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瑤鄉老唐
-
2 # 發現你的身邊美食
農產品漲價能不能增加農民收入呢?有大俠把這作為一場辯論賽的論題,還真是個好主意。個人認為,首先要審清題意,從經濟學角度釐清這一經濟問題所涉及的基本經濟原理。需要注意的是,農產品漲價要區分生產者批發環節漲價還是最終零售環節漲價,不同環節價格變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是不同的。如果僅僅是批發環節漲價,價格鏈條沒有傳導到零售環節的話,對市場的影響不大,往往不會成為熱點問題,自然會增加農民的銷售總收入,但這種情況似乎不多;如果最終零售環節漲價,但批發環節沒有漲價,那麼只是中間商得利,農民並沒有分得一杯羹,這種情況現在已經出現了。再從收入角度分析,農民收入有總收入、純收入之分,生產者批發環節漲價增加了農民的總收入,但是否增加純收入則要看生產成本有沒有變化,比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近幾年來,儘管國家對農業生產採取了增加各種補貼的方式給予扶持,不斷提高最低收購價,但由於化肥、農膜、農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更快,農民實際純收入並沒有增加,甚至農業生產收益率還下降,這也是大量農村青壯年轉移到城市打工的重要原因。進一步分析,還可以考察政府抑制農產品漲價會不會損害農民的利益。這也同樣需要弄清政府抑制農產品漲價究竟是指生產者批發環節還是最終零售環節的價格,如果是前者,自然會影響農民的收入,但如果是後者,那麼就不一定會影響農民的收入。事實上,政府調控的物件正是後者,因此,不會影響農民的利益,而是要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特別是廣大工薪階層的利益,保證社會穩定。換句話說,在分析此類問題時,需要界定清楚所討論的問題中的基本概念,避免簡單地吵架,而是理性地、辯證地分析問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切不可意氣用事,情緒化地站在消費者角度看待問題,比如一概認為漲價總是不好的,政府就是要控制物價。事實上,我們不少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也就是說,調整商品價格對我們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這就是辯證的思維方法,也就是科學的方法。
-
3 # 牧野小志
農民曆來都是靠天吃飯,農產品行情好的時候自然收入高點,一旦農產品價格下跌,當年收入馬上降低。而農產品價格和其他商品價格一樣,都是跟著市場在變化,有可能每年都會變,也有可能每個月都會變,有好有差很難保持一直穩定上漲,所以農產品價格一時上漲帶給農民的好處並不明顯。
再拿大蒜來說,今年大蒜一路上漲,價格飆升。誰今年種了大蒜算是賺到了,收成的確不錯。但是在去年大蒜全國滯銷,才幾毛錢一斤,多少蒜農含淚收蒜。這也導致很多蒜農今年放棄了種蒜,結果與今年高價大蒜失之交臂,心裡暗生抱怨。
所以,農民其實掙的是辛苦錢,收益高低跟市場有關,也靠運氣好壞。
因此,對於農民來說,想要得到好的收益,有時候就得像養殖一樣,長期堅持,而不是看別人掙錢了都一窩蜂跟風去幹。應該堅持自己的發展之路,長期經營農業。
-
4 # 小富逛村
感謝邀請,我是小哥逛村。近期不少農產品價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漲,今年以來,蔬菜的價格、糧食的價格也都有所上漲,最近蘋果等不少水果的價格也在上漲,一個大一點的蘋果需要四五塊錢,5月24日和25日李克強總理在山東考察,在考察途中,李克強還臨時停車走進一家水果店,親切詢問漲價情況和原因。關於農產品價格上漲是不是讓農民得到好處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探討下漲價的因素和原因:
一、調控因素,政府一方面要穩定CPI的同時,又要考慮到農民的利益,所以對市場必定會有一定的調控。老百姓對農產品價格上漲又是很敏感的,說白了,上漲厲害都會哇哇叫,政府也會想方設法來穩定物價。所以農民不可能長時間得到好處。
二,成本的增加,農業生產資料的上漲,實際上,在農產品價格上漲之前或者同時,農業生產資料、其它工業品的價格也在上漲,農業的成本也在加大。還有勞動力成本的也在不斷增加。再者,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是整個物價上漲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房價、物價和工業品的上漲,拉動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
三,農產品銷售的流通環節看,從農民到收購商到批發商到零售商再到老百姓手裡,在整個銷售流通環節等成本的加劇,導致價格上漲,甚至還存在市場的壟斷和價格操縱,導致出現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等現象,其實農民是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的,流通環節的中間商在操縱賺錢。
四,自然災害的影響會導致農產品的減產,會引起市場供求關係的改變,影響到價格的上漲,農民表面上價格上漲好像是可以多賺錢,其實減產了反而收入不一定會更多,從而還影響了大家對市場的誤判,會去盲目跟風,導致來年更容易出現價格波動,影響農民的收入。
綜上所述,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民來說應該是好事,但是大部分農民還是笑不出來,或許部分農民短期可以得利,從長遠看,農產品價格上漲,其實農民真正還是沒有得到更多的利益,也影響著銷量,所以近期農產品上漲不是讓農民得到好處,事實也沒得到好處,農民還是樂意接受穩定的市場環境,符合經濟規律,不要出現大的價格波動,因為大部分農民都是先生產後銷售,對市場的把控度很弱,可控性差。當然了,為了提高收益和抵抗風險,我們傳統農民也要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與時俱進,用現代農業思維去經營,多學習農業技術技能,多運用現代營銷手段,從而真正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市場收益。以上是我粗淺看法,我是小哥逛村,歡迎關注交流!
-
5 # 華月一牛
近期蔬菜價格有點高,但現在價格已經回落,在漲價期間,種蔬菜大棚的農民得到了好處。不過蔬菜價格,一年都有幾個漲落,種菜農民的收入也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種糧的農民完全得不到糧食漲價的好處,就拿玉米來說,農民賣玉米大多在當年十一月以後,至第二年三月四月,可在這期間玉米不漲價,像今年三月份,玉米價格跌到最低,但是玉米已經不好在露天存放,農民只得賣掉。但剛進入五月份,玉米價格就漲了,起碼每斤漲了一毛錢。可是農民手中已經沒有玉米了。這種情況,基本上年年如此,到了七八月份玉米價格最高,但農民手中基本沒玉米了。
農民為什麼不把玉米儲存到七八月份賣呢,這就有個儲存的問題,進入雨季,一般的農戶都沒有儲存玉米的庫房。再者也需要回籠資金,購買農資,生活所需都要用錢。
可是農民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手中沒玉米的時候,玉米就漲價,難道這就是市場經濟嗎?還是什麼人在干預市場,自己發財,坑農害農?
回覆列表
農產品價格過快上漲,原因有兩個,1是供給小於需求(農產品週期)2是遊資炒作。短期內有利於農民收入。
因為,農民見到產品上漲,並初步收穫豐厚,會預期以後會更好,於是擴大產能。
(根據農產品週期,一般價格過快上漲很有可能是 遊資在供給降低的情況下進行炒作)
農產品價格過快上漲在中國會較大的影響CPI,因為中國CPI 中食品價格權重較高。這會誤導國務院和央行進行貨幣緊縮政策。從而誤殺經濟。
對百姓來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最大,但卻又無能為力,最好保持清醒,不要跟風“搶購”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