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558932451

      (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書法自成一體,稱謂“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在文學方面,他提倡"駢體文"。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讚。梁武帝天監初,為郡主簿。天監六年(507)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後又被任為奉朝請。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  其詩今存140餘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於典型的齊梁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善於刻畫周圍景物來渲染離愁別緒。如《送柳吳興竹亭集》"夕魚汀下戲,幕雨□中息。白雲時去來,青峰復負側。躑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襯出離別時分的悽婉氣氛。又如"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白日遼川暗,黃塵隴坻驚",寫景都很細緻。吳均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擬作了不少樂府古詩,如《行路難》5首、《胡無人行》、《從軍行》等,雖辭藻華美,但不失剛健清新的氣息,有鮑照餘緒。他的一些五言詩句,如"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折荷縫作蓋,落羽紡成絲"等,民歌風味也比較濃。吳均家世貧賤,終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現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氣,如《贈王桂陽》"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借松樹來吐露懷才不遇的牢騷,其構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鬱郁澗底松"和陶淵明的"青松在東園"。再如《梅花落》、《行路難》、《贈別新林》等詩中,也含蓄地抒寫了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此外,如《邊城將四首》,歌頌將士們"高旗入漢飛,長鞭歷地寫"的英雄氣概;《閨怨》寫徵人家屬相思之苦,都比較有現實內容,在當時詩歌中不多見。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註釋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其“文集二十卷”。《隋書·經籍志》四著錄:“梁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詩集》三卷。”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輯本有:  《吳朝請集》三卷附錄一卷明張燮輯《七十二家集》本。  《吳朝請集》一卷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吳朝請集選》一卷,清代吳汝綸評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本。嚴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輯錄其文有《與施從事》、《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十三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十輯錄其詩有《贈王桂陽》、《山中雜詩》、《答柳惲詩》等一百四十七首,較為齊備。  梁武帝曾有“吳均不均,何遜不遜”的批評(見《南史》卷三十三《何遜傳》)  吳均善於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如"絕壁幹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青川萬轉","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皆文筆清麗,韻味雋永。  《隋書·經籍志》錄有《吳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吳朝請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卷七,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的書信,述說的是行旅的見聞感受。本文僅是其中的部分節錄,原文已散佚不可見。這是一篇用駢體信札形式寫成的寫景小品文,描繪了浙江境內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一段沿途百里秀麗雄奇的水色山光。吳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時期。他一生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時,私撰《齊春秋》,書稱梁武帝為齊明帝佐命,武帝惡其實錄,焚其稿,免其職。這使他心灰意冷,加之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響,他萌生了隱居的志趣。  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語言清新優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角度多樣;寫景狀物生動逼真,抓住特徵寓情於景。文中所繪景緻優美,意境幽遠,尤其是多種感官的調動,讀來使人如臨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齊整,以四言為主,多用工整的對偶,又間以六言,使文句整飭勻稱,節奏疏宕諧婉,語意轉折靈活。細細品讀,韻味十足。  吳均出生在貧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奮好學,很有才藝。梁武帝天監初,柳惲任吳興郡太守時,召他為郡方簿,主管文書簿籍,常一起賦詩、酬唱。蕭偉為建安郡王駐揚州(今南京)時,任命吳均為王府記室,負責文翰書札。蕭偉遷督江州後,吳均被任命為國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請。  吳均想撰寫齊史,向梁武帝求借齊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說:“齊民故事,布在流俗,聞見既多,可自搜訪。”吳均就開始撰寫<齊春秋>,他不顧忌諱,記載齊、梁間歷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書不實”為由,派人責問,下令焚燬,並免去吳均的官職。不久,武帝又召見吳均,命他撰寫上起三皇,下迄南朝齊代這一段《通史》。吳均撰成其中“本紀”、“世家”,還剩“列傳”未寫,因病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逝世。  吳均善吟,有詩名,詩文有清拔之氣。當時著名文史學家沈約,讀了他的作品,十分讚賞。《如贈王桂陽》詩: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  弱幹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復明月。  這首詩表現了貧寒之士的雄心和骨氣,在構思上與左思的“鬱郁漳底松”和陶淵明的“清松在東園”相近。又如《胡無文行》寫道:  劍頭利如芒,恆持照銀光,  鐵騎追驍虜,金羈討點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風霜,  男兒不惜死,破膽與君嘗。  詩中表現出凌厲直前的高昂氣概,具有當時詩人少有的一種風雲之氣。在《吳朝請集》中,這類作品還不少。  吳均的用世之志,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露,如其撰寫的《寶劍》篇,在描寫了寶劍材質的精良之後說:“寄語張公子,何當來見攜”。很顯然,這一精良的寶劍,就是作者對於自己才能的寄託,寄寓著一個懷抱美質,因出身寒微而難於顯達的深沉之感。這種矢志不遇之概,也常隨處觸發。如說:“明哲遂無賞,文華空見沉古來非一日,無事更勞心”《發湘州贈親故別三首》,在這種不平情緒的抒發中,也反映了當時現實的黑暗。  吳均還工於寫景,如一首常為人們傳誦的寫景小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_____《山中雜詩三首》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  吳均長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如《與施從事書》和《與顧章書》,分別把安吉青山和石門山(皆屬昆銅鄉)景物描繪得如詩似畫,惟妙惟肖,藝術成就很高,為六朝駢文的著名篇章。  吳均詩文在當時頗有影響,《梁書》本傳載:“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效之,謂為‘吳均體’”。  吳均著作頗多,除上述外,還有注《後漢書》90卷、《廟記》10卷、《十二州記》16卷、《錢塘先賢傳》5卷、《續文釋》5卷、《文集》20卷。這些文集,可惜未流傳下來。明人輯有《吳朝請集》。另有志怪小說《續齊諧記》1卷傳世,所寫故事曲折生動,人物性格鮮明。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其為小說,變卓然可觀,唐宋文人都引為典據,陽羨鵝籠之記,尤其奇詭者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想y730p開機就會彈出瀏覽器怎麼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