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馬克思主義批評的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 摘要: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是“美學”與“歷史”相統一的批評.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作為批評的最高標準即一種方法論和原則,兩者之間又有其基本內涵並相互聯絡的。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 美學觀點 歷史觀點 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是在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後,為謀求自身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革命活動中興起和形成的。他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力圖透過對人類優秀的文學遺產和無產階級自身文學實踐以及其他文學現象的分析、研究和評價,更好地推動人類文學事業的歷史進步和無產階級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同時也構建自己新的、科學的批評。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到梅林、普列漢諾夫、瞿秋白、魯迅等,不少傑出的文學批評思想家,都對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提出並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則和基本觀點,成為我們制定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標準的依據。 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批評是“美學”與“歷史”相統一的批評。但“美學”與“歷史”還是較為抽象的概念,有待進一步解釋。概而言之,“美學觀點”即分析作品時的藝術尺度,“歷史觀點”即歷史主義的文藝研究方法,把作家作品放進歷史環境中進行闡釋和評價。這基本上屬於由維柯創始,經法國啟蒙學者發展,到丹納集其大成的社會歷史批評流派。 但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批評:第一,在文藝觀念上它承認文藝是現實的反映,但認為這一現實具有兩個特點:一是物質財富的生產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經濟結構決定和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二是社會現實本質上就是階級鬥爭。第二,在闡釋原則上,把文藝作品、現象與其產生的社會現實聯絡起來,相信經濟狀況是藝術發展的最終解釋,並常常使用階級分析方法。第三,在評價原則上,把“真實地評述人類關係”作為對文藝的一個基本要求;因而第四,在美學觀點上,偏愛現實主義藝術(但也不囿於現實主義)。 運用這種批評方法,恩格斯曾對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及其作品進行過成功的評論。例如他在解釋歌德的“兩重性”時,注意結合著歌德所處的“整個時代”和“他的社會地位來描寫他”;在評價巴爾扎克《人間喜劇》時,他推崇“在這幅中心圖畫的四周,他彙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在批評《濟金根》演繹哲學概念的錯誤時,他把莎士比亞作為典範推薦給拉薩爾,認為德國戲劇儘管具有較大的思想深度,但還應該學習莎劇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不應該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標準主要包括:美學的觀點、歷史的觀點、思想的標準、藝術的標準。美學觀點和歷史的觀點是文學批評中具有宏觀視野的一種原則和方法論。 首先,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作為批評的最高標準即一種方法論和原則,從根本上講,是因為它既反應了文學作為意識形態的普遍性,又體現了文學的這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即審美意識形態的特殊規律. 具體地講,有這樣幾點理由:一是一切文學作品都應該是審美的作品,應該是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按照美的規律造型”的結果,因而就當用美學的觀點加以審視和評價,看它是否符合審美創造的規律,是否具有美的結構形態和形式韻味,能否充分地顯示美的本質、特徵和魅力;同時,一切文學作品又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社會關係有產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把握作品有沒有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歷史內容,從而衡定作品又歷史作用和歷史價值,這就必須要有歷史的觀點。二是對一切作品的微觀解析和具體評價,例如人物塑造、情節場面、結構佈局、語言韻律等等,無論多麼精細、多麼具體,但它只是“目”而不是“綱”,只是“樹木”而不是“森林”。因而微觀的藝術解析,具體的思想評價以及其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斷,只能在美學的和歷史的宏觀視野下才可能性達到就有的準確尺度,發揮批評應有的效能。離開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不僅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且可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或“南轅北轍”。這是為人們的批評初中所證明了的道理。 三是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作為批評的方法論和基本原則,它制約著各種具體批評中的價值取向和方法原則。對一部作品或一種文學現象固然可以從道德的、社會的、心理的、語言符號的或者文化學的、人類學的、政治黨派等種種角度著手進行,但這種種不同的具體批評,都不能脫離特定批評物件的美學屬性和美學構成,也不能脫離批評物件所反映的歷史內容和所誕生的歷史條件,更不能脫離批評者所處歷史時代的現實要求和美學觀念。