程320公里,帶領第7集團軍攻佔巴勒莫,並率先攻取墨西拿,顯示出美軍強悍的戰鬥力和實力,贏得了同盟國的認可。

    美軍主導諾曼底登陸戰役。

    如果說西西里島戰役中美軍取得的戰績,讓一貫自以為是的英華人徹底放下了不可一世的架子;那麼諾曼底登陸就是向全世界宣佈,美國是盟軍中不可替代的軍事強國,並以此為中心,確定了在國際社會的主導地位。

    首先,擱置丘吉爾的攻擊軸心國“軟腹部”的計劃。處心積慮的丘吉爾一心想借助美國的勢力重振大英帝國的輝煌和維持自己的殖民統治,這與羅斯福倡導構建民主國家間合作和“美國式”的民主價值相違背,倆人在國家利益上出現了重大分歧。

    更何況蘇聯的崛起,讓羅斯福對這個東方大國越來越重視,終於在德黑蘭會議上,答應蘇聯在1944年5月執行“霸王計劃”,而對丘吉爾堅持攻擊歐洲南部的計劃不再派一兵一卒,美國的這一做法致使丘吉爾的計劃擱淺。也就是說,過去配合你,現在不想陪你玩了,要自己說了算。

    其次,為了顯示地位,美國將大部分的軍事力量都用在了歐洲。自參戰以來,大量的部隊前往歐洲,在進攻法國的288萬盟軍中,美軍就佔了一大半,在飛機、軍艦、坦克等裝備中,美軍更是佔到了盟軍總數的4/5。

    這樣絕對優勢的軍事實力,自然讓同盟國對美國“俯首稱臣”。就連一心想壓美華人一頭的英華人,此時也只好放下架子,越來越顧忌美華人的感受和想法了。當然,美軍也擔任了主攻角色,在諾曼底5個登陸點中,由美軍負責的就有2個。

    更關鍵的是,盟軍內部軍事指揮的調整,徹底將美國放在了主導位置。艾森豪威爾任盟軍總司令,參謀長一職也由美華人擔任,而英華人只是作為平衡,擔任了副司令和副參謀長。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打仗由美華人說了算。

    正是依靠自己的經濟實力、巨大的戰爭潛能,讓美軍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取代英軍在盟軍中主導作用,最終成為唯一能和蘇聯抗衡的軍事強國。如果沒有美軍及時介入歐洲的戰事,蘇聯很有可能成為整個歐洲的霸主。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 2 # 遨遊天際walker

    當然是美華人說了算,當時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開始進入戰略防禦階段。在整個大西洋沿岸建立防禦壁壘。對抗和抵禦盟軍的進攻。當時美國為主的盟軍,進行的戰略轟炸,已經 摧毀了,德國的工業體系,德國已經沒有辦法保證整個戰爭 進行下去的實力了。而且蘇聯已經開始戰略反攻和對德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而且,美國也等不起了,如果讓蘇聯人佔領德國全境,那麼,美國的戰略利益是會有損失的,所以,美國也必須發動地面戰爭,所以必須登陸。

    所以不管是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必須對德國進行登陸作戰,先解放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等,繼而佔領德國本土。搶奪戰略資源。

    德國的科學家啊,材料啊,技術啊,實物啊,裝置啊,,等等還有土地,都是搶奪的目標。

    搶灘登陸,刻不容緩。但是盟國的主力是美國,所以美國的聯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就是總指揮,也是他控制著一切。什麼時候發起進攻,也是有愛森豪威爾決定。

    美華人之所以能這麼強大,是因為世界上有那麼多偉大的科學家在為美華人服務。

    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技術。以及在一個有做為的領導者的帶動下 ,是非常強大的戰鬥力和生產力。

    當時的羅斯福總統也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總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龜泥鰍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