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知士BIM大學

    (1) 設計創作:

    以BIM之3D軟體工具為主,儘可能將建築物設計創作之所有內涵做完整的闡釋,「設計創作」即依此闡釋之標準程式為基礎,所發展建構建築資訊模型的過程。設計創作可包括建立模型及分析稽核。設計創作工具主要負責建立模型,而稽核和分析工具,則提供特定分析研究成果的資訊加入前述所建立之模型,有時稽核和分析軟體工具還包括設計評審和工程專技方面(如結構、MEP)的分析作業。整個BIM的執行作業中,設計創作軟體工具算是邁向BIM技術最重要的第一步,而其成功關鍵取決於使用一規劃完善且效能很強的資料庫,將此建立的3D模型和對應其元元件的性質屬性、數量、手段和方法、成本和進度等資訊,儘可能準確而有效地連結在一起,使該建築物名副其實,且深具應用價值與共享的資訊模型。設計創作能為工程專案之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具透明度與視覺化的設計。而且對設計質量和成本、進度管控方面會有優於過去的改善。

    (2) 工程專技分析(結構、照明、能源、機械、其他):

    在智慧型建模軟體工具中,使用已建妥之BIM模型,以設計或其他專業技術的規範(例如結構或機電等)為基礎,來檢測此建築物是否滿足有關各項專業技術要求的各種分析作業。由此所發展出來的資訊,將會是業主及營運者將來運用在建築物系統中(如能源分析、結構分析、緊急疏散規劃等)的基礎。這些分析和效能模擬工具,可以在其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發揮價值,且可以顯著地改善設施的能源消耗。設計公司也可藉既有的BIM模型及價錢不高的分析軟體進行比以往更詳盡與客觀的資料分析,供業主與投資者後續參用。

    (3) 永續性評估:四川創信工程造價諮詢公司:

    以目前國內外既有的建築物永續性評估基準(例如LEED、綠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等)為基礎,對一工程專案進行系統化、組織化的評估過程。這個評估作業可以是針對材料、建築物效能方面,或是一個履歷過程的評估工作,並應用到整個工程專案的生命週期,跨越規劃、設計、施工和營運等四個階段。其評估工作在專案規劃階段和設計創作階段就開始進行是最有效的,然後在施工和營運階段善加應用。

    (4) 法規驗證:

    應用法規驗證的專業軟體工具必須以BIM 模型為作業載體,並據以檢查一個工程專案的模型引數是否符合建築規範相關規定的過程。法規驗證工作目前在中國,甚至美國或其他國家都是處於起步的發展階段,尤其以臺北市建築管理處為首,正積極委外研發中,目前國內尚未見正式付諸實施。工程專案若能在設計規劃初期,針對其座落之工程基地之地籍位置已知資料(包括基地面積、都市計劃使用分割槽、建蔽率、容積率等)即先以軟體輔助工具進行一般法規的初步驗證,可以降低初期規劃時因法規細節問題而誤導設計、遺漏或疏忽,避免造成浪費。

    (5) 設計評審:

    BIM執行團隊在工程專案規劃會議的審議場合,利用BIM的3D模型來對該工程專案的利益相關者(可能包括業主、營運單位代表、其他工程專技之專案負責人、設計者、工程承攬者、下游第三方等),展示其設計內容的過程,藉以針對此工程專案的佈局、採光、照明、安全、人體工學、聲學、紋理和色彩等重要議題制定決策。設計師透過BIM模型更能將設計理念輕鬆地傳達給業主、施工團隊和終端使用者。在針對規劃需求的工程專案協調會議上,有關業主的需要和建築物或空間美學方面,則較易得到實時的回饋。

    (6) 成本估算:

