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的神奇誕生傳說,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
1、西南、西北地區認為關公是火神、赤帝、火德星君、火龍下凡;
紅臉是關公形象的顯著標志,紅代表著忠義,《關帝事蹟徵信篇》卷三十《書略》引用了明代理學家瞿九思之說:“關將軍,蓋火帝也”。
火也是赤色,對應著南方。《說文解字》曰:“赤,南方色也。”從甲骨文到金文、小篆,“赤”字形體傳承,始終都有從大、從火之意。熾火熱烈地燃燒,火焰上竄,是古人對火的印象,《詩經》有“如火烈烈”的詩句。《釋名》則說:“赤,赫也。太陽之色也。”赤色,也被認為是太陽的顏色,意在陽明、熱烈。
《三國演義》有副對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赤色,五行中屬火。火能克金。關羽生前鎮守荊州地區,死後成神,成為湖北本土的民間信仰。宋代荊州已有關公廟多處,《宋會要輯稿·禮二十》中有當陽關羽祠“民有疾癘必禱,寺僧以給食”的記載。
南宋荊門軍蕭軫所撰的《加封英濟王碑記》記載:“邦人於王,食焉必祀,事焉必諮。奚求弗獲,奚禱弗應。曰雨而雨,曰陽而陽,王之力也。疫癘不作,饑饉不臻,王之恩也。 盜賊屏息,田裡舉安,王之蔭隱也。”
武漢火神山醫院標誌為圓形,以先天八卦圖為主幹,圖中葫蘆兩側為火焰,肺病為金,取意火克金,剋制肺病,葫蘆裡也有火的形狀。葫蘆中醫標誌,傳統文化有懸葫濟世一說,葫蘆又代表福氣,有治病去邪,收瘟攝毒之意,為國家和人民祛除瘟疫,戰勝病魔,消災祈福。
寧夏地區的正月二十三的燎幹節(寧夏方言稱燎騷幹)稱,關雲長原是天上的火德真君,上天下令要把百姓燒死,關公的前身火德真君給百姓出主意,正月二十三日晚上放一堆火,男的女的在火上跳過來跳過去,這樣他便可以向上天交差,說已經把百姓們統統燒死了,百姓因此躲過了一場危難。
宋元時期,關公在道教裡還曾擔任過南天門護法四帥之一,執掌雷部,為雷神的頂頭上司。據《道法會元·地祗馘魔關元帥秘法》載,關羽在宋元之時,為北極紫微大帝之主將,稱為“雷部斬邪使,興風拔雲上將,馘魔大將,護國都統軍,平章政事,崇寧真君關元帥”。
雷為義神,掌握生殺大權,專門懲處惡人,是奸邪的剋星。
雷神山醫院的標誌主體為盾牌形狀、象徵抵禦病毒、祛除瘟疫,中心盾牌結構又是一個雷字,象徵雷神護法,百邪不侵,上方兩道雷火閃電,意為斬除病邪,使其不能作為,下方為荷花,為清淨身心,消除病毒,讓病毒不再侵染人間。雷電荷花,剛柔並濟,護持天地正氣長住神州大地。
2、東部地區,特別是沿海一帶,則認為關公是神龍、青龍君轉世;運城及山西地區說法是草龍、露水龍王轉世;
明末編的《歷代神仙通鑑》卷九中說,關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龍”。相傳桓帝時,河東連年大旱。僧道多方祈雨不應。老龍憫眾心切,遽取水救濟災民,上帝令天曹以法劍斬之,擲頭於地,僧人普靜,將龍首置於缸內,為誦經咒。九日後,聞缸中有聲,但缸中無物。“後來一條黑龍現於村裡,旋繞在道遠(關公之父)之庭,一會兒便不見了。道遠夫人生了孩子。普靜和尚抱與視之說:“忠義性成,神聖之質”。武聖人關公便出世了。
清康熙年間編的《關帝聖蹟圖志全集》書卷一、第一圖示題為《見龍生聖》:“漢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有烏龍見於村。旋繞遠公之居。遂生聖帝。異哉!”
