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石

    一提到海灣地區,許多人都會想到那裡的石油。海灣地區有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區,它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有“世界油庫”之稱,其石油蘊藏量佔全球的2/3。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沙特也靠出賣石油資源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海灣國家中,除開伊朗和伊拉克外,科威特、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這五個君主制小國,一起和沙特構成了著名的海灣王權國集團。沙特憑藉其體量優勢,主導了海灣王權國集團。其實,沙特的野心並不止於此。沙特因本身地緣實力的限制,想將勢力擴張到中東核心區,不至於沒有了石油紅利後,國家被打回貧窮的原形。

    對外擴張是沙特的基本國策,吞併五個海灣小國才是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

    沙特大部分國土,都在阿拉伯高原的戈壁荒漠,而海灣小國,卻在沿海低地,水資源相對豐富,開發潛力更大;從地緣關係上看,沙特和這五個海灣小國山水相連,都在阿拉伯半島上,且佔據了波斯灣海岸線的大部分,極大限制了沙特的發展格局;海灣小國本身體量小,而且都是君主制政體和遜尼派阿拉伯族系,吞併後消化不良現象並不會大;同時,海灣小國們也是石油生產大國,吞併他們,沙特又能大增國力。

    一、波斯灣地區的地緣格局。

    波斯灣地處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兩河流域這中東三大地緣板塊的核心。三大地緣板塊上又分別形成了沙特、伊拉克、伊朗三大具有爭霸中東潛力的伊斯蘭大國。三國鼎立格局之下,提升了波斯灣海域本身的中樞價值。誰家掌控波斯灣,就有優於另兩方的戰略優勢。這就是說,三家都想要控制波斯灣。

    不過,沙特、伊拉克、伊朗三國實力都是不分伯仲,在這樣的局勢下,三方勢力就必然在經過長時間較量後,在波斯灣這片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海域建立緩衝區。這就是海灣五小國有了獨立建國的戰略空間。

    因海灣五小國也有豐富的石油。波斯灣地區的動盪和平,影響力世界經濟的脈搏,也會牽扯到海灣三雄的國運。

    若海灣地區爆發大規模衝突,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衝突不能及時制止,而會長期上演,必定會重創世界經濟。世界各國為了共同的利益,必須要保證維護波斯灣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局勢。這又給海灣小國們的生存提供了外部保障。

    對於海灣三雄本身來說,也非常依賴石油的開採和銷售,而波斯灣海域及周邊地區,又分佈著三雄眾多的油田。如果一旦在波斯灣起衝突,這無疑也會將火引到自己身上,經濟將會遭受重創。海灣三雄爭霸的目的是給自家帶來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將自己推入到火坑。為了保證自身利益,沙特、伊朗、伊拉克,都絕不敢貿然挑起海灣戰爭。

    所以說,波斯灣穩定且互相制衡的地緣政治格局,為海灣小國的存在提供了外部保障。

    攤開地圖會發現,沙特雖然地盤大,體量大,可是海灣小國都佔據了沙特半島上比較優質的板塊,從這一點來看,沙特很吃虧。

    波斯灣呈西北—東南走向,海灣東北側的海岸線皆為伊朗國土,海灣五小國分佈在波斯灣西南一側。這種地理分佈,十分利於伊朗直接控制其地緣影響力範圍,免遭沙特的影響。

    但是伊拉克在波斯灣的出海口,卻被科威特佔據大半,只剩下幾十公里的海岸線。

    而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曼、阿聯酋五國由北至南,將阿拉伯半島東側海岸線奪了大半。若再加上扼守亞丁灣的葉門,沙特的海岸線更是少了。而若沙特不能控制咽喉之地亞丁灣和霍爾木茲海峽,將會大大減少沙特海岸線的地緣價值。

    阿拉伯半島,沙特作為其中的主體國家,大多數好安縣卻被島上的小國佔了去,被活生生的憋成了個半內陸國,極大限制了沙特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早在1932年沙特建國之時,大英帝國還是中東的主導者。當時,英國對中東以及印度洋板塊的影響力,主要是透過海上輸送。理所當然,英國要自己掌控高價值的咽喉要地。當時,沙特還未因石油暴富,只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遊牧經濟國家,與英國實力相差太懸殊。

