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暴雨有眼淹魏不淹漢?
13
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關羽均強於于禁。

    論個人武力,關羽幹軍萬馬中獨騎斬顏良,這在整個三國武將中唯關羽一人做到,千軍萬馬兩軍對陣,而顏良又是勇冠三軍,關羽如何做到的?無論放眼整個中國古代戰爭史,均不多見,可見關羽之勇武。反觀于禁,雖隨曹操南征北戰,勇武過人,位列曹魏外姓武將之首,但獨力斬殺敵方主帥的事卻是沒有,論武力,關羽完勝於禁。

    論智謀,關羽北伐襄樊的同時,能夠鼓動曹魏梁、郟、陸渾三縣的豪強同時造反歸降,引得曹魏境內草木皆兵,是為戰略。關羽雖強,戰于禁七路援軍並未硬拼,而是使用計謀——水淹七軍,不戰而降於禁。而於禁帶兵嚴格,略有智謀,兩次獨自帶兵失利,一次是打張蘭梅成,中了敵方的詐降計,另一次就是救援樊城,失敗被俘。論智謀,關羽略勝于禁。

    論名聲,程昱、郭嘉評價關羽:萬人敵,周瑜評價關羽:熊虎之將,劉曄評價關羽:勇冠三軍。對於于禁,曹操評價于禁:古之名將,陳壽評價于禁:五子良將之首。來自敵方的評價似乎更真實,來自己方的評價多少有溢美之詞,論名聲,關羽完勝於禁。

    戰爭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天氣原因對於敵我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就看誰更會利用天氣,取得戰爭的勝利。

    關羽利用天氣原因打敗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導致曹操兩次想遷都避其鋒芒,曹操何人?曹操征戰一生,大小戰爭何止百場,可曾怕過誰?況且曹操北據中原九州,實力比劉備和孫權加起來還要強,放眼整個三國,可曾有人讓曹操害怕,唯有云長一人而已!

    孰強孰弱,還用得著比較嗎?

  • 2 # 瞿凱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在劉備稱漢中王后,被封為前將軍,假節鉞的情況下,發動了襄樊之戰,北攻樊城,戰事一開始,關羽節節勝利,打的樊城守將曹仁閉門不出,曹操向曹操告急,曹操隨即派于禁督七軍,和龐德一起救援樊城。

    注意,此時,曹操是主動派于禁,這說明在曹操眼裡,于禁能勝任此任,打關羽有把握。

    此時的于禁,位居五子良將之首,是左將軍,假節鉞,地位在五之中最高,張遼這時還只是徵東將軍,假節,就連曹仁也只是徵南將軍,節假,很明顯,他們都低於禁至少一個檔次呢!

    于禁到了樊城前線,很不巧,這時突然遇到了連綿秋雨,秋雨一下好多天,導致漢水暴漲,平地水深好幾丈高,于禁的七軍,全部泡在水裡,成了水中之鱉,喪失了戰鬥力。

    《三國志 于禁傳》記載: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這時的關羽,再乘戰船進攻于禁七軍,于禁七軍只能束手就擒,全軍覆沒。此戰的結果,于禁被俘,隨即投降,龐德被俘,寧死不降,被關羽斬殺。

    這裡面值得注意的是,正史中記載,並不是關羽放水淹了于禁七軍,而是天氣原因,是一場秋雨,導致漢水暴漲,也就是說,不管誰來,這場秋雨都會下。張遼來,秋雨還是下,曹操親自來,秋雨也一樣下。

    于禁確實是敗給了天氣,于禁作為五子良將,左將軍,假節鉞,地位外姓武將中第一,久經沙場,身經百戰,他不會打仗嗎?不是的,于禁戰功赫赫,打仗很厲害的,否則,怎麼能稱為外姓第一武將?

    有人說,為什麼關羽能預知秋雨,漢水會暴漲,提前準備了戰船,而於禁就不能預知秋雨,就不能準備戰船呢?