關公在明代被封為帝,龍神轉世,是帝王身份非同一般的標誌,即所謂“真龍天子”。
孔子誕生之辰,有二龍繞室,五老降庭。
關羽出世的烏龍出現,與孔子出世的“二龍繞世,五老降庭”相提並論,是說,這文武二聖人都是來歷不凡,生而異常。
關羽,名羽,字雲長,名與字無不和雨密切相關。“羽”是“雨”同音,雲是雨的前兆,民間傳說故事據此展開想象力,關公為龍王轉世的各種說法,也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據山西學者蒐集整理的資料,運城及山西民間流傳著許多,關公為南海龍王、露水龍王、草龍、青龍、老龍等各類轉世傳說。這種傳說也逐漸被民眾廣泛傳播,成為民間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神明。
舊時遼寧省興京地區,凡是遇到很久沒有下雨的情況,居民就會素食持齋,聚眾在龍王、關帝各廟,焚香祈求,並抬神牌,巡行郊市,眾皆赤足,戴柳枝冠,作降雨狀,謂之“求雨”。
河北《南皮縣誌》記載:“遇天旱之時,農民有求雨之舉。請關帝或龍王像,設壇三日,舁像鐃鼓遊行……”
3、道教及民間信仰說法,關羽是天神下凡,藏傳佛教說關羽是古佛之再來。
《桃園明聖經》中說:關帝原是紫微宮裡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附在《桃園明聖經》後面的《漢壽亭侯關聖大帝敕令》講述關帝為何要下界的初衷:“自戰國以來,吾出世匡君救民,不得已,以公善之心望世,此桃園經之所以現身說法也。”
每逢社會處在大動盪、大變革、大危難之時,民間便會出現天庭派遣天神星宿下凡的傳說,為世人樹立英雄的榜樣,匡扶正義,引領世人對抗邪惡,走過危難。
《桃園明聖經》開頭言道:“漢漢壽亭侯略節桃園經書於玉泉寺,夜夢與凡人“”。表明關帝《桃園明聖經》,是關帝成神以後,透過託夢的方式,從玉泉寺傳遞到民間。
關帝的前生即伍子胥,《桃園明聖經》說:“玉帝賜帝名和姓,子胥五轉做忠臣。”
伍子胥生活在春秋後期,各諸侯國互相攻伐,戰亂紛紛,民不聊生。所以經文說,玉帝派關帝下界,目的是,解救萬民於水火,“鑑知戰國侵凌亂,命我臨凡救萬民”。
漢代之時,宦官弄權,奸邪盈門,敗壞朝綱,人民有累卵之危,所以關帝再次下界,降生河東解縣,姓關名羽,為世人樹立忠義榜樣。經文說:“漢室多奸黨改姓下凡塵,春秋丈夫志,生長解梁城,指關為我姓,下界又稱臣。”
關帝為天神下凡、死後成神的傳說,濃縮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程序中,中華民族更為倡導的是一種精神。柳宗元說:“聰明正直者為神”。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聰明,正直,專一,這是神的三種品格,也是人的三種美德。孔穎達疏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一個聰明正直,而又有忠孝節義節操的人,死後肉身會腐爛,但精神不滅,浩氣長存,就會成為中華民族信仰的神。
關帝說:“節義全,神聖悅,或掌天曹事,或補城隍缺,或生公與侯,富貴千年業。”“天下城隍皆將相,正直為神古至今,為人忠孝感天地,豈在持齋佛顯靈。”
無論是火神、天神下凡,還是龍神轉世,這些關公誕生傳說,都是為了表達關公的精神就是護國救民,捨身取義,救民於水火,寄託著下層民眾的精神訴求,和尋求庇佑的渴望。在民眾有難之時,關公的神靈便出現,懲惡揚善、扶危濟困,救民眾於水深火熱之中。
