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當時的人口海軍實力沒問題的。
5
回覆列表
  • 1 # 網言軍事

    這事首先要感謝明太祖朱元璋,前者雖馬上得天下,內政外交理念卻十分追求和平、穩定。對內朱元璋希望建立一個沉靜穩固、和諧溫飽的小農社會(這與其出身有很大關係),對外則重塑“朝貢體系”並明確將周邊15國列為“不徵之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反覆強調和教育子孫,切勿“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雖然他也曾對弒主篡位的李朝李成桂、安南陳叔明等藩屬國首領嚴厲斥責,甚至威脅動武(朱棣上臺後出兵滅了安南),但用意還是為規範藩邦秩序,構建以明帝國為核心的東亞地緣政治格局,從而實現列國“相安於無事”“共享太平之福”的終極目標。

    朱元璋“不徵之國”政策影響深遠,有明一代15位皇帝(不含朱元璋)都基本上遵循了這條“祖宗家法”。唯有好大喜功的朱棣忽視父親告誡出兵安南,結果折騰了20多年、先後遣重兵80餘萬仍不能完全壓服當地叛亂,最終在朱棣死後被迫撤軍。這一空耗國力、得不償失的慘痛教訓也反向證明了朱元璋戰略決策的高瞻遠矚。

    不過,也不能講朱棣完全違背祖制——他在位時發起的“鄭和下西洋”軍事外交活動,看似兵威浩蕩,卻對沿途大部分國家友善相待,可見從明朝統治者內心就對海外殖民“不感冒”。

    其次,明朝人口壓力一直不算很大,特別是明初近70年間,國內人口增長與耕地不足之間的矛盾也較小。史載,直到朱元璋統治晚期的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官方統計的戶籍人口才7000多萬,此後歷經200餘載繁衍生息,到17世紀初明朝人口逐漸增至近2億,但與康乾盛世末期人口突破3億還相差很遠。

    可見,用幾百萬平方公里國土、上千萬公頃耕地(朱元璋統治晚期耕地面積突破850萬公頃,萬曆年間突破1000萬公頃大關)養活天下子民,起碼在明代中前期都並非一樁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對於素有安土重遷觀念的中國老百姓來講,除非遭遇大災荒或官府強迫,否則很少有人會想著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去異地生活乃至海外殖民。

    以明朝最有名的幾次國內移民為例——無論移民大西南還是移民西北地區,都是明帝國出於鎮戍邊疆而採取的軍事措施。史載,僅洪武年間明朝官府就實施了軍民總人數多達1100萬的龐大移民計劃。

    比如明初將50萬軍民從全國各地移民至河西走廊,其中大部分都是邊防軍官兵及其家屬,還有一些無地流民和流放的罪犯。明朝向西南邊疆的移民更是持續了200多年,僅雲南、四川的軍事性移民(駐軍和家屬)就有150多萬人。

    而大規模的國內移民,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很長一段時間內明朝對外擴張殖民的動力是比較弱的,因為國內還有大片疆域需要填充人口以便戍守、開發,哪裡還有餘力去海外拓殖呢?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明朝官府對自發性海外移民的極端仇視和排斥。眾所周知,明代海禁政策十分嚴厲(特別是洪武和嘉靖年間),以至於誘發倭寇、海賊等諸多問題,即使在晚明放鬆海禁、東南海商集團蓬勃興起之後,明朝官府仍對桀驁不馴的武裝海商集團(有時與海盜也分不清)頗為敵視,甚至主動與佔據呂宋(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相勾結以夾攻前者。

    歸根結底,作為一個高度集權的中央王朝,明帝國希望天下子民都老老實實地為朱氏家族當牛做馬,凡是敢於對抗明廷、脫離官府掌控的個人和集團都被視作“反賊”而應儘快剿滅。可見,在高層壓制、根本得不到官方支援的情況下,明朝還談啥海外殖民啊!

