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眼洞察
-
2 # 閒看秋風999
這是有關資本主義發展週期教科書般的例子: 蕭條、復甦、繁榮、危機。
從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製造業下降了三分之一;價格下跌了20%,通貨緊縮,償還債務更加困難。
美國的失業率從4%上升到25%。三分之一的在職員工被降級為兼職,薪酬縮水。全國近50%的人力資源閒置。
銀行沒有存款保險;銀行倒閉時,儲戶的儲蓄消失;沒有公共失業保險,也沒有社會保障;為窮人提供救濟的只有自己的家庭;
新政的目的是什麼?
改革華爾街的金融機構; 建立失業救濟社會保障系統;政治權力轉移到民主新政聯盟;逐步建成福利國家。
羅斯福新政主要是:
一,為失業者和窮人提供救濟;
二,使經濟恢復到正常水平;
三,改革金融體系以防止經濟再次陷入蕭條;
新政結束後,美國經濟進入了復甦階段;這也是美國移民潮的再度開始。二戰前美國經濟恢復已經差不多了。
新政產生了政治重組,開始了使民主黨為多數黨的九任總統(1933 - 1969)。
簡而言之,所謂“新政”就是政府強力干預經濟活動,否則美國的自由資本主義將以自由落體的速度墜落到深淵。
政府幹預,就是民主黨的主張;而“小政府”、減稅則是共和黨的綱領。
因此,新政在美國的評價也是譭譽參半。民主黨一致看好羅斯福的新政;而共和黨則認為政府幹預過多過爛。
-
3 # 氪金狗眼看政史
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我用800個字給你講完,從下面開始800個字。
背景:在一戰後美國沒有飽受戰火的困擾,進入了柯立芝繁榮時期,美華人民開始瘋狂的購買股票,但是真正的底層農民沒有資金購買股票,於是美國的大部分企業受到股票市場的刺激,獲得了大量資金開始批次生產,然而此時由於一戰的困擾,英國,法國暫時無力維持遠東市場,所以說,美國放任自流的經濟發展模式按原本的道理來說,會造成供應量大於需求量的局面,但由於我上面說到的原因,此時的美國商品根本不愁銷路,生產多少賣多少。可是當英國和法國回過神來之後,他們不僅加大了對美國商品進入本國的關稅壁壘,還連通小日本在亞洲一起搞美利堅。於是美國的危機來臨了。美華人民還在成堆成堆的購買股票,用於製造美國虛擬經濟的繁榮,而一個國家真正強盛的根本就在於工業,而工業強盛的根本就在於製造業。然而此時美國的製造業雖然生產出來大量產品,但是卻根本賣不出去。於是美國企業的利潤開始下滑,美國的股票也受到了大量挫折,美國的股民許多紛紛破產,上吊,跳樓自殺都有。於是從金融業開始,全美的金融危機開始蔓延。這裡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在考到1929年經濟大危機的時候喜歡放美國農民倒牛奶的照片,這就是因為美華人民紛紛購買股票,用於消費的卻少之又少,所以造成了美國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賣出去根本就是虧本,所以還不如到了。於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先穩定了華爾街金融業,並爭取了華爾街大鱷的支援,廢除金本位,把美元降低,然後又收回大量黃金,給市場注入大量流動資金,讓市場有消費的活力,這樣企業才有生產的活力,然後又繼續出臺了美國農業復興法,美國工業復興法,美國銀行緊急法,並繼續用以工代賑使得一些失業人群獲得了工作,這樣就可以造成消費,簡單的來說,以工代賑,就是使那些失業人群瘋狂的蓋房子,蓋宿舍,蓋學校,蓋機場,蓋馬路,這樣子的話,清潔工,維修工,藝術家,建築師,普通工人,等等等等都有了工作。這樣子就會促進消費,使國家的工業機器轉動起來,但羅斯福明白他此時的做法終究只不過是透過給人民超發貨幣,貶值美元促進了消費,並依此來轉動國家的工業機器。但是美國供應量大於需求量的毛病依然沒有解決,於是美國羅斯福開始積極策劃參加二戰,因為他希望看到的是被征服的法國,被打垮的英國,被耗盡的德國和日本。這個樣子。話不僅在道義而且在利益上都極大的獲利,因為這些國家飽受戰爭,無力進行工業運轉,此時美國對這些國家進行商品傾銷,美國供大於求的毛病就能解決,這也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繁榮的原因。但是70年代後隨著日本的復興,歐共體的形成,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美國的經濟還是逐漸的衰弱。
回覆列表
確實,羅斯福新政對美國經濟有神奇的影響。認識這個問題,可從以下方面分析:
1.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從美國開始爆發後迅速波及全世界,誘發經濟大蕭條,造成經濟崩潰,讓美國經濟陷入泥潭,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國社會逐步被存貨山積、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的淒涼景象所代替,更甚的是全國大量銀行倒閉,整個金融界陷入窒息狀態,,使千百萬美華人多年的辛苦積蓄付諸東流,農民生產的小麥、棉花、牛奶也因相對過剩而倒入大海。經濟危機也導致了政局不穩。正是在這樣背景下,在當時胡佛政府反危機失敗之後,面對政局的動盪不安以及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的情況下,富蘭克林·羅斯福成功擊敗胡佛,當上美國第32任總統,實幹家的羅斯福總統上臺給“病危”的美國打上了一支強心劑,力挽了處於崩潰邊緣的美國。
2.富蘭克林·羅斯福針對危機,採取了緊急應變旨在克服危機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其核心就是三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稱三R新政。新政的實質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生產關係的調整。
在具體上:羅斯福新政增加了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緩解了大蕭條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國會因此制定了《緊急銀行法令》、《全國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社會保障法案》等法案。
在實施上,羅斯福新政首先是從金融開始,採取了銀行暫時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信用;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分業經營;建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擴大聯邦儲備委員會(中央銀行)的權力;管制證券業以及頒佈一系列法令。透過這些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
羅斯福新政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神奇而深遠的。體現在:一是整頓銀行與金融業的措施,直接起到了恢復銀行信用的作用,促進了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了前提保證。而調整農業政策、復興工業、實行社會救濟與興辦公共工程,使美國的經濟危機有了很大的緩解,社會生產力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復,鞏固了資本主義的統治。二是由於經濟的恢復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對緩和了社會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人們對美國政府的信心,從而遏制了經濟危機期間活躍起來的法西斯勢力,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的道路。三是新政採取的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的政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它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加強經濟干預的先河,不僅成為現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其他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也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