    BIM執行團隊以BIM模型作為執行作業的基礎,充分利用BIM 專業軟體及其延展開發的軟體工具,在該工程專案設計過程初期,對此BIM 之3D模型,進行一些必要的數量計算程式,產出一套(或部分重要工項)準確的工程數量估算和成本估算,並能快速因應專案可能的變更修改,而將反映在成本增減的影響馬上呈現出來,避免預算超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可以讓設計人員及時從設計調變中隨時觀察到成本的影響,可以有效遏制由於過度修改專案而造成預算超支。

    BIM技術在施工階段的應用點:

    施工規劃方案提出

      在施工過程當中,由於涉及許多專業,所以搭建一個能夠彼此溝通的平臺視有必要的,利用BIM三維視覺化的優勢,讓人容易理解工程師所提出的方案,讓所有參予方都能輕易理解規劃方案,節省溝通時間也降低彼此表達不清的誤解。投標技術簡報階段,採用BIM三維透檢視搭配解說,讓人容易理解營造公司提出的方案,又可呈現給業主該公司的事前規劃與清圖能力,證明公司有能力如期如質完成該工程,也讓業主放心的將該工程委託給營造公司,這就是採用BIM與沒有采用BIM間的差異。

      施工圖產出

      即使是有經驗的CAD工程師,要解決施工圖也是比較困難及複雜的議題,施工圖主要須考慮高低差問題、起點及終點緩坡、轉彎處超高、淨高度檢討、淨寬度檢討、梁高程、截水溝衝突等問題,另外要從二維圖紙來製作剖面施工圖供模板廠商施工,便是一項挑戰,但是有了BIM工具來輔助,剖面施工圖變成輕而易舉的工作。施工階段匯入BIM技術對於營造公司而言,除了可以檢討施工性、施工介面檢討、規劃檢討及高程檢討的問題外,最大的效益莫過於直接產出施工圖。

      施工介面及收頭檢討

      設計圖的細部收頭,經常是某一區域性空間剖面的詳圖,但是到了營造施工階段時,是整棟建築的全面施工,因此建築設計圖常常會遺漏許多關鍵地方的詳圖,營造廠商為使工程進度順利推展,有些細部詳圖必須在施工圖中發展,再提送給業主或建築師審查。例如,透過施工模型可以得知,連往戶外鋼樓梯的鋼接頭是鉸接,當時筆者規劃該鋼樓梯平臺時,混凝土的收邊板便已經考慮該鋼構鉸接問題,即使混凝土澆置完成,仍然預留鋼構可以受到彎矩轉動的空間,不影響原結構設計的機能。

      施工性檢討

      BIM最大的優勢之一是具備三維的解決能力,尤其是基地高低差的問題,模型中本身就有高程資訊,因此諸如樓版降版、中庭景觀樹穴、游泳池、及基地與道路銜接問題,都能在BIM模型建構中,輕易發掘問題並解決之。傳統的二維圖紙檢討方式不但耗時,經過三維模型再次檢討時發現,仍有許多遺漏盲區無法發現,這在在體現了BIM技術的優勢。

      施工數量管控

      對於現場工程師而言,傳統的數量計算方式,是非常耗時且不一定精準,也很難核對數量的對錯,業主經常要求提供計算式以供核對,如果改以BIM的方式進行,只要核對結構元件、材料指定位置和計算公式是否正確,其他都交給計算機計算,直接從模型中產出數量,也不需要再去做繁瑣的計算式核對工作,大大提高工程數量的精準度與工作效率。

      施工質量管控

      BIM施工模型建置完成後,專業包商必須依照BIM模型據以施工,然而工程師為了確認現場施工是否與BIM模型一致,可以攜帶平板計算機,以雲端方式開啟模型現場比對,或現場量測尺寸驗證是否合格,亦可以數字相機拍照比對方式來查核施工質量。

  • 2 # 西安中招來看這兒

    其實說白了就是專案的協同化,資訊化和智慧化管理,透過虛擬建造的手段,前期可以預知圖紙問題,在建造前解決問題例如現在好多設計院或者施工方做的碰撞檢查、淨高分析等應用,還有很多階段呢,應用點很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哈利波特”到“神奇動物”,魔法真能變成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