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yfccvvbhg

    90後的一些典型特點: 1. 平均智商超過了以前的同齡人,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 2. 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 3. 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 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難理解的古怪愛好; 5. 內心世界:從童年就開始變“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 6. 比較瞭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且價值觀更加現實; 7. 市場消費觀念強烈,但名利作用被過分強化; 8. 張揚自我個性,相對比較缺乏團隊忠誠感; 9. 網路時代的廣闊事業,資訊和知識豐富,但內心有時較為空虛; 90後的偏差: 1. 很多孩子學習焦慮 2. 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 90後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些孩子會不自覺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採取過激的行為。 3. 嫉妒心比較強: 有些學生嫉妒心比較強,看不慣別人比他(她)強,我沒有的別人不能有,不允許別人比我“拽”,否則他們就會搞些小動作,甚至會想方設法讓你“拽不起來”。 4. 有強烈的反叛意識: 許多“90後”學生有自己的觀點,敢於反抗,對父輩、學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說法和規定敢於質疑,語言的創新性更強。這是這一代人的顯著特點,但是有些時候他們的反叛意識也會出現偏差。一旦在學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說偶然的停水、停電,有些學生(包括平時比較老實的學生)便會透過起鬨、製造混亂來宣洩心中的情緒。 5. 極力表現與眾不同 一部分學生在學業上無法做到出類拔萃時,會選擇其他各種方式獲得心理滿足。比如說,上課調皮搗蛋、起鬨,穿奇裝異服,試圖透過這樣的表現來獲得“與眾不同”的感覺,引起老師和同學關注,尋求心理平衡。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經有部分男生戴著耳環、打著耳釘、染了發,有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歡的日韓明星的穿著打扮。 6. 對網路十分依賴 青少年上網現象被稱為“網路海洛因”,也是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因素。迷戀網路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諮詢的,他們往往都知道迷戀網路的害處,又無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社會對90後的關注點 1. 缺失真正的偶像 每個時代都會產生偶像,70後的偶像是張海迪,80後是劉翔,這些偶像都有極大的精神感召力。而90後的偶像則找不到,大多數的90後孩子也許會回答:李宇春、張靚影等。而在這些偶像的影響下,許多正在成長期的孩子對人生價值的解讀開始傾向單一與狹隘,對自己的偶像的一舉一動極為關注,對有價值的東西嗤之以鼻。90後心中最敬仰的文學家大部分是時下流行的通俗作家,而魯迅、金庸蘇童等傳統作家要麼“排名落後”要麼“榜上無名”。沒有高品位的志趣,缺失真正的偶像,90後的成長顯得有些迷茫 2. 家庭的變化 90後的家庭突破了很多傳統,父母的生活態度有了很大改變,他們主張獨立與開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業與高質量的生活,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脫離不了金錢,不能從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勢必使他們產生叛逆的心理。同時,90後的很多家庭都有過拆散重組的現象,這樣無疑帶給他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創痕,使他們變得冷漠與自私,缺乏應有的溫暖感與親切感。 3. 學習壓力 90後的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經歷了多次教育改革,雖然體驗過“減負”、“素質教育”,這個時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還是學習壓力、升學壓力。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使得90後普遍的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 4. 受到大量資訊的包圍 現代社會是資訊社會,網路的迅速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資訊充斥90後的生活。 理想信念:有強烈民族自豪感 相比“80後”中學生,“90後”高中生對黨的認識更理性、更具體。他們深切感受到近年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給他們的生活環境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因此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字面和概念上,而顯得更鮮活、更具體。中央領導人的親民作風,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黨的理解和對國家的感情。 “90後”高中生大都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調查顯示,這主要源於這些年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對他們產生的影響。例如,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緊張籌備、國家經濟實力整體提升等,都增強了中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90後”高中生不僅僅侷限於關注自身的升學問題,將更多的目光投向社會民生問題。調查顯示,他們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官員腐敗現象、現行升學制度弊端和部分損害民生的現象等方面。部分學生能夠深入思考一些社會民生問題產生的根源。“90後”高中生對所處的整體社會環境表示滿意。相對於部分“80後”中學生曾遇到家長下崗所帶來的生活困境,絕大多數“90後”高中生認為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的。 “90後”高中生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他們的自我意識通常和正確的是非觀念結合在一起。他們並不單純追求引起他人和社會的注意,更多的是追求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並不想反主流,而是更多地想盡早融入主流甚至創造主流。 “80後”中學生的偶像以港臺影視明星為主,“90後”高中生的偶像範圍更廣。除文體明星外,許多財經界、政壇人物都成為他們崇拜的物件,同時,地域也從國內擴充套件到全球。 “90後”高中生表現出追求成功的強烈渴望,但缺乏明確的成功目標和方向。究其原因,一方面這與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複雜變化有關,網際網路的普及帶給中學生大量資訊,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這使他們對未來的選擇感到迷茫;另一方面,中學生受到自身所處環境的影響,與外界社會的深入接觸較少,同時也受到年齡侷限,所以對自身發展缺乏明確認識 “90後”高中生的課業負擔相對於“80後”有所減輕。多數高一、高二學生每天在家花一兩個小時就能夠完成作業。但他們仍然肩負著較重的升學壓力。許多學生表示,他們的競爭已經上升到考上好的大學乃至好的專業。這主要是社會就業壓力和家長期望值普遍提升所致。 儘管最大的學習動力仍然來自於升學壓力,但“90後”高中生學習動力出現多樣化趨勢。例如,有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源於社會交流的需要,有的學生學習生物是因為喜歡自己研究得出結果等。老師的人格魅力也成為鼓勵學生學習的另一重要動力,這些老師並不一定侷限於本校。例如,聽紀連海、易中天的“百家講壇”,成為不少學生提高歷史學科學習興趣的動力。 在同學關係方面,“90後”高中生更開放、更愛交流。與“80後”最大的差異在於,他們往往打破班級、年級甚至學校的界限進行交流和交往。師生關係方面,“90後”高中生與老師的關係更為融洽。因為年輕教師在校園裡逐漸增多,他們與學生都是在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代,相似的生活背景使得師生間更易於溝通。 “90後”高中生與家長的關係正悄然發生變化,親子溝通增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現在的家長往往是“60後”的年齡結構,他們多數接受過較完整的教育,家庭氛圍更民主,家長更能傾聽子女的意見、理解子女的想法;二是“90後”高中生更懂得溝通交流的技巧,學會用一時的“讓步”換取在具體行為實施中家長的遷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珞巴族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