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國留學申請官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僅來自於課堂,還來自於現實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銜接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如何把握數學與生活的銜接,提高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數學語言生活化,理解數學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交往中,主要是透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主要還是取決於教師的語言素質如何,尤其是在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將抽象化的數學使學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個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裡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鑑於此,教師的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徵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認識“ <”、“>”,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於號、小於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於,開口在前是大於,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區分。

    又如把教學長度單位改成“長長短短”;把教學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貨員”,把比大小說成“排排隊”等等,學生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課題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

    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透過學生所瞭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遊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比如: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學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學到校需多少時間,以免遲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遊要帶多少錢,才夠回來等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讓學生透過如此切身的問題感受到學數學的價值所在,更是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應用意識的最佳途徑。

    三、數學情境生活化,體驗數學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提供這樣的思維環境,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需要大家一起來實踐解決,透過自己的動手操作,集體的共同研究,最終得出學習結論。

    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徵,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選定一個建築物,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建築物,體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的變化,並用簡單的圖形畫下來。也可讓學生在方格紙畫出示意圖:假設圖書館在學校的正東方向200米處,小紅家在學校正北方向500米處,醫院在學校的正南方向1000米處,車站在學校的正西方向800米處。學生可以根據這些資訊,在方格紙上確定適當的單位距離,標出相對位置後,教師再及時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又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貨員”活動,讓他們在逼真的買賣中掌握、消化和應用知識。再如,相遇問題應用題教學,教師採用學生登臺表演,情景再現的方法,把抽象的相關的各種數學術語讓學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數學作業生活化,運用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 ,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於課堂時間短暫,所以作業成了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創新的廣闊天地。學生適當運用課堂內容的自然延伸,能從廣闊的大千世界中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慾望,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可以測自己和父母的身高,從家到學校的路程;認識了人民幣可以用自己零用錢買所需要的東西;學習了統計知識和百分比應用題,可以去統計本校學生人數。

  • 2 # 數學山人行

    不說大學數學,只說高中數學。高中數學太抽象,學生看不到實質性的內容,不好理解,感覺很難學,這是實情,也是學生怕數學的原因。

    從小學數學初中數學向高中數學過渡,就是由具體到抽象的過渡。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度過難關。

    比如函式的概念中,對集合A中任意一個元素,按照某種對應法則,在集合B中有唯一確定的元素與之對應。這是函式的實質。“任意一個”怎麼理解,“唯一確定"怎麼理解,“對應法則”指的是什麼?

    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比如:

    以教材例題說明:

    例3:某種筆記本的單價是5元,買x(x∈{1,2,3,4,5}個y元。

    用函式的三種表示法表示函式y=f(x)

    解:這個函式的定義域是數集{1,2,3,4,5}【定義中集合A】

    用“解析法”可將函式y=f(x)表示為

    y=5x,x∈{1,2,3,4,5}【y=5X就是對應法則,即對應法則就是x的5倍】

    用“列表法”可將函式y=f(x)表示為

    筆記本數x,1,2,3,4,5

    錢數y,5,10,15,20,25

    用“圖象法“可將函式y=f(x)表示為

    解析法表示是抽象的,列表法和圖象法就是具體的,直觀的。學生容易接受。

    再比如

    一步一步地,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由具體到抽象,在感觀上強化,在記憶中加深,久而久之,你就不會覺得高中數學難學了。學習起來就容易了,興趣也上來了,用在學數學上的時間也多了,成績也就不知不覺上升了。

  • 3 # 老羅數學

    初中數偏向於形象教學,到了高中數學開始偏向於抽象教學。往往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這個時候作為教師應該多想辦法把抽象問題化為形象問題,多舉例項或參考初中數學的案例去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深入淺出。這樣可能學生學起來可能沒那麼吃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煮胡豆不變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