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波東凌企業管理諮詢
-
2 # 自執行機制
現在企業老闆和員工不能再是那種管的模式了,90後為什麼離職率那麼高,不是任性,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向80、70後,願打願挨,還不會走,現階段應該要從從“如何管”到“如何不管”。
-
3 # 短影片內容製作運營
現在大小企業正在裂變大平臺,創新在自主經營中產生,從前的僱傭制轉變合作制。90後人更加追求個性、自由,不高興就辭職了,不願被強制管教。阿米巴經營模式就是讓員工在企業內部創業。激發員工自主經營意識,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
4 # Action黃志新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普及一些概念,在中國,培訓公司大的方向可以分為兩類:
一、思想類:如:智慧課程,國學,成功學,教練技術,也包括倍受爭議的靈脩課程,等等。
中國最早期的時候,主要是陳安之先生的成功學比較流行,那個時候大家處於經濟改革浪潮中,需要勇氣與精神,這個時候成功學的激勵,某種程度上是成就了兩批人,一批是講師;一批是創業人士,成為了企業家。
經歷了一定的階段,大家開始有錢了,卻變得迷茫了,這個時候一些衝擊心靈的課程開始盛行,如國學(儒、釋、道)、智慧、靈脩等等。
最有代表性的是劉一秒的智慧課程,我在現場感受過那種心靈上的衝擊,覺得人生應該多做有意義的事情,現場也專門搞了慈善晚會,參課學員捐了得有千萬吧。
而靈脩課程,卻有點詭異,曾經有些機構利用靈脩,胡亂為之,被公安部門追捕。其本質也是屬於心靈類的課程,抓住當下社會人士一種空虛的心理狀態。
至於國學嘛,則是大家都推崇的內容,畢竟這是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文明。
二、技術類:隨著社會發展,思想類的課程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特別是企業家的需要,早期的企業家已經成長,新的企業家本身就不缺思路,他們缺的是具體的管理技術、經營方式。
這個時期,應運而了一批以管理技術見長的培訓公司,如:人力資源、財務、營銷技術、商業模式、市場策劃、網路營銷,戰略與規劃,股權激勵,積分制管理,等等一系列的公司。
比較有代表性的公司有長松諮詢、長財諮詢、行動教育、單仁諮詢、經邦、聚百洲、華一世紀、群藝,等等,非常之多。
當然,也有一些培訓公司,它並沒有自己的專屬產品,而是打造一個培訓平臺,整合其它培訓機構的產品,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是聚成。
在這裡,有一個近兩年特別火的產品,叫“阿米巴”,這個到底屬於哪一類?
阿米巴包括兩大模組:一個模組叫“經營哲學”,具體是講企業信仰、文化,屬於思想類的;另外一個模組叫“實學”,講的是如何設定企業經營機制,實現利潤最大化,屬於技術類的。
所以,阿米巴實質上是一個道術結合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最後回答問題:其實,無論哪種培訓課程,都有它的適用性。
如成功學,很多人反感,但當初中國剛剛有培訓行業的時候,陳安之是為社會做出了貢獻的,為中國培養出大批優秀講師,同時激勵了一批人創業,成為企業家。
即使到了現在,也許大家越來越理性了,不再需要這種打雞血式的激勵,但對於創業者、營銷人員、某些迷茫的人,聽聽成功學,其實也是蠻好的。
再說智慧課程、國學課程,開啟心靈,建立信仰,我認為益處很多,我們國家現在太物質化了,需要一種心靈雞湯,而且國學是一種傳承,更應該發揚。
人力資源體系,對於管理非常粗放的公司比較適合,財務的規範更是上市前的剛性要求,股權激勵是對職業素養、忠誠度高,同時工作時間比較長,並且有能力者的一種必要手段。
而積分制管理,聽說90後團體比較喜歡,因為經常玩遊戲。還有其它一些培訓產品,都存在合理性和適用性。
所以,每種培訓產品,都有它的適用性和針對性,在不同的階段,針對不一樣的人群,因為企業性質的不一樣,所需要的培訓產品都會不一樣,並不一定哪個培訓產品就代表將來企業的發展方向。在這,有必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阿米巴,如果非要說趨勢的話,我認為阿米巴的適用廣度、深度,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非常適用中國企業。首先,從發展歷史來看:來源於日本,由稻盛和夫創立。稻盛先生先後創立2家世界五百強公司“京瓷”與“KDDI”,於78歲高齡拯救日本航空,被稱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
所以,這些光榮的歷史充分說明阿米巴經營模式的有效性。
其次,從歷史淵源來看:稻盛和夫先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其經營哲學核心“作為人,何為正確”,可以追溯到明代大儒,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先生的“致良知”、“知行合一”。
所以,阿米巴的核心價值觀與我們華人的價值觀非常符合,我們非常容易接受。
再次,從人性角度來看:阿米巴實學體系,內部市場化,把一個企業分為一個個小集體,獨立核算、獨立經營,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人人成為經營者”。
就是一個激發人性的機制與體系,老闆逐利,員工皆不願意打工,但獨自打工偏偏風險過高,於是內部創客化,變成了一種發展趨勢,也就有了“企業平臺化”的口號。
而阿米巴就是實現這些目標的一個機制。
再次,從現實演變來看:當下中國講的阿米巴已經不再是傳統日本式的阿米巴,而是經過幾批人的摸索、總結,結合阿米巴原理、中國現實國情與企業特點,而形成的更加符合華人人性,以及中國企業特殊性的一套機制。
如:重視人才激勵、創收,就是中國特色,先匯入實學,再匯入經常哲學,也是中國特色。
關鍵是這些特色,更加符合華人的特點,更加切合企業的需求,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最後,從實際效果來看:由於阿米巴最早由日本人提出,因為一些特殊的民族情緒,我們很多公司早已經在開始實行阿米巴,但不一定叫阿米巴,象阿里巴巴、海爾等知名公司。
所謂的事業部制、利潤中心,等等,就是阿米巴的一種初步形式。
而我們公司就已經成功幫助幾千家公司匯入阿米巴體系,效果也很不錯。
所以,我的最終觀點認為,每個培訓產品都有適用性,如果非要選一個趨勢產品,我認為是阿米巴。在這再普及一個概念:真正能夠幫助企業發展的不是培訓公司,而是諮詢公司,培訓公司與諮詢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限於篇幅,不再介紹了,有興趣者可以關注作者,查閱作者文章。
回覆列表
我們認為,這個要根據自身企業的情況而定,沒有那個模式可以複製企業成功!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魂”,所以,個性化定製,符合企業當下的實際情況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