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 陶淵明的詩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 是平淡自然。這是和他的詩歌內容以及表現上的特點分不開的。他的詩的主要內 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 是透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象是從 “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如《讀山海經》第一首: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 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入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 與之俱。?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語言十分平淡,使人讀來毫不吃力,只史覺得接觸到一 片生活情景,而這些情景、生活,以及詩人的志趣和心情,無一不是詩人真實的 感受,所以寫來十分親切。 陶淵明的詩歌雖然平淡,卻不淺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詩歌語 言雖然只是極普通的“田家語”,卻是經過高度藝術提煉的。而在這十分精粹的 語言中又都含有豐富的形象,這些形象無論是自然風光,或是社會生活,都有著 深厚的現實生活基礎。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這是寫詩人的生活環境。 “貯”字雖只是一個平常的了眼,但用到這裡卻很形象新鮮,中夏清幽涼爽的林 蔭好象是可以貯存、可以掬取的一甕清泉。“有風自南,翼彼新苗”,一個普通 的“翼”字,同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風溫存撫有著欣欣向榮的禾苗的 景象,生意盎然。迷是隻有經過親身體驗與深切感受之後才能寫出的詩句。又如 “秦為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膛務各歸,閒暇則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平淡無奇的八句詩寫出一片生動的田生活的聲音和 氣氛。蘇軾說陶詩“似癯實腴”,正好說明了這個特點。 陶淵明的一些詩歌還富有意境。這在他的田園詩中表現得最為突出。他的田 園詩和謝靈運的山水詩很不相同。謝詩往往只給人一幅幅管觀的山水畫面,陶詩 卻在使人接觸到田園生活畫面的同時,而引人到一種境界中去。如前引的《歸園 田居》第一首,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樓炊煙,聽到 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一切還構成一種境界,它寧靜安謐、淳樸自然。 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作方法密切相關。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並不在於客 面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和表現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創作時並 不是隨意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相意境,它潛移 默化,使人們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蘇軾說:“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 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所謂“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產生的。由於他的詩有意 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這在藝術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 不謀而合。 陶淵明的詩歌由於內容不同,風格也不完全一樣。比如他的田園詩半蕭散衝 澹,而《詠荊軻》等詩卻豪放有力。但後者雖然豪放,卻又“豪放得來不覺” (朱熹語),和他的田詩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處。 他的詩歌雖然在晉宋之間自成一格,自然流露,不假雕飾。但是細心的讀者, 仍然可以看出古詩、曹植、阮籍、左思對他的潛在影響。象《擬古》的“日暮天 無雲”等“風華綺靡”的詩中,顯然融合了曹植的辭采。“語時事指而可想”的 《飲酒》詩,精神面目和阮籍《詠懷》非常接近,而他的《詠貧士》、《詠荊軻》 等詩,又顯然是受了左思《詠史》的啟發。鍾嶸《詩品》說他的詩“又協左思風 力”,是十分正確的。 陶淵明的辭賦和散文,雖然篇數不多,但也都寫得很好。他的散文都是用樸 素簡潔的文筆描寫真產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傳神。《五柳先生傳》是詩人自撰 的小傳。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以精粹的筆墨描寫他的愛好、生活態度以及思 想性情等各個方面,把詩人的性格形象地勾畫了出來。《桃花源記》也不地三百 多字,卻生動地展現了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令人悠然神往。此外,《與子儼等 疏》追敘生平的思想與經歷,筆端飽含感情;《自祭文》對自己一生的行事,毫 無悔恨之意,表現了詩人的骨氣;《祭程氏妹文》也寫得悽惻感人。 陶淵明的辭賦繼承了抒情小賦的傳統,但能洗淨鉛華,與他的詩、散文在風 格上有其一致之處。《歸去來辭》是歷來為人稱誦的名篇。這是詩人歸田時的作 品。文中著力描寫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悅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從中表現了他 的高潔志趣。篇中如“舟遙遙以輕?,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一段,那詩人從遠道歸來時的愉快心情,好象讓我 們親眼看到一般。