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不進工廠都去哪裡了?,這事要追溯到08年前後!
2008年那時候,70後們要想進個像樣的工廠,那還得托熟人請客送禮才能去工廠上班。
而現在卻反過來了,沒有年輕人再想進工廠當工人了,老闆們再也牛不起來了,腆著臉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的招人,但是仍舊難以招到工人!
為什麼呢?首先本地人是不會去工廠做工人,有能力的也都選擇自己創業。
那些幸運的年輕人,接下父輩的工廠,也都當了老闆,就算再沒有門路,那也得在工廠找個清閒的管理職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而疫情之下,產能過剩、競爭加劇,一大批的中小製造業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是因為還有一批70後,80後的農民工在努力的支撐著,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鬧,他們拼命幹活的目的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後不要像自己一樣進工廠當工人。
一方面也是許多人為了能夠改變家族的命運,才選擇去工廠幹活!
如果再過十年,等70後,80後這幫人退休,或者是幹不動了,製造業的車間裡邊就真的找不到工人了。現在的90後、00後,進廠打工的主要目地是想找物件談戀愛,順便長點見識。對於學習什麼專業知識,專業技術,他們其實根本不感興趣。
而現在城市子弟們靠著父輩的積累財產,他們也基本上都完成了轉型,根本就不可能再去工廠上班,對於工廠,那是他們看不上的地方。幹什麼不好呢?不是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選擇去工廠當工人,因為幹什麼都比當工人舒服,還掙錢多,這是他們一致的看法。
所以工廠裡都是農民工,而農民工以後會越來越少。工資水平也會越來越高,對於一個工廠而言,其他成本也是年年看漲。最後產品價值就沒了,價格的競爭力卻上來了。
而更可怕的是,社會上的人對工人的觀念已經完全變了。對於工人沒有人願意正眼相看。
要是哪個男孩子說自己在廠裡上班,就算是農民工的女兒也會鄙視他,在這種大環境下,那些製造業自然就沒得玩!
如果真的玩不下去了,那麼農民工的兒子,農二代大學生,他們在目睹自己父輩的打工血淚史後,也都變得佛繫了。
他們從事的職業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類銷售員之類的工作。而這些行業註定只能吃年輕飯,但當他們年紀超過三十歲就難辦了,這也是中國未來經濟的困難之處!
如今在珠三角的一些傳統制造業工廠裡,操作崗位的操作工,年輕人很少,最小的也都已三十歲了。
但是在管理區,財務、人事、銷售等崗位上,卻都是年輕人。
因為這些工作相對而言還算體面,並且輕鬆,因為農二代也是大學畢業,他們的父母也絕不會讓子女去車間上班。
他們自己也會覺得那份工作沒前途。十年後,工廠要是紛紛關停,這些三十多歲的農二代大學生可能會大批失業。
我曾經跟一個熟人聊天,他說他村子裡有好幾個大學畢業生,有一年到頭都不上班的,就窩在家裡考各種資格證書,忙的不亦樂乎。還有的乾脆就自己當起了個體,送貨跑運輸,甚至還有在家玩自媒體的。硬是沒有一個是要進廠當工人的。
這樣下去,中小製造業還有未來嗎?從用人的角度來看,管理員和操作工中國1:8才是基本合理的,這在德國是1:4,但是中國大學生錄取率已超過70%,算上存量的勞動力,這也是嚴重結構失衡的。
大學生太多了,怎麼消化呢!一旦樓市偏冷,那大批的中介和各相關配套的個體戶,馬上就失業。到那個時候,這些農二代的大學生們將會進退兩難,會導致大量人員失業,這也是隱憂所在。
而製造業的工廠需要大量的理科生。但是現在企業利潤微薄,導致大量優秀的學生選擇從事了金融、法律、中介等等。這些服務行業的人員表示絕不進工廠。所以這些人從生產領域進到了分配領域,導致了生產行業人員的素質就越來越低。
所以普通員工最希望的就是把企業的利潤,年底全都分掉。
房價這麼高,分錢多實惠啊!他們不喜歡把利潤留出來,搞什麼研發,搞什麼積累,所以企業垮了,反正明年再換一家就是了。而大大小小的企業老闆們又何嘗不是這種心態呢!辛辛苦苦掙點錢容易嗎?還不如拿著錢去搞個金融,搞個房地產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觀經濟上看,這樣做的結果就會導致滿大街都是亂竄的失業者!所謂的用工荒,真相卻是企業和年輕人的雙輸!
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輕人沒技能,但是因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資,高昂的工資便使得企業無力支付,所以雙方就陷入這樣的僵持狀態!
