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山7001

    起因:唐高祖李淵開國後,太子李建成主內,秦王李世民領兵在外,屢立戰功。因而太子感到地位受到威脅遂與齊王李元吉結為同黨對抗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也對自己的地位表示不滿,意圖謀取太子之位,雙方開始明爭暗鬥。

    導火索:武徳九年,突厥犯邊,高祖令齊王率軍迎敵。齊王與太子商定在踐行時殺掉秦王,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後患。此事被太子手下密告秦王(早被李世民收買)。秦王與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決定先下手為強。李世民入宮向高祖告發太子與齊王穢亂後宮,高祖震怒,召三人第二天當面對質。

    高潮:第二日,太子、齊王二人來到玄武門,卻看到秦王帶著尉遲恭等七十餘人氣勢洶洶而來,太子齊王見勢不妙,趕緊逃跑。李元吉逃跑中射了幾箭但沒中,李世民則一箭將太子射死,並於齊王展開肉搏,齊王想用弓勒死秦王,尉遲恭趕來,將其射死。秦王一不做二不休,帶尉遲恭進入皇宮,逼老爸退位。與此同時,太子部下馮立等人為給太子報仇,開始進攻玄武門和秦王府,直到尉遲恭拿出太子和齊王的人頭來,太子部下才迅速潰散。

    最終結果:高祖皇帝退位,秦王李世民大獲全勝,登基稱帝。太子、齊王的兒子全部被殺,部下或走或降,女眷被李世民收編。至此,玄武門之變結束。

  • 2 # k笑笑生

    玄武門兵變其實只是一個結果型的事件,而其根本原因是唐朝初期的統治集團內部兩個利益集團的長期爭鬥的一次大爆發,而不僅僅是皇室奪位這麼簡單,其中一方是以太子李建成為首的中央集團,另一方是以李世民為首的軍功集團。

    李世民的軍事政治能力很強,但李建成也不弱。在李淵晉陽起兵之後的很多戰役,包括西河戰役、霍邑戰役都是李建成、李世民共同指揮的,所以,雙方的個人能力是旗鼓相當的,在早期李家打天下的時候,雙方目的一致,但在李唐攻佔長安,鞏固關中之後,準備平定天下時,李唐集團內部的分化開始出現了,李建成在武德元年成為太子組建了自己的班子,坐鎮京城,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完善制度,鞏固新建立的唐朝的統治,並在後方運籌帷幄,為前線戰爭提供各種支援。李世民則以秦王的身份開始東征西討,經過淺水原、劉武周等戰爭後,李世民的威望、功績迅速擴大,以他為首的一套班子開始建立,他們的工作就是統一紛亂的天下,四處征戰,兩套班子都是人才濟濟,絕非等閒之輩。李世民這頭文臣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武將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等。李建成這也有魏徵、王矽、馮立、馬三寶等人。

    洛陽、虎牢之戰,李世民的軍功集團經此一戰一舉消滅了王世充、竇建德兩大勢力,收復中原。就在分取勝利果實的問題上,李世民的軍功集團和李建成的中央集團產生了很大矛盾。李世民集團攻取洛陽後,以“前線出生入死的將士,拿走自己的戰利品是天經地義”為由迅速地將土地、人口分配給了在此戰中立下戰功的將領。而李建成中央集團對比十分不滿,雖說李世民是打前線,可後方的物資供給壓力一點也不小,但是獲得的勝利果實卻被李世民全部私自瓜分了,雙方的矛盾由此迅速激化,此後每打勝一次戰爭,獲得的土地和資源分配就是這兩大集團爭鬥的導火索。雙方都明白,只有權力才是保護自己的土地和資源免遭對方打擊甚至奪取對方土地資源的唯一法門。於是在唐武德年間雙方權力鬥爭大幕拉開了。

