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大都市小保安
1941年6月22日,德軍偷襲蘇聯,衛國戰爭爆發。
當時,朱可夫大將任蘇軍總參謀長。7月29日,朱可夫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的辦公室,向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彙報總參謀部對於德軍下一步行動的分析預測。
總參謀部認為,進攻列寧格勒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由於物資消耗巨大,在未獲得充分補給之間,不會對列寧格勒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中央集團軍群正在和蘇軍爭奪斯模凌斯克,損失巨大,油料、彈藥消耗巨大,加上軍隊長時間戰鬥,必需要經過休整補充,才能發起新的進攻。而南方集團軍群正在進攻烏克蘭。烏克蘭是蘇聯的糧倉,頓巴斯地區是蘇聯最大的煤炭產區,毗鄰烏克蘭的巴庫是蘇聯最大的石油產地,這些都是進行戰爭急需的物資。根據最新情報,希特勒已經調中央集團軍群的古德里安裝甲叢集南下,加強南方集團軍群。蘇軍總參謀部認為,西南方面軍將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於是他建議,趁著德軍的包圍圈尚未形成,部隊撤過第聶伯河,跳出德軍的包圍。
聽了朱可夫的彙報,斯大林不高興了,問他:部隊撤過第聶伯河,基輔怎麼辦?
朱可夫毫不猶豫的回答:基輔只能暫時放棄。跟著他建議: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佔領了葉利尼亞地區,那是進攻莫斯科的橋頭堡,必需奪回來。所以,西方面軍要發動反攻。
他的話還沒說完,斯大林的臉色已經氣得鐵青了:還反攻什麼!將基輔交給敵人,虧你想得出來,簡直是胡說八道!
要知道,基輔是烏克蘭的首府,在蘇聯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就想當於中國的上廣深,政治地位非常重要。
朱可夫聽到斯大林說他“簡直是胡說八道”,心裡也不高興了:如果你認為我這個總參謀部的領導人只會胡說八道,那我在這裡已經沒有意義了。不如你將我的職務撤了,把我派到前線去,或者那樣我對國家更加有用。
斯大林一聽,傻了。因為從來沒有人敢當面頂撞他的。他盯著朱可夫,說:既然你這樣提出問題,那我只能解除你的職務。
朱可夫:打算將我派到哪裡去?我可以指揮一個方面軍或者一個集團軍。
斯大林:你剛才不是說要在葉利尼亞地區進行反攻嗎?那好,我認命你為葉利尼亞方面軍副司令員,負責此事。
以上內容,在電影《莫斯科保衛戰》,朱可夫的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都有詳細的記載。朱可夫被解除總參謀長的職務,是因為他堅持真理,堅持原則,敢於當面和最高統帥爭辯。當然,是金子總會發光,朱可夫最牛還是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當朱可夫在葉利尼亞地區組織了反攻,消滅德軍五萬多人的時候,斯大林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向朱可夫認了錯。當時他握著朱可夫的手,說:幹得不錯,朱可夫同志,當時你是對的。
回覆列表
基輔戰役是二戰期間蘇德戰場上最大規模的一場圍殲戰。在33天的會戰中,蘇軍6個集團軍被德軍包圍並損失70萬人,其中66.5萬人被俘。從戰術角度上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戰例,而在戰略上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再贅述。
鮮為人知的是,促成這場大規模會戰並不是擅長軍事的職業軍人,而是兩國領導人不顧將領們的反對和勸阻,一個堅持進攻,一個堅決防守形成的結果。換句話說,這場軍事意義不大的會戰是兩位政治人物的傑作,只是德國元首笑到了最後。