年輕人騎驢找馬,隨時跳槽。企業呢面對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訓費用打水漂,其實大學生也活得差,企業也活得差。
雙輸企業只想要熟練的農民工,不要大學生。嫌他們嬌氣,還事多,有腦子的人企業也覺得不好管理。現在一個企業只招聘十人,卻要寫成招聘一百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實際上工資開得低,而農民工卻被某些唱高調的新聞給誤導了,對工資抱有太高的期望。於是一方面企業招不到人。一方面農民工找不到工作。企業和工人的僵持,被人報道和解讀成為了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練工和吃苦耐勞的工種。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學的擴招搶了績效的生源。德國75%的中學生去了技校,而中國90%的中學生去了大學。而且還主要是文科,以前技校畢業去工廠,現在進高校,為了賺錢,就活生生把人關了三四年了,培養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棗就越來越不會幹活,還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幹,真正要技術的工作又幹不了。企業根本不敢要。做壞一批產品,損失遠遠大於節約的工資。熟練工培養週期太慢,所以就出現了搶工人。說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點技術的卻不多,企業沒法用。
第二個是苦力工種,比如說年輕人不想幹,中老年又幹不動。
之前認識一個搞裝修的小包工,在一線城市苦幹十五年,給兒子買了房,買了車,兒子現在在一個小公司裡混,月薪不到四千,裝修工月收入8000元很正常,但是吃住太辛苦,所以裝修工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跟自己一起搞裝修,但是卻被兒子果斷給拒絕了。
那麼95後面的一批人未來的出路又在哪兒呢?
95後的農村娃絕大多數是喝著可樂,吃著麥當勞長大的。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就受到了新的勞動合同保護法的強力保護,根本不關心企業的難處。所以95後的員工只會和老闆的兒子比生活待遇。然後就產生怨恨心態。很多企業招聘給出了到4000~7000的工資,其實是計件不交社保的工作,新手根本拿不到高工資。但是今後機器會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
有個朋友買了一臺機器,十萬元左右,取代了兩個熟練工,效率大增。原來要一天的工作現在半個小時就完成了。機器不需要繳納社保,也不需要辭退賠償,當然大部分的工種就不再需要人員來重複多餘的動作!
所以以後失業潮和用工荒會長期存在,因為工資高的企業不需要長期招工,工資低的企業,也不一定能夠招得到人!因為全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產成本也相對提高了!
人是越閒越懶,越吃越饞。有些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沒有本事,想掙大錢。想出小力,掙大錢。天下沒有那麼好的事!
現在的年輕人不進工廠都去哪裡了?,這事要追溯到08年前後!
2008年那時候,70後們要想進個像樣的工廠,那還得托熟人請客送禮才能去工廠上班。
而現在卻反過來了,沒有年輕人再想進工廠當工人了,老闆們再也牛不起來了,腆著臉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的招人,但是仍舊難以招到工人!
為什麼呢?首先本地人是不會去工廠做工人,有能力的也都選擇自己創業。
那些幸運的年輕人,接下父輩的工廠,也都當了老闆,就算再沒有門路,那也得在工廠找個清閒的管理職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而疫情之下,產能過剩、競爭加劇,一大批的中小製造業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是因為還有一批70後,80後的農民工在努力的支撐著,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鬧,他們拼命幹活的目的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後不要像自己一樣進工廠當工人。
一方面也是許多人為了能夠改變家族的命運,才選擇去工廠幹活!
如果再過十年,等70後,80後這幫人退休,或者是幹不動了,製造業的車間裡邊就真的找不到工人了。現在的90後、00後,進廠打工的主要目地是想找物件談戀愛,順便長點見識。對於學習什麼專業知識,專業技術,他們其實根本不感興趣。
而現在城市子弟們靠著父輩的積累財產,他們也基本上都完成了轉型,根本就不可能再去工廠上班,對於工廠,那是他們看不上的地方。幹什麼不好呢?不是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選擇去工廠當工人,因為幹什麼都比當工人舒服,還掙錢多,這是他們一致的看法。
所以工廠裡都是農民工,而農民工以後會越來越少。工資水平也會越來越高,對於一個工廠而言,其他成本也是年年看漲。最後產品價值就沒了,價格的競爭力卻上來了。
而更可怕的是,社會上的人對工人的觀念已經完全變了。對於工人沒有人願意正眼相看。
要是哪個男孩子說自己在廠裡上班,就算是農民工的女兒也會鄙視他,在這種大環境下,那些製造業自然就沒得玩!
如果真的玩不下去了,那麼農民工的兒子,農二代大學生,他們在目睹自己父輩的打工血淚史後,也都變得佛繫了。
他們從事的職業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類銷售員之類的工作。而這些行業註定只能吃年輕飯,但當他們年紀超過三十歲就難辦了,這也是中國未來經濟的困難之處!