又如“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木欣欣以向榮,泉 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託意深遠,表現又極自然。他的 《感士不遇賦》抒發了詩人對士不遇的感慨,也揭露了士不遇的原因。賦中說: “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已。”表現了他的耿介不阿的品格。他的《閒情賦》 則用鋪排的寫法表男女之間深摯的感情,從序文來看,它也是有寄託的。 第二種: 陶淵明在詩歌發展史上的重大貢獻,是他開創了新的審美領域和新的藝術境界。雖然一般的玄言詩人都注意到從審察自然來體會哲理,並由此產生了山水詩的萌芽,但沒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無奇的鄉村。只是在陶淵明筆下,農村生活、田園風光才第一次被當作重要的審美物件,由此為後人開闢了一片情味獨特的天地。他把農業勞動視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頌在勞動生活中包含著美的意趣,這同樣是深刻的發現。對陶詩的藝術特點,前人早有定評,謂之樸素、自然、真淳。但這並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響的風格,而是詩人有意識的美學追求。從根本上說,這也是由陶淵明的“自然”哲學決定的。在他看來,人為的繁複的禮儀破壞了社會的自然性,矯飾的行為破壞了人性的自然性,那麼,詩歌在外現形式上的過度追求,也必然破壞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絕少使用穠豔的色彩,誇張的語調,深奧的語彙、生僻的典故。他的詩中也常用對仗句式,但多數是比較古樸而不那麼精巧的,以至在感覺上並不明顯。他的詩歌充滿感情,但真正表現得很強烈、顯得激盪起伏的時候很少,而是和冷靜的哲理思維結合在一起,呈現為清明淡遠的意境。這一種美學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達到的。 進一步說,陶詩語言的樸素,又並不是隨口而道,毫無加工,而是高度精煉,洗淨了一切蕪雜粘滯的成分,才呈現出明淨的單純。他對自然的美,無疑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因而能夠用準確而樸素的語言將其再造為詩的形象。像“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鄉村的恬靜,“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寫雪的輕虛,“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寫風的蹤跡,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晉詩歌追求華美、注重修辭的傾向,一方面提高了詩歌語言的表現技巧,但有時過於用力於此,而忽視了詩意的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詩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為底蘊,絕不炫耀外在的美飾,所以大多通篇簡潔,少作鋪排,鍾嶸《詩品》稱為“殆無長語”。詩的意境,也總是比較完整,從總體上感染讀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個片斷吸引人。
第一種: 陶淵明的詩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 是平淡自然。這是和他的詩歌內容以及表現上的特點分不開的。他的詩的主要內 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 是透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象是從 “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如《讀山海經》第一首: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 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入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 與之俱。?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語言十分平淡,使人讀來毫不吃力,只史覺得接觸到一 片生活情景,而這些情景、生活,以及詩人的志趣和心情,無一不是詩人真實的 感受,所以寫來十分親切。 陶淵明的詩歌雖然平淡,卻不淺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詩歌語 言雖然只是極普通的“田家語”,卻是經過高度藝術提煉的。而在這十分精粹的 語言中又都含有豐富的形象,這些形象無論是自然風光,或是社會生活,都有著 深厚的現實生活基礎。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這是寫詩人的生活環境。 “貯”字雖只是一個平常的了眼,但用到這裡卻很形象新鮮,中夏清幽涼爽的林 蔭好象是可以貯存、可以掬取的一甕清泉。“有風自南,翼彼新苗”,一個普通 的“翼”字,同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風溫存撫有著欣欣向榮的禾苗的 景象,生意盎然。迷是隻有經過親身體驗與深切感受之後才能寫出的詩句。又如 “秦為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膛務各歸,閒暇則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平淡無奇的八句詩寫出一片生動的田生活的聲音和 氣氛。蘇軾說陶詩“似癯實腴”,正好說明了這個特點。 陶淵明的一些詩歌還富有意境。這在他的田園詩中表現得最為突出。他的田 園詩和謝靈運的山水詩很不相同。謝詩往往只給人一幅幅管觀的山水畫面,陶詩 卻在使人接觸到田園生活畫面的同時,而引人到一種境界中去。如前引的《歸園 田居》第一首,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樓炊煙,聽到 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一切還構成一種境界,它寧靜安謐、淳樸自然。 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作方法密切相關。