那麼,德國元首為什麼鍾情於進攻基輔呢?自戰爭爆發以來,儘管德軍的“閃擊戰術”卓有成效,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績,但三個戰略方向上的損失總計達18萬人,而得到的補充不到5萬人,特別是“致勝法寶”——坦克的損失達到了1/5,剩下的約3000輛坦克許多需要進行“大修”。
出乎德國元首預料的是,德軍進攻勢頭開始有所減緩,甚至停滯,而探明的情況顯示蘇軍已有360個師的番號,比當初預判的200個師多出來160個師。更讓他擔心的是,蘇軍似乎就像打不完似的,消滅其10個師,很快有另外10個師補上。
尤其在斯摩稜斯克戰役中,蘇軍一浪高過一浪的反攻迫使其取消第33訓令,放棄從中央集團軍群分兵進攻列寧格勒和基輔的計劃,這讓一心進攻莫斯科的德軍將領們非常開心並十分“感謝”蘇軍,是他們幫助阻止了德國元首不切實際的想法。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其元首的“執著”,斯摩稜斯克戰役結束沒有多久,德國元首再次提出分兵進攻基輔,並且這次給出的理由使得德軍將領們幾乎無法反駁。原來,由於德軍中路和南路前出,在戰線上形成一個深度約250公里的三角形口袋。
這樣的態勢從戰術上非常適合“兜底包抄”戰術,更何況其中的西南方面軍是蘇軍當時最強大的戰略集團,這讓以殲滅蘇軍有生力量而堅持進攻莫斯科的德軍將領們基本啞口無言,也認為這是殲滅蘇軍主力的最佳時機,同意發起基輔戰役。
經過2個月的“馬拉松式”的辯論,德國元首終於達成了自己的設想。為此,他專門找來古德里安面授機宜,並命令第2裝甲叢集揮師南下參加基輔合圍戰。此時的中央集團軍群僅剩下2個集團軍,只得老老實實地由進攻態勢轉入就地防禦。
面對德軍的意圖,蘇聯統帥執迷不悟。1941年7月底,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敏銳地發現在戰線上身處基輔地區的西南方面軍,陷入德軍中央與南方集團軍群的“三角形”口袋裡,隨時都有被包圍的危險,他隨即向蘇聯統帥提出了自己的擔心,並給出了可行的建議。
首先,他判斷德軍經過斯摩稜斯克戰役後,不太可能組織在莫斯科方向的進攻,很有可能對西南方面軍的側後實施突擊。為加強莫斯科防禦,應迅速從西南方面軍和預備隊中至少抽調3個集團軍增援,並從遠東地區抽回8個精銳師參與協防。
其次,西南方面軍必須放棄基輔,主力全部撤過第聶伯河憑險據守,既可以防止德軍抄其後路,又能拉齊戰線減少兵力分散,加大莫斯科方向的縱深防禦力量。也就是說,為保衛首都,西南方面軍主力應迅速與德軍脫離接觸後撤250公里。
更重要的一點,為了掩護西南方面軍撤退,以及打消德軍進軍莫斯科的幻想,應從葉爾尼亞地區不斷地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起反攻,拔掉德軍從這裡進攻莫斯科的“橋頭堡”。說白了,朱可夫的戰術原則就是在莫斯科一線建立強大的防禦。
儘管蘇聯統帥認同朱可夫加強莫斯科方向的防禦,但堅決不同意以放棄基輔為代價。在他看來,憑空丟掉烏克蘭的工業區和寶貴的資源,這是他萬萬做不到的。從這點看,他與德國元首的想法一致,都將經濟、資源看得比軍事行動更重要。
面對蘇聯統帥的訓斥,同樣倔強的朱可夫據理力爭,並說到:“如果認為我這個總參謀長只會胡說八道,我在這裡沒有任何意義,請解除我的職務,讓我到前線去”。也就是幾個小時後,朱可夫被免去總參謀長職務,貶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
即使是在預備隊方面軍,他依然在給蘇聯統帥的電報中闡述自己的觀點,並提出組織13個師、1000輛坦克及500架飛機集中在布良斯克地區,阻止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叢集南下。現在看來,朱可夫對局勢的判斷完全正確,不愧是位軍事家。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