    我們知道,兩個集團的成員都是當時社會的精英,出謀劃策、帶兵打仗都不是問題,在鬥爭之初,李建成的中央集團處在絕對優勢:1.李建成是太子,將來繼承大統是名正言順。2.中央集團的成員都是當時的朝廷重臣,說白了政府的重要部門都在李建成的中央集團手中。3.兩方集團的爭鬥李淵也是更傾向於李建成的中央集團的。雖然李世民處於鬥爭的劣勢,但是李世民也有自己的優勢:1.李淵並不是那種為了保護李建成繼位而清除一切障礙的父親。2.剛統一的唐朝還是面臨各種勢力的威脅,對於軍隊還是有很大的依賴性。3.李世民的軍功集團班子,文韜武略,不似一般武將,都是具有爭權的能力。4.拼死一博,一旦李建成繼位那麼李世民集團中的成員將被中央集團清洗,只能背水一戰,所以內部非常團結。

    雙方在這種背景下,李建成的中央集團採取的策略是穩紮穩打,一步步遏制李世民的勢力,等李建成上位之後再另做打算,主要是防守。而李世民的軍功集團,想的正好相反,一直想辦法制造機會進攻,打他個措手不及,不然等到天下局勢穩定,那麼軍隊的重要性會降低,李世民集團的優勢也會蕩然無存,這種情況下,玄武門兵變成了必然。

    玄武門兵變最後成功了,個人認為,這次兵變成功是小機率事件,但是不管怎樣,歷史不會重演,結果也不會改變,李世民是難得的賢君,開創貞觀之治,使得大唐帝國成為當時世界的霸主。

  • 3 # 小吏史

    李世民殺兄還殺弟,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兄弟相殘的人倫慘劇,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一個“利”字,就是尋常百姓家為了點家產,爭得頭破血流,雞飛狗跳也屢見不鮮了。更別說是冷酷無情的皇家了,爭得還是九五之尊的寶座,那點兄弟之情又算得了什麼。縱觀歷史,每朝每代或多或少,為了全天下最稀缺的崗位,你爭我搶,無所不用其極,為我們現代人留下了無數的茶餘飯後的談資,也為中國影視劇貢獻了精彩題材。

    至於玄武門為什麼會發生,歷朝歷代都有各種分析,主流認為,一是秦王李世民,也就是後來的唐太宗是被逼無奈的,他是為了自保才迫不得已揮淚殺了自己的大哥和三弟並軟禁了自己的父親,另一說法是秦王李世明隨著實力的不斷擴大,野心也是不斷膨脹,處心積慮,最終透過玄武門伏擊自己的大哥,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就我個人認為,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不是單純某一個原因造成的。

    正史中,關於李唐王朝的建立,那是將大半的功勞都安在了李世民頭上,從李淵發兵開始,都是李世民攛掇的。正史中李淵被描述成懦弱、優柔寡斷還貪圖美色,李建成呢,佔這個老大的天生優勢,躲在後方吃喝玩樂,還繼承了他老爹好色的秉性,甚至覬覦他的小媽,也就是李淵的妃子。雖然唐朝在這個事情上是有光榮傳統的,但是我是不太相信。正史中,基本是一邊倒的歌頌李世民,但是稍微一分析,總覺得那麼不真實呢。首先,李淵起兵,李世民才20來歲,起兵初期,李建成是南征北戰,那也是功勳卓著的。李世民是在李建成當上太子後,實力逐步發展起來的。有人說,李淵是故意扶植李世民來制衡李建成,但是萬萬沒想到李世民才能了得,形成了後面尾大不掉的局面。但是稍微一推敲,也是禁不住拷問的。要知道,當時李淵雖已稱帝,但是全國範圍內還有很多其他勢力,其中最大的兩股一是竇建德,一是王世充,而且勢力很強。試問有那個皇帝位子還沒坐穩就防著自己的親生兒子。

    那究竟是不是李世民處心積慮的謀劃的結果,我相信,至少前期沒有證據表明李世民有這個企圖。世上有三鐵,其中一鐵就是一起扛過槍。李世民透過南征北戰,憑藉個人能力,俘獲了一批人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死忠。後期的李建成與李世民之爭其實是太子集團與秦王集團之間的鬥爭,究竟是秦王集團面對太子集團威脅不得以奮起反擊還是太子集團遭秦王集團暗算抑或是秦王受到背後武將勢力脅迫呢?我想單純的某個原因都不足以解釋,可能是我們分析的不夠或者是我們想的太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孩子怎麼才能把自己打扮的帥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