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龍海小石碼
-
2 # 黑鴨子設計塢
關心的是10年後道路是怎樣的,華人多,車也多,道路的擁擠實在是頭痛的事。
更鬱悶的是車位問題,行人沒了人行道,小孩沒了空地玩耍,老人沒了廣場。
車子的變化就像手機,越來越智慧與安全。
-
3 # 傑足登車
很榮幸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十年後的汽車有超過40%的電動車,電動化肯定是一個趨勢,隨著充電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更多的人會開電動車出行。
其次,自動駕駛也是10年後的趨勢,事實上現在很多車已經具備了自動駕駛的功能,只是交通設施還沒具備快速通訊功能、法規為了確保安全還沒開放自動駕駛。
最後,10年後的座艙也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人都是乘客,甚至能面對面交談,如果你想駕駛再轉過身去拿方向盤。
-
4 # 浪浪呀
按照現在各汽車廠商和主要零件供應商的發展主要發展趨勢10年後的汽車,我預估如下:
一般用途汽車電動化,可能是電池儲能,也可能是燃料電池,或超級電容儲能;
自動化,在5G網路和高精度地圖加持下,實現一般道路的自動駕駛;
智慧化,在5G時代的萬物聯網基礎下,車可以是一個智慧控制中心,如車輛距家還有2公里時,家裡空調提前開啟,到家就可以享受舒適溫度;
汽車材料的進步,使車輛更加輕量化;
車輛更多感測器的運用,使車輛更加安全。
當下是人機互動時代,人們已經享受到了智慧科技的無窮樂趣,而十年後人們一定可以享受到車和車的互動。也就是說,汽車和汽車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溝通。當然當下的我們還對此很驚奇,到那時,兩個經常行駛同樣路線或者偶遇的車和車都要大聲招呼,也許人們都會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十年後的汽車社會到底會是什麼樣子?
正如十年前很多人都反對網上購物而今卻司空見慣一樣,十年後,當下不得而知的任何怪事同樣有可能變得司空見慣,理所當然。
按照汽車的功能性需求、情感性需求和社交需求來規劃汽車十年後的圖景似乎都不能很好地完成這件事,因為汽車已經有可以陸空使用的了,再者單人飛行器也已經開始商業化推廣,但這些還能叫做汽車嗎?
無人駕駛汽車真正普及的話,那時的汽車圖景也是當下人們所無法想象的。無人駕駛透過規定好路線可以到達想去的任何地方,透過雲端資料處理中心就可以得出下一時刻的交通流量,這樣堵車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了。
▌汽車社會進步需要夢想支撐
夢想才是人類得以生存發展的動因。雖然說能否實現其實不是最重要的,萬一實現了也許只是偶然,但功利性的夢想也算夢想,馬斯克公司化運作的航天計劃可以看成功利的,但他已然超越喬布斯成為最偉大的科技教父,以一人之力實現了幾個超級大國都未能實現的事業,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時間膠囊”幾時實現?到時候我們不僅可以星際旅行,還可以坐上時間機器一個小時就可以從紐約到達北京,你能說真實現了“時間膠囊”計劃,那麼這個時間膠囊就是未來的時間機器,而當下的最為普遍的時間機器就是汽車。
“智化”是凱文·凱利在他的最新的書《必然》中的一個重要章節講述的一個趨勢,已然成為當下的一個熱詞,併成為未來汽車乃至物聯網商業生態的一大趨勢。其實智化很簡單,無非就是使原來不具有智慧的機器具有智慧化功能的過程,也就是小品相聲中經常提到的為你的智商充值。
我一直秉持一個觀點,那就是汽車無需會飛,但它未來一定是智慧的,並且是一個可移動的智慧空間。這種汽車終會取代那些沒有智慧化和納入到車聯網大生態系統的車輛。
當下是人機互動時代,人們已經享受到了智慧科技的無窮樂趣了,而十年後人們一定可以享受到車和車的互動。也就是說,汽車和汽車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溝通。當然當下的我們還對此很驚奇,到那時,兩個經常行駛同樣路線或者偶遇的車和車都要大聲招呼,也許人們都會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甚至於,透過車和車的溝通或許又會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模式和產生更多的價值。
有人說中國的汽車社會是一個高度發展的經濟社會,但我卻有著悲觀的看法,或許這也是催生未來共享商業模式的一個契機。因為中國的道路設計從最初的規劃就已經失敗了,人人一輛車就要13億汽車保有量,我認為那時不是所謂的汽車社會,而是一場災難。
當下國內的道路甚至於都難以支撐超過6億的車輛。比如北京的車輛增加3倍,達到1500萬輛,真的難以想象會堵成什麼樣,那時怕是不能限號了,而是要限車了。
但很可能保有量超過3億將是分享汽車商業模式的一個爆發點,其分享商業將從銷售、使用和維保等方面發生深刻變革。那時,汽車可以分開了賣,多人共享使用,分攤維保成本。甚至於廠家生產汽車就不用賣,而是放到街上分時租賃的方式來賺錢。再者私家車分時租賃也將成為常態,一般私家車就是在上下班路上使用,使用率嚴重不足,起碼工作的8小時和夜間都是處在閒置狀態,這些時間可以透過碎片化的分時租賃解決,透過在車上安裝智慧硬體和透過手機解決查詢車輛、線上交易和開啟車門駕駛等流程實現,這無形中創造出來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
未來的商業生態系統將打破了以往行業之間的藩籬和邊界,從另外一個維度實現了跨行業的融合。也許一個行業有一個企業就可以自成生態,而非當下傳統企業之間的互生共存而又互相競爭,誰也離不開誰,但大家共同成為行業主宰的局面。
未來企業生態商業模式之下汽車自身內部即可形成原來成員之間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生關係模式,汽車內部系統之間不再僅僅是你死我活的競爭狀態,大家本著共贏的思維才可以共生共榮,再者,這種商業生態系統是一種網路化結構和具有自我進化能力的生命體。其實,還有一點對於商業生態系統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商業生態思維已經超越了傳統工業時代對於資源的獨佔思維,而轉變為在生態系統中資源共享的思維正規化,汽車企業和汽車產業也概莫能外。
未來的汽車製造、汽車市場以及汽車維保售後服務領域會變成什麼格局呢?我想這些都會在一個商業生態下進行,而不是當下的如此細分和界限分明,那時邊界已然不存在,更多的是使用者和商家共同參與之下,完成從製造到銷售到使用到售後服務的全產業鏈。
未來的汽車製造一定是由廣大的使用者參與和體驗彙總聚合的產物。當工業4.0實現,汽車定製也就很容易實現了。到時候定製化汽車也就不再是夢想,任何車型和定製化的不同車型都可以共線生產,汽車製造業就應該進化為社群模式智造和眾籌模式體驗智造。
至於汽車銷售,這種當下單方面的狂轟濫炸式的挖空心思的營銷也應該進化為互動式傳播模式。而客服中心及售後服務應該進化為互動式社群加車聯網智慧化應用。前幾項都是產品和內容建立,也就是流量引入和使用者沉澱的過程,最後當然就是要用全新的情景模式電商而非淘寶電商來將使用者流量變現,最終形成從汽車製造到銷售、再到售後服務的全產業鏈的商業閉環。
有人說我的想象很不可思議,的確,十年前多少人對網上購物反對,甚至於嘲笑驚若洪水猛獸,而當下怎麼樣?人們早已經司空見慣。不是我的想象不可思議,也許我的想象還差得很遠,十年後的現實比我們的設想更加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