關公的神奇誕生傳說,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
1、西南、西北地區認為關公是火神、赤帝、火德星君、火龍下凡;
紅臉是關公形象的顯著標志,紅代表著忠義,《關帝事蹟徵信篇》卷三十《書略》引用了明代理學家瞿九思之說:“關將軍,蓋火帝也”。
火也是赤色,對應著南方。《說文解字》曰:“赤,南方色也。”從甲骨文到金文、小篆,“赤”字形體傳承,始終都有從大、從火之意。熾火熱烈地燃燒,火焰上竄,是古人對火的印象,《詩經》有“如火烈烈”的詩句。《釋名》則說:“赤,赫也。太陽之色也。”赤色,也被認為是太陽的顏色,意在陽明、熱烈。
《三國演義》有副對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赤色,五行中屬火。火能克金。關羽生前鎮守荊州地區,死後成神,成為湖北本土的民間信仰。宋代荊州已有關公廟多處,《宋會要輯稿·禮二十》中有當陽關羽祠“民有疾癘必禱,寺僧以給食”的記載。
南宋荊門軍蕭軫所撰的《加封英濟王碑記》記載:“邦人於王,食焉必祀,事焉必諮。奚求弗獲,奚禱弗應。曰雨而雨,曰陽而陽,王之力也。疫癘不作,饑饉不臻,王之恩也。 盜賊屏息,田裡舉安,王之蔭隱也。”
武漢火神山醫院標誌為圓形,以先天八卦圖為主幹,圖中葫蘆兩側為火焰,肺病為金,取意火克金,剋制肺病,葫蘆裡也有火的形狀。葫蘆中醫標誌,傳統文化有懸葫濟世一說,葫蘆又代表福氣,有治病去邪,收瘟攝毒之意,為國家和人民祛除瘟疫,戰勝病魔,消災祈福。
寧夏地區的正月二十三的燎幹節(寧夏方言稱燎騷幹)稱,關雲長原是天上的火德真君,上天下令要把百姓燒死,關公的前身火德真君給百姓出主意,正月二十三日晚上放一堆火,男的女的在火上跳過來跳過去,這樣他便可以向上天交差,說已經把百姓們統統燒死了,百姓因此躲過了一場危難。
宋元時期,關公在道教裡還曾擔任過南天門護法四帥之一,執掌雷部,為雷神的頂頭上司。據《道法會元·地祗馘魔關元帥秘法》載,關羽在宋元之時,為北極紫微大帝之主將,稱為“雷部斬邪使,興風拔雲上將,馘魔大將,護國都統軍,平章政事,崇寧真君關元帥”。
雷為義神,掌握生殺大權,專門懲處惡人,是奸邪的剋星。
雷神山醫院的標誌主體為盾牌形狀、象徵抵禦病毒、祛除瘟疫,中心盾牌結構又是一個雷字,象徵雷神護法,百邪不侵,上方兩道雷火閃電,意為斬除病邪,使其不能作為,下方為荷花,為清淨身心,消除病毒,讓病毒不再侵染人間。雷電荷花,剛柔並濟,護持天地正氣長住神州大地。
2、東部地區,特別是沿海一帶,則認為關公是神龍、青龍君轉世;運城及山西地區說法是草龍、露水龍王轉世;
明末編的《歷代神仙通鑑》卷九中說,關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龍”。相傳桓帝時,河東連年大旱。僧道多方祈雨不應。老龍憫眾心切,遽取水救濟災民,上帝令天曹以法劍斬之,擲頭於地,僧人普靜,將龍首置於缸內,為誦經咒。九日後,聞缸中有聲,但缸中無物。“後來一條黑龍現於村裡,旋繞在道遠(關公之父)之庭,一會兒便不見了。道遠夫人生了孩子。普靜和尚抱與視之說:“忠義性成,神聖之質”。武聖人關公便出世了。
清康熙年間編的《關帝聖蹟圖志全集》書卷一、第一圖示題為《見龍生聖》:“漢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有烏龍見於村。旋繞遠公之居。遂生聖帝。異哉!”
