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菠蘿小仙女歲月散步的

    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也是公轉速度最快的太陽系最小的行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水星朝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可達到400攝氏度而背對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降低到-173攝氏度

    金星: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其質量與地球類似,有時也被人們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軌道最接近圓形,偏心率最小,僅為0.006811。

    以地球為三角形的頂點之一,分別連結金星和太陽,就會發現這個角度非常小,即使在最大時也只有48.5°,這是因為金星的軌道處於地球軌道的內側。因此,當我們看到金星的時候,不是在清晨便是在傍晚,並且分別處於天空的東側和西側。

    中國古人稱金星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傍晚出現時稱“長庚”,清晨出現時稱“啟明”)古希臘人稱為阿佛洛狄忒,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而在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是維納斯,因此金星也稱作維納斯(Venus)。維納斯是愛與美的女性之神,所以金星的天文符號就是女性的標誌:♀,也有人形象地將這個符號比喻為“維納斯的梳妝鏡”。

    地球(英語: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顆。地球是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第一的類地行星。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KM,平均赤道半徑約6371KM,極半徑6,356.752KM,赤道周長40075.7KM。是目前發現的星球中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

    火星: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號是♂,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徵是南北半球的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亦為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但為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2012年02月23日科學家稱發現木星2顆新衛星,累計衛星達68顆。

    木星是一個液體行星。液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面,它們的氣態物質密度只是由深度的變大而不斷加大(我們從它們表面相當於1個大氣壓處開始算它們的半徑和直徑)。我們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木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中心溫度估計高達30,500℃。木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體積和質量最大,它有著極其巨大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還多,是地球的317.89倍,而體積則是地球的1,316倍,西方人古代一般稱之朱庇特,古代中國稱之歲星。

    土星:

    土星,西方人古代稱為Saturnus(拉丁文),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陽距離(由近到遠)位於第六、體積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屬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國亦稱之鎮星或填星。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觀上通常情況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時會有長時間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速快。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衛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衛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輕)。

    與在古代就為人們所知的五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由於較為黯淡以及緩慢的繞行而未被認定為行星。直到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宣佈他發現了天王星,首度擴充套件了太陽系已知的界限,這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和大氣構成不同於更巨大的氣體巨星,木星和土星。同樣的,天文學家設立了不同的冰巨星分類來安置她們。

    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與可以探測到的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其外部的大氣層具有複雜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相比較而言,天王星的內部則是由冰和岩石所構成。

    海王星:

    海王星(Neptune)是環繞太陽執行的第八顆行星,是圍繞太陽公轉的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大於體積比它大的天王星,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

    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大氣層中的甲烷,這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劃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Nautilus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

    冥王星:

    冥王星,於1930年2月18日[1]由克萊德·湯博根據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的計算發現。它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後來被降格為矮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59億千米。直徑2300千米,平均密度2.0克左右/立方厘米,質量1.290×10^22千克。公轉週期約248年,自轉週期6.387天。表面溫度在-220°c以下,表面可能有一層固態甲烷冰。

    在2006年0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以絕對多數透過決議5A-行星的定義,以237票對157票透過決議6A-冥王星級天體的定義冥王星從此被視為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視為行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老頭死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