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位網友在別人的評論區提出這個問題,我把它單獨摘出來,希望大家可以討論。
10
回覆列表
  • 1 # 稷狐

    大浪淘沙,隨時間的推移,這些所謂的各種詩體將自生自滅,因為是浮躁的時代造了文學的扭曲,醜態百出,是經不起歷史考驗的。

  • 2 # 自身作證

    詩歌是人民的心聲,每一個人都可以對人民,對山河發出自己的聲音,雖然說詩歌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能不能夠留下來?是要經過歷史的選擇的

  • 3 # 鄉下人1個

    這些所謂詩歌,我們不說內容,光看形式,就沒有流傳的條件。詩歌要流傳,必須順口,易記,易懂,易被人接受。

    要說內容的話,這些詩歌光靠些“屎尿”,也達不到“遺臭萬年”的程度。

    所以幾十年後,可能無人記得了。因為誰也不願意費心勞神地去記這些東西。

  • 4 # 黃話白說

    現代詩模仿西方的居多,沒有韻腳,沒有對仗,隨心而隨意。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有些詩嵌入東方的敘述形式,自由開放,直率陳述,白描些,想象些,似乎合著當代人的閱讀習慣。

    人清爽,心皎潔,詩也脫俗,貴氣。所以說,詩是越寫越難寫,年齡上去,人也有點齷齪,詩意走下坡。

    有時候,覺得欠口氣,實,虛,之間,或者說下筆難了。可感,不可感,那份純真,鋪墊著,頃漸漸化開,滿滿的,盈盈溢位,倒說明走上臺階,眺望,視野更闊,直抵遠方,似乎懂了詩之精神所在,內心熾熱,一團火,然,又必須寂靜,遠離浮噪。

    寫詩,或弄文,需要積累,需要磨礪,悟出文字之美妙,節奏之韻律,說修行也可。迴歸本我,心裡天地很大。

    因為有愛,有情,有一份屬於生活又屬於自己的體驗和善良,詩意湧來,怎不好一曲“高山流水”呀!

  • 5 # 大悔憶智周

    不管作為正面教材還是反面教材,幾十年後還會提起的。

    因為你說的“所謂詩歌”肯定是梨花體、餘秀華、賈淺淺之類的詩歌。

    不管怎麼樣,這些詩歌代表了一個時期詩歌的走向。

    平民化、通俗化、後現代。

    不管你認為他們是出格還是創新,他們都不是平庸的,不是人云亦云的。

    曾經極力要讓詩歌“走出象牙塔”,現在又極力不讓詩歌“走出象牙塔”。

    你就當他順口溜打油詩吧。

    但人家並非順口溜打油詩水平。

    他們的詩,反映了生活的越來越世俗與無聊。

    這是後現代人生的必然。

    價值多元、價值解構。

  • 6 # 小小小天罡

    登史流名應該需要很多硬體要求一夠硬,達到傳誦級別二夠真,達到傳神級別三夠旺,達到教材級別(正反兩面)四夠狂,達到派爭級別。。。。。。以個人的眼界目前舊式詩,以文辭為風者,稍顯拖沓,以實寫為風者,缺少風情以情懷為風者,口號太重何況還有律意之爭擾,韻時之困難新體詩不以格式為拘,也就群龍無首,散漫無氣象,不受韻律制約,從而意重調淺,頭重而腳輕。此非大筆力,不可鎮此非大犧牲,不可規走出困境,不止是句,主要看人。當然放到單個句子留傳上,筆力大的應該是有的。零星的留傳或許可能。。。但是諸位想想,自信固然是好,但各持己見,不樂人成,如此風氣,何談流傳?至於一時現象,三天兩天而已,不足為道。

  • 7 # 青萍文

    像賈淺淺之類的所謂的詩以及詩刊上的很多詩,別說幾十年以後還有人記得,就是當時看了也雲裡霧裡,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 8 # 黃土情愫

    華夏素有詩國之美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詩歌這一文學體裁,或敘事、或抒情、或言志,始終體現著其應有的藝術魅力: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樂不忘情,喜不掩懷。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那麼,能流傳下來的,皆是發之於肺腑,動之於心懷,且於無數的讀者產生情感上共鳴的佳作。它們或似道道彩練,或如顆顆明珠,永遠在詩歌的歷史長河裡熠熠生輝。

    每一個時代,酷愛詩歌者不勝其數,其詩作更是多如牛毛。首先,不能為同時代讀者所認可的詩作,是不可能流傳於後世的。就像沉渣氾濫一樣,最終必然會被時代的浪潮滌盡鉛華,抑或徒增笑耳。

    現代詩歌也不會例外,能否流傳於後世,乃取決於讀者,而不是任何機構和團體。正如嶄新的洋房,如果無人居住,也就沒有了人氣,是為死屋,必然自生自滅,非人力所能左右。

    為商之道:誠信為本,顧客為上帝;詩歌之美:境出於情,相通相融,讀者以為裁判。

  • 9 # 嘆平生紅塵逆旅

    這話應該問自己,你還記得幾十年前的現代詩嗎?我記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記得北島的《回答》,我還記得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等等,美好的東西永遠不會老去,它們會想一隻只螢火蟲,烙印在時光裡。至於現在的詩,先讓我想想。我喜歡餘秀華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以及一篇不知作者的網文,姑且取名《你在池塘裡活得很好》,也許還有一些曾瘋狂喜歡的詩,不過現都已忘記了。

    創作需要土壤,卻不能侷限其中,詩歌更是如此。如今的詩歌太貼近生活了,也許某一篇讓你感同身受,覺得這就是為你而寫,但當你的身份地位發生變化,再回頭看那首詩,不過如此罷了!這就是中國詩歌的現狀——源於生活,卻沒有高於生活,反而低到了塵埃裡,陷入糞坑中。你說這樣的詩歌,憑什麼值得銘記!

  • 10 # 冷眼無邪

    有的能記得,有的記不得。每個人的記憶都是有選擇的,人類整體的記憶也是有選擇的。哪些能夠被歷史銘記,哪些能夠被歷史遺忘,現在還無法判定,只能讓歷史的河流去沖刷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公節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