  • 2 # 北洋水兵

    題目就有問題,改成明朝為什麼沒有開疆拓土才準確,而且關於題目的描述很幼稚。開頭先說一下,古典中國的開疆拓土和歐洲開拓殖民地雖然都是征服,但是中國的征服不會像歐洲那樣改造為殖民地,而且古典中國本來就沒有殖民的概念。

    第一、農業文明本身不需要類似於歐洲的殖民地。中國古典時期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的經濟生產方式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以,古典中國關起門來完全可以過自己的小日子。而歐洲以商業起家,再加上航海發達,各國君主、貴族和商人們追求的就是更多的市場、更多的財富,所以歐洲能在地理大發現以後開啟全球殖民。

    第二、古典中國要的不是殖民地,而是萬國來朝這種虛偽的功績。由於東亞與歐洲長期的地理隔絕,中國在歷史上長期無法與世界接觸;同時由於東亞農業文明體系,古典中國體量最大因而算得上是東亞地區老大,使得周邊國家往往畏懼中國龐大的人口和體量,因而像中原王朝稱臣納貢,也就是所謂的萬國來朝;而華夷體系,導致中原王朝並沒有征服周邊的動力,因此更願意用“萬國來朝”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來掩飾自己虛偽的強大。

    第三、明朝海禁使得自我封閉。明初的海禁以及鄭和下西洋活動,標誌著中國民間航海被徹底斷絕,對外交往被侷限在官方壟斷的朝貢貿易上,因而更不可能對外開拓。而且,居住在海外的華人,被明朝視為“賤民”,而且明朝追求得就是讓這些“賤民”幡然悔悟而回國。舉個例子,鄭和下西洋摧毀了大量華人據點,這些據點不少都是華人經營了一百多年,結果被明朝連根拔起;西班牙在馬尼拉屠殺華人,明朝隔了一年才去了一封信,先是色厲內荏的罵了西班牙一通,然後說——又中國四民,商賈最賤,豈因賤民,興動兵革。可以看出,明朝的封閉性。

    第四、開疆拓土,你得軍隊給力才行。明朝曾經利用安南帶路黨吞併過安南,結果在安南人的反抗下不得不以榮譽投降的方式退出安南,可謂是灰頭土臉。又過了幾十年,明軍在土木堡慘敗給矮子裡拔大個的也先太師,朱祁鎮被抓到草原喝馬奶酒吃手把肉,據說也先還給朱祁鎮找了個蒙古大妞,還生了個兒子。我們可以看出,明朝軍事力量過早衰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衛所制度。衛所制度就是把軍士馴化成國家農奴,不僅要服兵役並給國家繳納田賦,還時常要忍受軍餉被拖欠、剋扣以及被軍官當家奴使喚,而且一旦入了軍籍就永遠別想脫離,除非逃脫兵役去當明朝戶籍制度下的黑戶。但是明朝依然維持表面的強大,僅僅是因為“他們人多”(利馬竇書信集),直到薩爾滸大戰,明朝這種虛假的強大才被戳破。第五、由於海禁制度的加持,中國造船大幅縮水。被吹的神乎其神的鄭和寶船船隊,根據《天妃經》的記錄,僅僅是三桅兩千料帆船,而且無風根本開不動,同樣大小的封舟,去就因為無風趴窩在琉球的那霸港外,最後琉球國出動了大量的小船才把封舟拖進那霸港。隨著時間的推進,明朝造的大多是一千料這種小船,水師的規模、戰船也大幅縮水,退化成了近海巡邏隊,西班牙商人的描述,“稍微有點風,就匆忙回航”,由此可見海禁帶來的惡果。同時期歐洲海軍有800噸的大達拉克,甚至千噸的蓋倫船,而明朝的船卻沒有能和洋人一較高下的船型。

    全文完

  • 3 # 蛋笨是的念來過反

    明朝沒有明吹想的那麼大,移民往哪移,內地那幾個省,哪個省敢接收,那不是串親戚,哪都是難民,要吃,要喝,要地的。東北,蒙古,新疆。西藏,明朝管的了嗎?明粉不說這些都屬於大明嗎?這點人口還移民不了?(清朝能打臉不)

  • 4 # 蕭欽鈞

    回答指出是偽命題,沒讓出題者開心,就發不出來嗎?我那麼多字都出不來?既然如此,簡單說試試,明朝因為宗教民族關係,改了兩次民族,直到下西洋結束後才改為漢人。不信輸入鄭和下西洋,印尼,伊斯蘭,一試便知有殖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的哪些歷史史實,是被清朝篡改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