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遠赴征塵

    康熙一生三次東巡。

    康熙帝首次東巡,成行於康熙十年(1671)。從九月廿四(10月26日)起,康熙帝開始巡視盛京所轄屬地,考察當地民情。

    對於東北邊地,他格外掛心。

    在奉天期間,他於十月初三(11月4日)、十月十四日(11月15日)召見寧古塔將軍巴海,詢問有關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性,瞭解有關沙俄的情況。還叮囑巴海要:“善佈教化,以副朕綏遠之意。”

    同時叮囑他:

    飛牙喀、黑折雖服,然其性暴決,當善為防之。尤須廣佈教化,多方訓迪,以副聯懷遠至意。羅剎賊寇雖雲投誠,尤當加意防禦,操練士馬,整備器械,毋墜狡計。

    頗有遠見的康熙帝,此時就提出要團結少數民族,提防羅剎 賊寇,這對於邊地的防禦來講,重大意義。

    十月十五日(11月16日),他饒有興致地觀看了蒙古王孫、貝勒貝子等人圍場較射後,踏上歸返回京城之路。

    一路上,御駕經由老邊、遼河橋、廣寧縣、榆林堡、連山、寧遠、山海關、撫寧、永平府、薊州等地,於十一月初三(12月3日)抵達京師,結束了首次東巡之行。

    康熙帝的首次東巡,奠定了日後清帝東巡制度的基礎。

    雖說每次東巡均要對宮殿、寢陵、廟宇加以翻新,均有減賦免罪或賜銀,盛京也因此獲得較快發展。但東巡隊伍浩大,各級官員不勝其煩,沿途百姓不堪其擾,勞民傷財自寓其中。

    康熙帝再巡

    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浪花疊錦繡谷明。

    彩帆畫艤隨風輕,蕭韶小奏中流鳴,蒼巖翠壁兩岸橫。

    浮雲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龍驚,連檣接艦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銳精,旌旄映水翻朱纓,我來問俗非現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衝波行,雲霞萬里開澄泓。

    此詩名為《松花江放船歌》,系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帝第二次東巡,視察吉林烏拉時的即興之作。

    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亂”平息後,康熙帝內心歡喜,決定再次東巡,到祖陵行告祭禮。

    因第一次東巡時,未到永陵致奠,這次,他事先諭告奉天將軍安珠瑚(?—1686),要親去永陵謁拜。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1682年3 月23 日),康熙帝起駕動身,前往盛京祭陵。

    三位后妃並皇太子允祁(1717—1785),一行約七萬人一同前往。

    時值春日。

    “天氣晴和,微風動篩,從者溢路,觀者夾途,顧瞻遠邇,莫不歡躍” 。

    東巡隊伍經過三河、薊州、玉田等地,於二月十七日(3月25日)到達孝陵;廿三日(31日)出山海關,並在沿途中打獵;經寧遠州、錦縣,大淩河等地,最後於三月初二日(4月9日)抵達遼河西。

    三月初四(4月11日),康熙帝到福陵、昭陵祭祀,共計五天。他諭示戶部和刑部,山海關外實行大赦:

    山海關以外,及寧古塔等處地方,官吏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其餘已結未結,一切死罪,俱著減等發落。軍流徒杖等犯,悉準赦免。”“奉天錦州二府屬,康熙二十一年地丁正項錢糧,著通行蠲豁。其官役墊補包賠等項應追銀兩,察果家產盡絕,亦並豁免 。

    三月初九(4月16日)康熙帝出發北上到永陵進行了祭祀。

    他還通知烏喇將軍巴海,他將告祭並考察烏喇地區。

    三月十二日(4月19日),康熙帝對烏喇地區進行了巡察,並在沿途圍獵;三月廿五日(5月2日),康熙帝一行人到達吉林,他率文武百官和皇子在松花江岸邊向東南方向的“龍興之地”---長白山進行祭拜;三月廿七日(5月4日),二百餘艘船隊泛舟松花江上,康熙帝有感而發,寫出了前面那首《松花江放船歌》。

    在盛京和吉林圍場狩獵,是皇帝東巡每次必需的慣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1682年5月20日)在盛京圍場狩獵時,“上行圍射殪一虎,駐蹕威遠堡”。

    據《清實錄》記載,康熙帝在第二次東巡的往返途中,組織的數次圍獵之中,射殺猛虎就達39只之多。

    他一生征戰,善於騎射,認為人在塞外,連空氣與泥土都會使人振奮。“作為一個能左右開弓的優秀射手,康熙十分自豪,他射死過135只虎,96只狼、132頭野豬及不計其數的鹿與麋 ”。

    康熙帝一行在向福陵、昭陵辭別後,於當年五月,啟程返京。

    在這次歷時80天之久的東巡中,康熙帝雖自言“我來問俗非現兵”,但實際上卻是深入考察了東北邊地情況,對越過烏拉爾山,逐漸東侵,犯我邊境的羅剎,十分警覺,並立即著手部署防禦,進行堅決打擊。

    東巡返京後,他決定調遣烏喇、寧古塔的兵力於黑龍江、呼馬爾等處,並建立驛站和糧站,開闢水陸交通線,製造軍用戰船,建成了一支有90艘船的艦隊。

    第二年,經過加強邊地軍事力量,加快松花江上運糧等縝密籌備,他果斷命令第一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1629—1701),向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進攻,並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迫使俄國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與中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康熙帝第三次東巡

    荒塞天低夜有霜,一輪明月照蒼涼。

    不貪玉宇瓊樓看,獨在遐陬理外疆。

    桂樹清光掛碧天,雲開萬里塞無煙。

    遠人向背由敷政,惟在籌邊與任賢。

    這首康熙帝所作的《口外中秋》一詩,寫於他第三次東巡的八月十五之夜,有一種大戰後,揹負江山之重的蒼涼。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夏天,康熙帝親自揮軍,經過三次大的征戰終於平定了漠西蒙古首領噶爾丹叛亂。他異常興奮,決定要透過東巡祭祖,巡視塞北,督察軍務。

    七月廿九日(9月3日),在皇太后及胤禔(1672—1734)等7位皇子,2萬多人,123輛大車隨行下,康熙帝開始了第三次東巡。

    這次東巡,康熙帝另闢蹊徑。

    他從軍事考察角度出發,並未按照前兩次的出行路線。而是從京城至承德,由承德北進蒙古,由蒙古喀喇沁、敖漢進通遼、扎魯特、科左中旗等地,最後經吉林到達盛京。

    八月十五日(9月18日),時屆中秋佳節,康熙帝駐蹕在羅漢畢喇 ,內心慷慨激昂,遂賦那首《口外中秋》來表達這次東巡的目的。

    九月廿六日(10月29日)康熙帝到達吉林烏喇後,“授黑龍江將軍薩布素一等阿達哈哈番,賜寧古塔將軍沙納海御用蟒袍、纓帽” 。以表彰他們作出的貢獻。

    十月十三日(11月15日)康熙率諸王大臣到永陵行告祭禮;

    十月十六日(11月18日)眾人在前往福陵、昭陵拜祭;

    十七日、十八日(19、20日)再次前往,並在開國功臣揚古利、費英東等人墓前奠酒;

    十一月十三日(12月14日),康熙帝率眾經山海關,永平、通州返回京師。

    歷次東巡中,屬此次歷時最久,路途最遠,共計103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在磕博肖中途出坑又躺平,如此反覆多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