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IY阿力
-
2 # 風輕雲淡Lgd
我的理解,技術合作的實質是:雙方都想得到所要的。
可以是相同領域的單位或個人之間開展技術合作,以推動某一個領域的科技進步。也可以是由統攬全域性的單位或個人牽頭,開展與若干不同領域的單位或個人之間,開展技術合作,以共同研發國家或市場所急需的專案或產品。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技術合作應該是大勢所趨。因為,坐井觀天閉門造車,只會讓人思維固化。利益的驅動,又可能使他們以技術機密為由,以鄰為壑,把自己封鎖起來。同時,由此造成的同一領域的科技 “創新”,很可能是低水平的重複研發,造成資源浪費。為此,加強科技引導管理,控制資金流向監管,以及建立負面清單制度,保護智慧財產權,推動反壟斷立法,防止智慧財產權濫用,對於有序推進技術合作,促進科技發展都是必須的。
推動某技術領域的國際技術合作,還受到國家戰略安全的制約。有戰略互信的國家間開展技術合作,有利於實現互利共贏。沒有戰略互信的國家之間開展技術合作,則需要雙方更多的智慧,防止跌入對方的陷阱。中俄是有著深度戰略互信的國家。中國與俄羅斯開展的軍工、能源、農業方面的技術合作,顯然這種合作對雙方都是有利的。而中國與歐美西方國家,由於缺乏戰略互信,技術合作就有著太多痛苦的記憶。但這不意味著這種技術合作就應該中止。我們應該抓住機會虛心學習歐美先進科學技術,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在合作中存在競爭,應該是一種常態。
不管是國內開展技術合作,還是國際開展技術合作,除了必須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誠信,應該是開展技術合作的基礎。沒有誠信,往往會將對方的技術合作意圖曲解。由此,在合作過程中,只會關心自己一方的利益是否受到傷害,技術上也常會 “留一手”,如此的技術合作就不可能愉快、成功。
中國是既民主又集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加強保密,打破封鎖,全國一盤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又可以兼顧技術合作各方的利益,應該是我們的制度優勢。
經過建國後70年的發展,現在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規模體量最大,門類最為齊全的國家制造業體系:鋼鐵、冶金、能源(含核能)、橋路交通、重工、精密機械、電力、高鐵、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電子、化工、輕工、農機、農業、水利、通訊、網際網路等一大批央企,主導著國防安全,國民經濟命脈。中國有著一大批世界影響力的國家重點專案的成功,大都出自國家的央企之手。另外,還有一大批直接面向市場,關係國計民生,以及瞄準國際高科技前沿的創新型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在國家重大專案中,央企的總體牽頭單位,對推動跨領域技術合作起著主導作用(甲方)。他們首先是要依據專案技術指標,進行專案的功能模組設計,明確各功能模組定義。接著,對各功能模組實施功能分解,明確各子功能模組的功能定義,實現途徑,介面關係。然後又對各子功能模組、要素進行整合,使它們構成有機整體,以實現專案總體功能和技術指標,並進行關鍵研發節點的試驗考核設計。做完這些,跨領域技術合作意向便可以基本確立。待得到跨領域合作(乙方)的反饋資訊以後,便可以分別進行總體功能模組、各功能子模組的詳細設計了。總體牽頭單位只關心各子功能模組的指標達成及實驗考核、介面關係、結構尺寸、重量、安裝精度要求、供電、電磁相容、成本控制等。具體技術細節由各功能子模組研發單位各負其責。在得到各子功能模組的詳細資訊以後,總體牽頭單位需對總體所能達成的功能、技術指標、經費進行復核,進行詳盡計算(模擬)。做完這些工作確認無誤,甲乙雙方的跨領域合作正式合同即可成文,經雙方責任人簽署確認,即成為正式的法律檔案。
央企一般都採用改進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等三階段工作模式。這三階段工作模式,專案總體牽頭單位,都離不開與央企之間、內部相關單位、相關國企,甚至民企的跨領域的技術合作。有國際的影響力、技術問題又十分複雜的國家重點專案研發,這種垮領域的技術合作規模甚至多達成百上千個單位。
國家重點專案開展的,大規模跨領域技術合作,最大特點是“命運共同體”。即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不是通常合作時而出現的,雙方誠信問題。因此這種技術合作,責任在前利益在後,應該是普遍的共識。
因為,國家重點專案的成功,不僅是增強了國家科技、經濟或國防實力,對開展技術合作雙方的企業、研究所、高校都是一場 “大考”,使它們的科技實力都會有質的提升,也是一種很好的免費廣告。
同時,國家重點專案的攻關過程,也會催生出一批新的企業,研究單位強勢崛起。
回覆列表
隨著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革新,以人為本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意識到,對企業進行管理的本質就是對人的管理。留住人才,並且將人才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企業才能取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未來商業在變革,企業與員工之間,不再是單純的僱傭關係,更多的是一種相互合作,彼此尊重,按勞分配,資源整合,自由和責任並存的關係,因共同的理念、價值觀和目標凝聚一起,為共同的事業而奮鬥。
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對人的管理。無論是設計、生產還是營銷,都是由人來操控的,如果員工的能力不足,或者是工作態度不認真,即便管理機制再健全,企業都無法達到理想的發展狀態。
企業和員工之間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關係,前者為後者提供發展平臺,後者為前者創造價值。企業可以將學歷、經驗、能力等因素作為標杆來選擇員工,員工也可以根據待遇、環境、發展等作為標杆來選擇企業。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人在找工作時,都非常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不僅希望工作能夠保障自己的物質生活,同時希望被認可、被尊重,找到一種歸屬感。這就是近些年“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企業管理中盛行起來的原因。對員工進行人文關懷,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關心的,他們自然而然願意努力工作,為公司的發展做出貢獻。
人文關懷的實施能夠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可以提高企業的軟實力,而企業管理機制的建設能夠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可以提高企業的硬實力。二者之間是一種相互補充的關係,完善的管理機制,再加上適當的人文關懷,能夠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對於公司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人才的支援,透過人文關懷的方式來增強員工的歸屬感,留住人才,將他們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企業應加大提高對人文關懷工作的重視,加強團隊建設,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實力,適應珠寶行業的新形勢。
首先是要建立合理的獎勵機制,對那些為公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進行物質上的獎勵,對其努力成果進行肯定;其次是要關懷員工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對他們進行精神上的鼓勵,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心態,領導要經常和基層員工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歡迎員工為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未來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最後是要不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學習,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成長機會,不僅能幫助員工提高自身能力,使員工得到成長與提升,同時能讓員工提升工作效率,實現共贏。
對員工進行人文關懷的方式有很多,管理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