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心飛翔1423483
-
2 # Destination
並不能算是,大人們總是喜歡對孩子說我為了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要好好的學習。我覺得這並不是為了孩子好,更像是變相的想逼著孩子去學習。家長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影響著他們的各個方面。家長應該首先端正自己的態度,不想讓孩子一回家就玩手機,那家長呢,想想自己是不是當著孩子的面也經常看手機。
-
3 # 美麗江河
孩子考入名校後自殺,可能是這個男孩子非常要強,可能在學習上或物質上自卑,或自己對自己不滿意。自殺與父母的教育關係不應該很大。與孩子的性格有關。但這種行為對家庭的危害非常大。也許我們社會應該從小,讓孩子們樹立生命的價值和責任感。人生苦短。
-
4 # 媽咪老師
可能我的觀點會刺痛許多家長,但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我還是希望大家從這樣的事例中警醒,避免重蹈覆轍。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包括孩子,包括父母。無論孩子,還是父母,為了對方放棄自我,都不會是好的方式。
有多少父母用“我為了你犧牲那麼多,你怎麼對得起我?”這樣的話語指責孩子?又有多少父母用自己的一生綁架孩子的人生?
也許這位父親沒有用類似的語言和行為左右孩子,但是他的名譽,他的名聲,他的生活是全部圍繞孩子而展開:孩子優秀,他就是成功者,圍繞他的就全部是光環;孩子失敗,他的光環就全部散去。
在他和周圍人眼裡,孩子就是他打磨出來的作品,這件作品不允許存在瑕疵,必須光彩照人。在他父親眼裡,兒子是他全部的驕傲;但在孩子心裡,他維持這份光彩有多辛苦又有誰知?
好孩子更會累啊!
記得女兒大概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次午飯時,突然哭了,說:媽,我不想當好孩子了,太累了!
我聽了也忍不住眼睛發紅,思考了一會,說:媽理解你,但是所有不好的行為都是可能付出代價的,有些代價甚至會毀了自己的一生。壞孩子是眼前擁有自由和輕鬆,媽相信你將來會有自由輕鬆的人生。
我也曾經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孩子,父母雖然從不讚美,周邊人對我一直是讚不絕口,我也曾辛苦維持自己的“美好形象”,內心卻對叛逆充滿渴望。
記得初中時,我特別羨慕敢於逃課的同學。有一次我鼓足勇氣,提心吊膽藏在女生宿舍一節課,試圖看看老師的反應,結果竟然毫無動靜。我厭倦了那種緊張害怕的感覺,開始心甘情願繼續當個乖孩子。
女兒成年以後,開始反思我的人生,她認為我在為她委屈自己,也有位朋友在她面前說我在犧牲自我。我不希望女兒帶著這樣的感覺繼續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告訴她:既然當母親就必須承擔為人母的責任,不能說委屈,也不能算犧牲。我希望你將來成長母親之後,在做選擇、做決定的時候也應該考慮一下孩子。
當父母的絕大多數是愛孩子的,但是怎樣愛需要我們終身學習。我們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必須同時給孩子帶去希望,帶去力量。
-
5 # 惜緣1963
孩子自殺,惋惜!
父母“放棄自我”可悲!
這種教育方式,不可取!
孩子自殺,與孩子的性格有關,也與父母的管理方式有關!
看過一集電視劇有句話說得好,現在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其實是矛盾的。有時候管的多了,說你壓制孩子天性;有時候管的少了,說你教育不負責任。所以,作為家長管理孩子時,一定要權衡利弊,做好全面的分析與工作,不然事與願違,費力不討好。
管理孩子,尤其是當今社會的孩子,的確不容易。管不行、不管更不行。管的分寸和尺度一般家長難以把握。
在管理孩子方面往往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粗放型管理,放任不管。一個是管的太嚴,孩子沒有任何自由的空間。
放任自流,不管不問,這是嚴重不負責任的行為,是為人父母的嚴重不合格。假如你沒有科學管理孩子的能力可以理解,老夫認為,假如沒有科學管理孩子的能力,多管不如少管,管不如不管。
管的太嚴格了,不給孩子留空間,更不可採取。如果為了孩子把自我都犧牲了,老夫認為簡直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孩子能理解父母還好受,假如孩子不領情那就欲哭無淚了。
因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更是獨立的個體,假如你連自我的不要了,那麼你還有什麼呢?管理孩子不要想當然,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長規律。
在管理孩子方面可以這樣去做。對待青春期的孩子遵循“有求必應,無求不擾”的宗旨。一般不要主動去打擾孩子,孩子需要你時,必須積極呼應,和孩子朋友般的溝通交流。
無論你的孩子有多麼“荒唐”的觀點,作為家長你都不要“吃驚”。
首先“認可”孩子的觀點,先取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就有了“共同語言”,為下一步溝通做好了準備。
溝通時一定要遵循“因勢利導”和“疏而不堵”的原則,慢慢談、好好談。
教育管理孩子是一門學問,不是拳打腳踢、也不是自我犧牲。而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景下,採取不同的適合的措施。
-
6 # 清茶小愛
父母為了孩子,放棄自我,不是好的教育。父母多關注孩子,陪伴孩子是好的。我們說凡事過猶不及,父母放棄自己原本好的工作,完全去陪護孩子,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會讓孩子長期處於這種壓力之下,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最近發生的,張一得事件,未嘗不是如此。張一得考上美國名校埃默裡大學,去學習上學不到2個月,自殺身亡。一得他爹,知名育兒作者,辭去企業高管的職務,搬到郊區,靠種菜、撿垃圾等維持生活,專門去培養兒子,初衷是好的,但有沒有想過,孩子需要你這樣嗎?他是否也需要一個可以在同學們面前炫耀的爸爸?需要和別的孩子一樣工作的父母?父母過重的付出,是孩子身上的枷鎖。孩子要陪伴,但不是犧牲式的陪伴。(圖片來自網路的,侵刪)
回覆列表
我高中時蒙慈母精心照顧專心學習。高三上半年尤甚。每日被媽媽輕撫喚醒,起床時洗臉水是溫的,牙膏是擠好的,早飯是熱的。飯後被子已疊好,自己收拾書包。腳踏車已擦好,架好書包扛下五樓去上學。放學到家約九點半,飯已盛好。晚飯後自己學習夜宵為牛肉乾之類零食。
上大學在本市。之前家裡沒有人上過大學,我對大學生活一無所知,特別迷茫。出於適應社會目的留校住宿。面臨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穿衣的困難。生活節奏完全打亂了,上課就困,半夜就精神。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幾乎所有科目都徘徊在補考邊緣。從春風得意到窘況百出很難適應。好在兄弟我的天賦厚臉皮。從小就立誓不後悔不放棄不自殺。不然真的很難挺過去。至今雖然仍然惋惜荒廢了四年但再遇到困難就知道如何調整心態和克服了。私下認為,生活技能不足是原因,抗壓能力耐挫能力是關鍵。
兒子今年十歲,也許是遺傳的原因。同樣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近乎為零。他認為張一得被照顧的太好了,沒有任何遺憾。
另外公眾面前的曝光過度讓孩子的壓力成幾何級增長。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從眾星捧月跌落到被人嘲笑的落魄浪人的落差。歷史人物可以參考一下史記中的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