如今在珠三角的一些傳統制造業工廠裡,操作崗位的操作工,年輕人很少,最小的也都已三十歲了。
但是在管理區,財務、人事、銷售等崗位上,卻都是年輕人。
因為這些工作相對而言還算體面,並且輕鬆,因為農二代也是大學畢業,他們的父母也絕不會讓子女去車間上班。
他們自己也會覺得那份工作沒前途。十年後,工廠要是紛紛關停,這些三十多歲的農二代大學生可能會大批失業。
我曾經跟一個熟人聊天,他說他村子裡有好幾個大學畢業生,有一年到頭都不上班的,就窩在家裡考各種資格證書,忙的不亦樂乎。還有的乾脆就自己當起了個體,送貨跑運輸,甚至還有在家玩自媒體的。硬是沒有一個是要進廠當工人的。
這樣下去,中小製造業還有未來嗎?從用人的角度來看,管理員和操作工中國1:8才是基本合理的,這在德國是1:4,但是中國大學生錄取率已超過70%,算上存量的勞動力,這也是嚴重結構失衡的。
大學生太多了,怎麼消化呢!一旦樓市偏冷,那大批的中介和各相關配套的個體戶,馬上就失業。到那個時候,這些農二代的大學生們將會進退兩難,會導致大量人員失業,這也是隱憂所在。
而製造業的工廠需要大量的理科生。但是現在企業利潤微薄,導致大量優秀的學生選擇從事了金融、法律、中介等等。這些服務行業的人員表示絕不進工廠。所以這些人從生產領域進到了分配領域,導致了生產行業人員的素質就越來越低。
所以普通員工最希望的就是把企業的利潤,年底全都分掉。
房價這麼高,分錢多實惠啊!他們不喜歡把利潤留出來,搞什麼研發,搞什麼積累,所以企業垮了,反正明年再換一家就是了。而大大小小的企業老闆們又何嘗不是這種心態呢!辛辛苦苦掙點錢容易嗎?還不如拿著錢去搞個金融,搞個房地產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觀經濟上看,這樣做的結果就會導致滿大街都是亂竄的失業者!所謂的用工荒,真相卻是企業和年輕人的雙輸!
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輕人沒技能,但是因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資,高昂的工資便使得企業無力支付,所以雙方就陷入這樣的僵持狀態!
年輕人騎驢找馬,隨時跳槽。企業呢面對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訓費用打水漂,其實大學生也活得差,企業也活得差。
雙輸企業只想要熟練的農民工,不要大學生。嫌他們嬌氣,還事多,有腦子的人企業也覺得不好管理。現在一個企業只招聘十人,卻要寫成招聘一百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實際上工資開得低,而農民工卻被某些唱高調的新聞給誤導了,對工資抱有太高的期望。於是一方面企業招不到人。一方面農民工找不到工作。企業和工人的僵持,被人報道和解讀成為了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練工和吃苦耐勞的工種。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學的擴招搶了績效的生源。德國75%的中學生去了技校,而中國90%的中學生去了大學。而且還主要是文科,以前技校畢業去工廠,現在進高校,為了賺錢,就活生生把人關了三四年了,培養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棗就越來越不會幹活,還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幹,真正要技術的工作又幹不了。企業根本不敢要。做壞一批產品,損失遠遠大於節約的工資。熟練工培養週期太慢,所以就出現了搶工人。說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點技術的卻不多,企業沒法用。
第二個是苦力工種,比如說年輕人不想幹,中老年又幹不動。
之前認識一個搞裝修的小包工,在一線城市苦幹十五年,給兒子買了房,買了車,兒子現在在一個小公司裡混,月薪不到四千,裝修工月收入8000元很正常,但是吃住太辛苦,所以裝修工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跟自己一起搞裝修,但是卻被兒子果斷給拒絕了。
那麼95後面的一批人未來的出路又在哪兒呢?
95後的農村娃絕大多數是喝著可樂,吃著麥當勞長大的。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就受到了新的勞動合同保護法的強力保護,根本不關心企業的難處。所以95後的員工只會和老闆的兒子比生活待遇。然後就產生怨恨心態。很多企業招聘給出了到4000~7000的工資,其實是計件不交社保的工作,新手根本拿不到高工資。但是今後機器會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
有個朋友買了一臺機器,十萬元左右,取代了兩個熟練工,效率大增。原來要一天的工作現在半個小時就完成了。機器不需要繳納社保,也不需要辭退賠償,當然大部分的工種就不再需要人員來重複多餘的動作!
所以以後失業潮和用工荒會長期存在,因為工資高的企業不需要長期招工,工資低的企業,也不一定能夠招得到人!因為全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產成本也相對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