如果脫離了這一切,不管是什麼樣的批評,就成了非文學的批評。例如對一部作品的道德批評,既不能離開特定的歷史環境來判斷其道德還是不道德,也不能離開其“寓教於樂”的基本美學要求去看它表現了什麼樣的道德及可能產生什麼樣的道德影響。總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作為批評的最高標準,作為指導各種具體批評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論思想,應該是確定無疑的,也是文學批評實踐所證明了的。社會主義的文學批評必須加以堅持和發展。 其次,按照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實踐,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作為方法論思想和基本原則是有其基本內涵並相互聯絡的。就美學的觀點而言,在評價文學作品時,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創作是否符合藝術的規律和遵循正確的美學法則,是否有藝術獨創性和較高的審美價值。例如,馬克思批評拉薩爾的悲劇《濟金根》“席勒式地反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恩格斯批評拉薩爾“為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就是因為拉薩爾違背了文學創作應當從生活出發而不能從概念出發的美學原則。此外,如文學作為理想性與藝術描寫的真實性相統一的原則,典型人物性格的代表性與獨特性相統一的原則,典型人物與與典型環境相統一的原則,藝術形式和內容相統一的原則,以及藝術風格的獨創性和多樣性原則等等,都是馬克思主義批評重要的美學原則. 就歷史的觀點而言,在評價文學作品時至少也有兩個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作為批評物件的文學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寫了某一歷史的客觀趨勢;一方面則是作為批評主體的批評家,在評價作品時應該具有所處歷史時代的先進的歷史視野和科學的歷史眼光,這才能對作品作出符合實際的評價,確定它在歷史中的價值地垃和現實中的意義與作用。因此,歷史的觀點在這兒不妨說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文學批評中的具體應用,同樣是一種方法論和原則和啟迪和指導。 由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對世界文藝批評史做出了重要貢獻,它不僅在社會主義國家成為指導性的批評方法,而且在西方世界也產生了廣泛影響。但在運用歷史主義原則時怎樣才能避免陷進庸俗社會學,在進行美學批評時怎樣對現實主義之外的其它藝術流派持寬容態度,在對藝術提出政治要求時怎樣遵從藝術規律,都是需要認真對待、不斷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恩格斯:卡爾・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3。 3.《談談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作者】金惠敏 來自中國文學網 3
簡述馬克思主義批評的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 摘要: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是“美學”與“歷史”相統一的批評.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作為批評的最高標準即一種方法論和原則,兩者之間又有其基本內涵並相互聯絡的。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 美學觀點 歷史觀點 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是在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後,為謀求自身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革命活動中興起和形成的。他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力圖透過對人類優秀的文學遺產和無產階級自身文學實踐以及其他文學現象的分析、研究和評價,更好地推動人類文學事業的歷史進步和無產階級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同時也構建自己新的、科學的批評。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到梅林、普列漢諾夫、瞿秋白、魯迅等,不少傑出的文學批評思想家,都對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提出並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則和基本觀點,成為我們制定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標準的依據。 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批評是“美學”與“歷史”相統一的批評。但“美學”與“歷史”還是較為抽象的概念,有待進一步解釋。概而言之,“美學觀點”即分析作品時的藝術尺度,“歷史觀點”即歷史主義的文藝研究方法,把作家作品放進歷史環境中進行闡釋和評價。這基本上屬於由維柯創始,經法國啟蒙學者發展,到丹納集其大成的社會歷史批評流派。 但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批評:第一,在文藝觀念上它承認文藝是現實的反映,但認為這一現實具有兩個特點:一是物質財富的生產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經濟結構決定和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二是社會現實本質上就是階級鬥爭。第二,在闡釋原則上,把文藝作品、現象與其產生的社會現實聯絡起來,相信經濟狀況是藝術發展的最終解釋,並常常使用階級分析方法。第三,在評價原則上,把“真實地評述人類關係”作為對文藝的一個基本要求;因而第四,在美學觀點上,偏愛現實主義藝術(但也不囿於現實主義)。 運用這種批評方法,恩格斯曾對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及其作品進行過成功的評論。