    二戰後,海灣地區的地緣政治環境發生變化。首先,殖民帝國體系在全世界範圍內走向崩潰,民族國家成為主流。其次,英國受戰爭負面衝擊太大,也漸漸失去了控制中東的能力,中東被新的世界霸主美國接手。

    美國與中東的地緣關係太過疏離,難以直接控制中東,只能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將中東分裂為大大小小的政治勢力,彼此不相統屬,且還相互制衡。在中東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下,美國有了相對的優勢,來控制中東地區。

    具體到阿拉伯半島,美國也會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英國勢力撤出阿拉伯半島後,作為島上最大的國家,很有可能將阿拉伯半島上的國家整合為一個統一國家。

    美國並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畢竟,阿拉伯半島體量巨大,三面臨海,控制蘇伊士—紅海,地緣區位相當重要。在波斯灣石油大開採後,阿拉伯半島的地緣實力和價值跳了好幾個等級。倘若,要是再被沙特整合為一體,地緣實力和價值會更上幾個臺階。

    可是,阿拉伯半島的統一,成為中東強勢的本土大國,是和美國的利益相違背的,也會威脅到美國中東主導地位。所以,美國必須分裂阿拉伯半島的勢力。

    對海灣三雄,美國治理的方法各不同。

    對伊朗,美國是利用阿拉伯——遜尼與伊朗——什葉系的教派和地緣衝突,對其加以遏制。對伊拉克,其策略是支援科威特獨立。科威特的獨立,一則可以使伊拉克喪失了大量石油資源,再則,奪走了伊拉克大半的出海口海岸線。對沙特,讓原本在英國控制下的海岸領土直接獨立建國,把沙特繼續憋在半島中央,以此來限制與伊拉克、伊朗博弈的絕對優勢。

    當然,由於地緣和人文上的緊密關係,這些海灣君主制小國獲得獨立後,依然在政治上與沙特站在一起,但這種政治結盟的本質是因為美國的需要。

    在中東三國鼎立的局勢下,美國需要用沙特來制衡伊朗和伊拉克,同時也需要沙特和海灣小國們的石油來維繫自己的金融霸權。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美國扼制了沙特吞併周邊小國的期望,但是沙特又不敢和中東的太上皇美國翻臉,只能預設與周邊小國和而不同的關係。美國是保全了自己在中東的最大利益,與之相反的是,沙特也喪失了坐大的可能,沒有了與伊朗、伊拉克博弈的絕對優勢。

    當然,美國斷了沙特的美好未來,沙特肯定不高興,畢竟無論從地緣還是人文關係上看,海灣小國們都應該受制於自己。不過,沙特卻還是和美國締結同盟,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重要的夥伴,同時是美國金融霸權的重要基石。

  • 2 # 周大夫68850796

    共建,共享,共贏就是主線。主線可以把各國網聯在一起,串聯的發展形式已過時,網聯是與世界對接,不是阿拉伯半島統一,而是世界性的大聯合,人類關心人類的未來,人與人的命運息息相關,不在是旁觀者,不在用同情可憐他人,你我他命運與共。汶川大地震還記得嗎?體現的不是旁觀者、不是同情、是命運與共,這種情節是流在華人的血液裡,在某件事上爆發出來,延續性不強,但是說明中華文明血液裡流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節。媒體思想沒有前瞻性,媒體在學西方落後思想娛樂至死。

  • 3 # 飛機路過2015

    理論上是可以的,實際上不可能,至少在現有體制和形勢下不可能。

    當年埃及搞了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先後有敘利亞和葉門加入,伊拉克也差點加入,沙特坐擁兩大聖地,又有石油金元做後盾,先天條件比埃及強得多,如果自己爭氣點,哪裡輪得到埃及出頭。現在沙特安逸日子過慣了,石油不挖完是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裡,九爺和十名侍衛到年羹堯軍前效力,年羹堯要殺侍衛,九爺為什麼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