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馨扛把子
-
2 # 海盜旗wyn
長城本身也只是個死物,頂不住北方民族進攻的根源還是中原王朝軍事實力不行,這個鍋長城不能背。
長城實際上是充當中原王朝邊境防禦體系的依託,類似於馬奇諾防線和齊格菲防線,本質上就是個永備工事。以古代的攻堅能力來說,長城的城牆普遍七八米的高度,放在古代也足夠讓遊牧民族頭疼的了。這個高度的牆,不管是扔石頭砸塌了還是搭梯子翻上去,提前花几上幾天時間準備準備器械都是少不了的,而能玩得轉這個也得需要大幾千人規模的部隊。大幾千人規模的部隊對道路條件又有要求,能走的地方就那麼多,在燒包的防守方也知道在那地方建個要塞,大幾千人在要塞外面蹲上好幾天,突襲就成了強攻,而這恰恰是草原民族不擅長的。而想要突襲,要麼是大部隊奔襲內應騙開城門搞定,要不然就是小規模部隊壓根不進城只是騷擾一下,前者難度太大,後者對整個王朝來說無關痛癢。所以長城在北方民族看來就是一個鐵烏龜,小部隊啃不動,大部隊去啃就等著跟中原王朝援兵打一場會戰吧。
不過跟所有和防線沾上邊的防禦工事一樣,敵人殺到你跟前了除了一首涼涼也沒有別的結果了,或者說你中原王朝但凡還有一點機動兵力,也會在長城以北迎戰而不是冒著防線被打穿的風險死守那堵牆,畢竟南邊就是農耕區,城破了人家直接一頓燒殺搶掠,留給中原王朝一地雞毛,守住了也沒好果子吃,農業荒廢居民逃難這種事到頭來還得自己受著。
所以說長城其實是中原王朝邊境軍事體系的最後一道防線而不是第一道,中原王朝抵禦北方民族的思路便是把交戰區設在長城以北的緩衝區或是直接跑到北方民族自己地盤上打,換個時髦些的說法就是“區域拒止\反介入”或者說“境外決戰”。長城在這一戰略下的使命就是強行把戰線推到更北的地方,杜絕小股部隊繞後偷家的可能,避免中原核心區遭受戰火,不過這也是造成大家認為長城沒用的一個重要原因,說白了長城是最後一個防線,就像足球運動裡的小禁區和守門員一樣,長城以北打輸了相當於對方前鋒衝進小禁區了,守門員還能拼一把;要是讓北方民族平推到長城一線,那就相當於被裁判罰了好幾個點球,基本要涼涼的節奏。
不過長城那雄偉城牆卻有意無意的達成了另一個戰略目的,便是執行了中原王朝針對北方的經濟封鎖。北方草原基本都是一些遊牧民族,這些人雖然可以全民皆兵,戰鬥力爆表,但是生產力捉急,特別是因為沒有耕地和定居點,想自己大批次製造武器基本就是天方夜譚,馬匹牲畜再多又不能當刀使,你讓大汗的兵在戰場上騎著瘋牛頂人麼。而另一頭的中原王朝也不傻,珠寶首飾絲綢壁畫這些我隨便賣你,可是刀槍劍戟斧鉞勾叉這些兵器就得限制著賣了,個別時期連鐵鍋都控制。不過你以為只有官方能開設交易市場麼,你把那群不要命的走私商放哪了,只要錢給夠了,那群人才不管他三七二十一想著法的給送貨上門。長城七八米高的城牆能擋住小股部隊侵擾,防範個走私商人自然也沒問題,政府可以控制幾乎所有的大宗貨物貿易,小規模偷運武器也完全無法滿足北方民族的需求,從而拉開南北雙方的裝備水平,一邊連刀劍都配不齊,另一邊卻能夠得到全套武器盔甲,這仗怎麼打。至於所遊牧民族掌握了農耕區生產力是什麼結果,想想控制著中國北方,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和掌握了遼河平原把崇禎逼得在歪脖子樹上吊死的後金-清政權你就懂了。
總的來說,雖然長城建築高度有限,實際戰鬥力有限,但確實防禦北方民族侵襲的重要設施。對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而言,有了長城,小部隊打不進來,保證了農耕區的總體安定;切斷南北的民間貿易,讓國家更容易的對草原民族實行經濟控制,削弱北方的戰爭潛力。武力解決北方邊患總歸是勞民傷財的無奈之舉,捨得下血本並且有那個本錢組織遠征的也就是漢朝一代,靠經濟和政治兩個手段控制北方民族才是中原王朝的最優選擇。