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並不在於客 面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和表現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創作時並 不是隨意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相意境,它潛移 默化,使人們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蘇軾說:“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 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所謂“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產生的。由於他的詩有意 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這在藝術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 不謀而合。 陶淵明的詩歌由於內容不同,風格也不完全一樣。比如他的田園詩半蕭散衝 澹,而《詠荊軻》等詩卻豪放有力。但後者雖然豪放,卻又“豪放得來不覺” (朱熹語),和他的田詩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處。 他的詩歌雖然在晉宋之間自成一格,自然流露,不假雕飾。但是細心的讀者, 仍然可以看出古詩、曹植、阮籍、左思對他的潛在影響。象《擬古》的“日暮天 無雲”等“風華綺靡”的詩中,顯然融合了曹植的辭采。“語時事指而可想”的 《飲酒》詩,精神面目和阮籍《詠懷》非常接近,而他的《詠貧士》、《詠荊軻》 等詩,又顯然是受了左思《詠史》的啟發。鍾嶸《詩品》說他的詩“又協左思風 力”,是十分正確的。 陶淵明的辭賦和散文,雖然篇數不多,但也都寫得很好。他的散文都是用樸 素簡潔的文筆描寫真產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傳神。《五柳先生傳》是詩人自撰 的小傳。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以精粹的筆墨描寫他的愛好、生活態度以及思 想性情等各個方面,把詩人的性格形象地勾畫了出來。《桃花源記》也不地三百 多字,卻生動地展現了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令人悠然神往。此外,《與子儼等 疏》追敘生平的思想與經歷,筆端飽含感情;《自祭文》對自己一生的行事,毫 無悔恨之意,表現了詩人的骨氣;《祭程氏妹文》也寫得悽惻感人。 陶淵明的辭賦繼承了抒情小賦的傳統,但能洗淨鉛華,與他的詩、散文在風 格上有其一致之處。《歸去來辭》是歷來為人稱誦的名篇。這是詩人歸田時的作 品。文中著力描寫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悅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從中表現了他 的高潔志趣。篇中如“舟遙遙以輕?,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一段,那詩人從遠道歸來時的愉快心情,好象讓我 們親眼看到一般。又如“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木欣欣以向榮,泉 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託意深遠,表現又極自然。他的 《感士不遇賦》抒發了詩人對士不遇的感慨,也揭露了士不遇的原因。賦中說: “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已。”表現了他的耿介不阿的品格。他的《閒情賦》 則用鋪排的寫法表男女之間深摯的感情,從序文來看,它也是有寄託的。 第二種: 陶淵明在詩歌發展史上的重大貢獻,是他開創了新的審美領域和新的藝術境界。雖然一般的玄言詩人都注意到從審察自然來體會哲理,並由此產生了山水詩的萌芽,但沒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無奇的鄉村。只是在陶淵明筆下,農村生活、田園風光才第一次被當作重要的審美物件,由此為後人開闢了一片情味獨特的天地。他把農業勞動視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頌在勞動生活中包含著美的意趣,這同樣是深刻的發現。對陶詩的藝術特點,前人早有定評,謂之樸素、自然、真淳。但這並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響的風格,而是詩人有意識的美學追求。從根本上說,這也是由陶淵明的“自然”哲學決定的。在他看來,人為的繁複的禮儀破壞了社會的自然性,矯飾的行為破壞了人性的自然性,那麼,詩歌在外現形式上的過度追求,也必然破壞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絕少使用穠豔的色彩,誇張的語調,深奧的語彙、生僻的典故。他的詩中也常用對仗句式,但多數是比較古樸而不那麼精巧的,以至在感覺上並不明顯。他的詩歌充滿感情,但真正表現得很強烈、顯得激盪起伏的時候很少,而是和冷靜的哲理思維結合在一起,呈現為清明淡遠的意境。這一種美學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達到的。 進一步說,陶詩語言的樸素,又並不是隨口而道,毫無加工,而是高度精煉,洗淨了一切蕪雜粘滯的成分,才呈現出明淨的單純。他對自然的美,無疑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因而能夠用準確而樸素的語言將其再造為詩的形象。像“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鄉村的恬靜,“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寫雪的輕虛,“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寫風的蹤跡,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晉詩歌追求華美、注重修辭的傾向,一方面提高了詩歌語言的表現技巧,但有時過於用力於此,而忽視了詩意的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詩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為底蘊,絕不炫耀外在的美飾,所以大多通篇簡潔,少作鋪排,鍾嶸《詩品》稱為“殆無長語”。詩的意境,也總是比較完整,從總體上感染讀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個片斷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