例如他在解釋歌德的“兩重性”時,注意結合著歌德所處的“整個時代”和“他的社會地位來描寫他”;在評價巴爾扎克《人間喜劇》時,他推崇“在這幅中心圖畫的四周,他彙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在批評《濟金根》演繹哲學概念的錯誤時,他把莎士比亞作為典範推薦給拉薩爾,認為德國戲劇儘管具有較大的思想深度,但還應該學習莎劇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不應該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標準主要包括:美學的觀點、歷史的觀點、思想的標準、藝術的標準。美學觀點和歷史的觀點是文學批評中具有宏觀視野的一種原則和方法論。 首先,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作為批評的最高標準即一種方法論和原則,從根本上講,是因為它既反應了文學作為意識形態的普遍性,又體現了文學的這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即審美意識形態的特殊規律. 具體地講,有這樣幾點理由:一是一切文學作品都應該是審美的作品,應該是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按照美的規律造型”的結果,因而就當用美學的觀點加以審視和評價,看它是否符合審美創造的規律,是否具有美的結構形態和形式韻味,能否充分地顯示美的本質、特徵和魅力;同時,一切文學作品又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社會關係有產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把握作品有沒有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歷史內容,從而衡定作品又歷史作用和歷史價值,這就必須要有歷史的觀點。二是對一切作品的微觀解析和具體評價,例如人物塑造、情節場面、結構佈局、語言韻律等等,無論多麼精細、多麼具體,但它只是“目”而不是“綱”,只是“樹木”而不是“森林”。因而微觀的藝術解析,具體的思想評價以及其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斷,只能在美學的和歷史的宏觀視野下才可能性達到就有的準確尺度,發揮批評應有的效能。離開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不僅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且可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或“南轅北轍”。這是為人們的批評初中所證明了的道理。 三是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作為批評的方法論和基本原則,它制約著各種具體批評中的價值取向和方法原則。對一部作品或一種文學現象固然可以從道德的、社會的、心理的、語言符號的或者文化學的、人類學的、政治黨派等種種角度著手進行,但這種種不同的具體批評,都不能脫離特定批評物件的美學屬性和美學構成,也不能脫離批評物件所反映的歷史內容和所誕生的歷史條件,更不能脫離批評者所處歷史時代的現實要求和美學觀念。如果脫離了這一切,不管是什麼樣的批評,就成了非文學的批評。例如對一部作品的道德批評,既不能離開特定的歷史環境來判斷其道德還是不道德,也不能離開其“寓教於樂”的基本美學要求去看它表現了什麼樣的道德及可能產生什麼樣的道德影響。總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作為批評的最高標準,作為指導各種具體批評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論思想,應該是確定無疑的,也是文學批評實踐所證明了的。社會主義的文學批評必須加以堅持和發展。 其次,按照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實踐,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作為方法論思想和基本原則是有其基本內涵並相互聯絡的。就美學的觀點而言,在評價文學作品時,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創作是否符合藝術的規律和遵循正確的美學法則,是否有藝術獨創性和較高的審美價值。例如,馬克思批評拉薩爾的悲劇《濟金根》“席勒式地反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恩格斯批評拉薩爾“為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就是因為拉薩爾違背了文學創作應當從生活出發而不能從概念出發的美學原則。此外,如文學作為理想性與藝術描寫的真實性相統一的原則,典型人物性格的代表性與獨特性相統一的原則,典型人物與與典型環境相統一的原則,藝術形式和內容相統一的原則,以及藝術風格的獨創性和多樣性原則等等,都是馬克思主義批評重要的美學原則. 就歷史的觀點而言,在評價文學作品時至少也有兩個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作為批評物件的文學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寫了某一歷史的客觀趨勢;一方面則是作為批評主體的批評家,在評價作品時應該具有所處歷史時代的先進的歷史視野和科學的歷史眼光,這才能對作品作出符合實際的評價,確定它在歷史中的價值地垃和現實中的意義與作用。因此,歷史的觀點在這兒不妨說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文學批評中的具體應用,同樣是一種方法論和原則和啟迪和指導。 由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對世界文藝批評史做出了重要貢獻,它不僅在社會主義國家成為指導性的批評方法,而且在西方世界也產生了廣泛影響。但在運用歷史主義原則時怎樣才能避免陷進庸俗社會學,在進行美學批評時怎樣對現實主義之外的其它藝術流派持寬容態度,在對藝術提出政治要求時怎樣遵從藝術規律,都是需要認真對待、不斷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恩格斯:卡爾・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3。 3.《談談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作者】金惠敏 來自中國文學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