回覆列表
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奇蹟之一,是古代中國王朝智慧和國力而凝聚的精華,現如今,我們都會參觀偉大的奇蹟——萬里長城,但真的前往長城之後,難免有困惑,即,長城那麼單薄,它是如何擋住蠻夷10萬大軍的? 長城,我們亦稱之為萬里長城,它不僅僅是世界奇蹟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且連綿不斷的長垣,是阻斷蠻夷騎兵的行動。據資料記載,長城分佈在中國15個省區市,總長度在2.1萬千米,但是去過長城旅遊的人,或許都有一個疑問,長城這麼單薄,它是如何抵擋住蠻夷的10萬大軍,或者說是怎麼去威懾蠻夷不敢進攻中國的?其實,現實中的長城根本不雄偉,如圖可以看出,長城確實挺單薄,也不是很高,如果說長城外有1000萬,長城內有1000人,雙邊打架,那麼守衛長城的肯定必勝,畢竟有掩體在那裡。 但是問題來了,長城太長了,剛說過長城有2.1萬千米,縱橫整個中國北部,按照古代看守制度來計算的話,500米駐守一名士兵,那麼也需要消費近萬明士兵。明朝,是非常重視長城的,因為明朝的天下,就是從蒙古人手中奪回來的,他們深知蒙古騎兵的厲害,這也是趕跑蒙古之後,面對日本倭寇的挑釁,朱元璋沒有派兵澆滅的原因。不是他朱元璋不肯澆滅,而是防患於未然,蒙古騎兵的威力,讓朱元璋不敢隨意動兵,如此才導致日本倭寇時常騷擾中國沿海,氣的朱元璋大怒說無恥。 話說回來,明朝初期軍事強大,但到後期,則腐敗不已,明朝晚期士兵吃空餉的人絡繹不絕,且全部都是關係戶,在明朝晚期,1000人的軍隊中,有300人吃空餉,300人是親屬紐帶,300人是湊人數,最後100人是打仗的。所以晚明時期,1000人清軍能打敗1萬人明軍,一點都不奇怪,清軍的戰鬥力很高嗎?一點都不高,都是被電視劇,被史書給吹的,他們除了吹捧清朝,一無是處。說這麼多,長城沒用嗎?當然不是的,古代帝王都是人中之龍,這並不是隨口說說的,很多人的疑問是什麼?長城500米駐守一個士兵,夜晚,蠻夷夜晚突擊,把駐軍殺死,然後派人把長城拆掉。 如此,長城就是一個擺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可能,長城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狼煙,狼煙一起則代表戰爭來臨,駐守在長城後方的大軍,會迅速出動。因此,蠻夷抹黑殺掉一名守軍,他能無聲無息幹掉2.1萬千米長城的守軍嗎,他能把2.1萬千米的長城全部摧毀嗎?只要他能全部摧毀,那麼進入中國,如無人之境,可是他不能。只要有一名守軍在長城上,狼煙就會升起,那麼另外一個問題來了,有人說,蠻夷大軍只要開啟一個口子就可以了,洗劫就跑。 蠻夷大軍越過長城洗劫,肯定會有狼煙升起,此時我軍包抄後路,那麼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他們自然也不傻,所以這種撞南牆的方式,他們不會這麼愚蠢去做。有人也會問了,為啥中國不主動出擊攻擊蠻夷,一次性把他們打怕?為啥?因為划不來,打個通俗易懂的比喻,前面是一片沙漠,沙漠裡面有一支千人軍隊,沒事就來騷擾我們。我們如果出兵,損耗將會非常大,而且還不見得找得到他們,怎麼去?這仗還打不打?出於成本考慮,肯定是不打的,另外,即使我們攻佔這一整片沙漠,有什麼用,一片廢土。 因此,秦始皇修建長城的決定,是無比正確的,可惜也因此事,讓秦始皇揹負了上千年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