關公在明代被封為帝,龍神轉世,是帝王身份非同一般的標誌,即所謂“真龍天子”。
孔子誕生之辰,有二龍繞室,五老降庭。
關羽出世的烏龍出現,與孔子出世的“二龍繞世,五老降庭”相提並論,是說,這文武二聖人都是來歷不凡,生而異常。
關羽,名羽,字雲長,名與字無不和雨密切相關。“羽”是“雨”同音,雲是雨的前兆,民間傳說故事據此展開想象力,關公為龍王轉世的各種說法,也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據山西學者蒐集整理的資料,運城及山西民間流傳著許多,關公為南海龍王、露水龍王、草龍、青龍、老龍等各類轉世傳說。這種傳說也逐漸被民眾廣泛傳播,成為民間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神明。
舊時遼寧省興京地區,凡是遇到很久沒有下雨的情況,居民就會素食持齋,聚眾在龍王、關帝各廟,焚香祈求,並抬神牌,巡行郊市,眾皆赤足,戴柳枝冠,作降雨狀,謂之“求雨”。
河北《南皮縣誌》記載:“遇天旱之時,農民有求雨之舉。請關帝或龍王像,設壇三日,舁像鐃鼓遊行……”
3、道教及民間信仰說法,關羽是天神下凡,藏傳佛教說關羽是古佛之再來。
《桃園明聖經》中說:關帝原是紫微宮裡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附在《桃園明聖經》後面的《漢壽亭侯關聖大帝敕令》講述關帝為何要下界的初衷:“自戰國以來,吾出世匡君救民,不得已,以公善之心望世,此桃園經之所以現身說法也。”
每逢社會處在大動盪、大變革、大危難之時,民間便會出現天庭派遣天神星宿下凡的傳說,為世人樹立英雄的榜樣,匡扶正義,引領世人對抗邪惡,走過危難。
《桃園明聖經》開頭言道:“漢漢壽亭侯略節桃園經書於玉泉寺,夜夢與凡人“”。表明關帝《桃園明聖經》,是關帝成神以後,透過託夢的方式,從玉泉寺傳遞到民間。
關帝的前生即伍子胥,《桃園明聖經》說:“玉帝賜帝名和姓,子胥五轉做忠臣。”
伍子胥生活在春秋後期,各諸侯國互相攻伐,戰亂紛紛,民不聊生。所以經文說,玉帝派關帝下界,目的是,解救萬民於水火,“鑑知戰國侵凌亂,命我臨凡救萬民”。
漢代之時,宦官弄權,奸邪盈門,敗壞朝綱,人民有累卵之危,所以關帝再次下界,降生河東解縣,姓關名羽,為世人樹立忠義榜樣。經文說:“漢室多奸黨改姓下凡塵,春秋丈夫志,生長解梁城,指關為我姓,下界又稱臣。”
關帝為天神下凡、死後成神的傳說,濃縮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程序中,中華民族更為倡導的是一種精神。柳宗元說:“聰明正直者為神”。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聰明,正直,專一,這是神的三種品格,也是人的三種美德。孔穎達疏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一個聰明正直,而又有忠孝節義節操的人,死後肉身會腐爛,但精神不滅,浩氣長存,就會成為中華民族信仰的神。
關帝說:“節義全,神聖悅,或掌天曹事,或補城隍缺,或生公與侯,富貴千年業。”“天下城隍皆將相,正直為神古至今,為人忠孝感天地,豈在持齋佛顯靈。”
無論是火神、天神下凡,還是龍神轉世,這些關公誕生傳說,都是為了表達關公的精神就是護國救民,捨身取義,救民於水火,寄託著下層民眾的精神訴求,和尋求庇佑的渴望。在民眾有難之時,關公的神靈便出現,懲惡揚善、扶危濟困,救民眾於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