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鐵老師

    從《三國演義》來看,好像沒有了諸葛亮劉備就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大號皇叔罷了。

    我們來分析幾點。

    第一,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已經劉備規劃了藍圖,以益州為根本,以圖中原,此謂“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

    第二,劉備自從斬黃巾後,與關張二人就是四處漂泊,曾依附公孫瓚,袁紹等諸侯,一直在尋找輔佐自己的能人。

    第三,劉備向東吳借了荊州,其實是想只借不還,都是諸葛亮以各種理由將東吳使臣打了回去,直到關羽失了荊州。

    第四,劉備自從有了諸葛亮幾乎是如魚得水,沒有吃過敗仗,可劉備一氣之下的夷陵之戰,沒有了諸葛亮,就敗得一塌糊塗,所以,很多人疑問為什麼沒有帶上諸葛亮,這無疑更顯示了諸葛亮的重要性和劉備的無謀。

  • 2 # 掌心記

    諸葛亮是三國政治舞臺上一顆耀眼奪目的人物,雖然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有許多誇張,和《三國志》中對照,歷史上諸葛亮用兵的諸多事蹟亦有所出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為“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平心而論,諸葛亮算無遺策政治眼光,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以及寬嚴相濟的治理政績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可以說蜀漢政權的開國功臣和中流砥柱。諸葛亮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作出的主要貢獻有以下三點:

    一、極具前瞻的《隆中對》,成為劉備創立基業的發展藍圖。中平元年(184年),劉備鎮壓黃巾起兵後,先後依附公盧植,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沒有固定的地盤,率領部隊輾轉四方,漂泊流離,完全沒有行動綱領和奮鬥方向。207年冬至208年春,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極力推薦下,三顧隆中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獻出《隆中對》,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再奪益州,三分天下,“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再待天下有變,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劉備聽後茅塞頓開,稱“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請諸葛亮出山為軍師。以後劉備集團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其能創業成功,三分天下有其一,也正是這一路線方針指引的結果,從這一點說,諸葛亮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居功至偉。

    二、高超的外交才能,巧妙斡旋促孫劉聯盟使劉備絕處逢生。劉備得諸葛亮後,一直順風順水,基本上沒有敗仗,依諸葛亮計謀在荊州站穩腳根。特別是面對曹操大軍窮追不捨,幾乎無路可逃,危急存亡之際,諸葛亮提出了孫劉聯盟,聯合抗曹,並親赴東吳遊說孫權、魯肅、周瑜等,憑藉其高超的外交才能,嚴密的形勢分析,指出曹軍勞師遠征,又水土不服,不習水戰,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指出曹操必敗。促成孫權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十一月,在諸葛亮的謀劃下,孫劉聯軍火攻赤壁,曹操大軍敗,劉備集團絕處逢生,轉危為安,還搶得了荊南四郡,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為西圖益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傑出的治國理政能力,為劉備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赤壁之戰後,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劉備入川助攻張魯時。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等鎮守荊州。劉備攻成都時,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劉備入主益州後,任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諸葛亮為劉備奪取荊州、益州等軍事行動了出謀劃策,鎮守後方,功不可抹。特別是在軍事後勤保障上,諸葛亮充分發揮治理能力,寬嚴相濟,賞罰分明,興修水利,興兵屯田,鼓勵農耕,發展生產,幫忙劉備將後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其為劉備足食足兵,提供資援。公元221年,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進劉備稱帝。到此劉備霸業已成,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領司隸校尉一職,足見劉備對其治理能力及功績的讚賞和肯定。對於諸葛亮的治國理政能力,司馬炎曾羨慕不已,曾贊曰:“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本來就如此,如果沒有諸葛亮,哪來的蜀漢建國?指不定劉備還在哪裡飄泊呢。

    劉備直到48歲時,還在依附荊州劉表,駐守新野,以抵禦曹操。

    劉備前半生四處征戰,居無定所,四外飄泊,沒有根據地,也不知道將來會如何?

    劉備有英雄之志,志在天下。

    劉備有英雄之力,能力超強。

    但劉備一世英雄,卻沒有用武之地。他不知道怎麼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缺少的就是實現理想的戰略規劃。

    當然劉備還缺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為他制定實現理想的戰略規劃。

    於是諸葛亮出現了。劉備與諸葛亮隆中一敘,雙方都明白了對方就是自已要找的人,相見恨晚,如魚得水。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解決了劉備的困惑。為劉備的發展制定了詳細的戰略規劃: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總結下就是:先取荊州,後攻益州,東聯孫權,待天下有變,於荊州、益州同時出兵,則大事可成。

    劉備恍然大悟。

    自此,劉備於公元208年聯合孫權擊敗曹操於赤壁,奪取荊南四郡,借江陵,攻益州,擊敗曹操佔漢中,稱漢中王,同時令關羽北伐襄樊,一時之間勢力到達頂峰,為建立蜀漢國打下基礎。

    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將一事無成。

  • 4 # 泊圖泊途

    這倒是未必的事。

    這個觀點和新版《三國》中張飛完全一致,張飛在關羽死後找到劉備大發牢騷,表示和“天下無敵”的二哥討論過。與其說是“諸葛亮成就了大哥,不如說是大哥成就了諸葛亮”,這一點說的其實也沒錯,畢竟劉備有很強的號召力,也因此能成為主公,而諸葛亮卻沒那麼高的社會號召力,因此只能打工。

    一字之差,相隔萬里。

    很多人把赤壁之戰的功勞很大歸功於諸葛亮,這是不正確的,歷史上更接近舌戰群儒的人是周瑜(力排眾議),智激孫權的人不僅有諸葛亮還有魯肅(把孫權氣的夠嗆)。立場不同,有些話諸葛亮是沒辦法說的。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的貢獻,歷史上記載只是說客的作用。

    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三國志》

    所以要是沒有諸葛亮未必劉備和孫權不能聯合,只不過劉備沒有頂級謀士,他的動向可能依舊沒有章法。

    但還是有可能再西南稱霸。因此,劉備沒諸葛亮也未必不能建立蜀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黃帝有什麼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