    要知道,關羽鎮守荊州多年,深知這邊的天氣,而且,關羽會帶水軍。關羽會帶水軍的證據在哪裡呢?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劉備兵敗當陽,曹操追擊劉備,危急時刻,是關羽帶水軍數百艘戰船,接應的劉備,把劉備接到了夏口。

    但是,于禁作為北方人,他沒想到樊城這邊會突然下起一場秋雨,而且,秋雨連綿,持續多日,他確實沒想到漢水會暴漲,這一點,他是失誤了。

    如果不下秋雨,漢水不暴漲,于禁和關羽在戰場上正面作戰,于禁未必會輸給關羽。雖然關羽很厲害,威震華夏,是萬人敵,但是,于禁也是百戰名將。

    關羽在劉備陣營是前將軍,于禁在曹操陣營是左將軍,官職一樣高,關羽是假節鉞,于禁也是假節鉞,地位一樣。

    另外,正史記載,于禁很會治軍,在五子良將中,是最會治軍的。會治軍當然也會打仗,正史記載中,于禁打了至少十場勝仗。

    襄樊一戰,于禁兵敗,投降關羽,晚節不保,這是于禁一短,非常可惜!

  • 3 # 初心如舊

    為啥有人認為于禁在襄樊前線,是因為天災,而不是關羽勝過于禁?

    這當然每人都有自己理解、看法,不足為奇。不過,讀了一些答覆,引用的是于禁傳中記載,說是:【 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其實,三國志.關羽傳對此也有記述,請看: 【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可以看出,兩段記載並沒本質區別,關羽雖也最後失敗,然關羽傳後面,卻有“羽威震華夏”,于禁帶兵到了水邊,又是雨季,作為大將,“包、原、隰、險、阻”,是兵家駐軍大忌,于禁如果紮營高處,水能逆流而上?為啥關羽能乘大船,“就攻禁等”,而“于禁等七軍皆沒”?難道這水帶成見,只衝于禁?而且,“于禁遂降,唯龐德不屈而死”,褒貶分明,是非清楚。

    一個人的變化,不是一時一事,而是日積月累,于禁也在慢慢退化,可以想見,人們對於禁的鄙視,不是沒來由的。就算曹操糊塗,那曹丕登基,為啥要羞辱于禁?那些圖畫暗褒關羽、明貶于禁,于禁如果冤屈,為啥一言不發,其實是吞嚥“一失足成千古恨”苦果,曹丕難道不知道,襄樊戰役是天災,故意拿于禁開心?

    有說法曹操之所以派于禁,說明於禁很能打,這話不錯,于禁當年是有突出表現,但要知道,人是會變的,這時候的曹操,距離去世已經只半年多了,昏招連連。就在幾個月前,殺了楊修,放棄漢中。再往前,先一年,夏侯淵就緊急求救,然曹操帶兵,光到長安,就浪費好幾個月,一路似乎遊山玩水,路過藍田,還到蔡文姬家中,去欣賞壁掛畫軸,和楊修探討“黃娟幼婦,外孫韲臼”啥意思,結果,楊修先破解出,是“絕妙好辭”四個字,曹操頗為不爽。

    一派逍遙自在,輕鬆放任,這那裡是去救援?還在路上,曹操卻發出終令,安排自己後事,誰能說不晦氣?直到次年初,才珊珊來遲到了漢中,明明救兵如救火,卻說些不緊要事情,導致夏侯淵被黃忠斬首於定軍山。這還是那個知人善任的曹操嗎?要是把漢中再留給曹操,估計老天爺都看不過眼了。

    同樣道理。曹操不是當年的曹操,于禁也已不是當年的于禁,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一語中的。 于禁敗了就是敗了,沒必要再掩蓋。當年能幹,只能說明過去,不代表永遠能打,這是顯而易見的。(00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排卵期剛完乳房就脹疼,是不是又沒戲了,平時要來月經之前也是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