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但願8685

    荀彧作用最大,荀彧加入曹操陣營,是當時士家大族依附一方諸侯,並試圖以此為依託,實現匡復之志的典型範例。荀彧的加盟,抬升了曹氏人才集團的地位和人氣效應。許多優秀人才和當世豪傑也紛紛投效,如郭嘉、程昱、張遼等,曹操身邊一時人才濟濟,出現了謀士如雲,良將如雨的局面,這些人同荀彧一道,為曹操的事業鞠躬盡瘁,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於荀彧的才能和歷史貢獻,我們可以從史書中窺見一斑。曹操東征陶謙時,任荀彧為留事,因後方空虛,被呂布攻破兗州,荀彧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巧妙與之周旋,並用智退卻了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軍隊,從而保住了曹操的戰略大後方;當還不夠強大的曹操欲東征呂布時,他又以“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為依據勸曹操先穩定後方,藉機壯大,以成就大業。

    荀彧的這一建議,符合當時的天下大勢。在群雄並起,互相吞噬的時代,只有自己足夠強大,自己才會安全,才有資格與別人結盟,並且有足夠的力量討伐對手。反之,則會任人宰割。

    當時的曹操雖然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兗州,但兗州地處四戰之地,北有梟雄袁紹,南有勁敵劉表,西有蠻軍馬騰,東有悍將呂布,此四方皆為曹操的強大對手。

    要想謀取天下,只有先秣兵厲馬,增強自身實力,再各個擊破,方能成就功業。否則,欲速則不達。正是在荀彧這一深根固本政策指引下,曹操才能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在政治上,荀彧以其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勸迎漢天子於許都以從人望。他指出“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荀彧的遠見卓識,使得曹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以後每次出征各方敵對勢力時,他都有皇命這一充足的理由。

    荀彧在幫助曹操掃滅東南諸侯的同時,積極幫助曹操積蓄力量,以求最終打敗北部的袁紹,統一北方。在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雙方都精疲力竭的時候,曹操曾有退守許昌的打算。但是,荀彧的一番話讓曹操下定了死守官渡的決心。

    他認為“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最終曹操反敗為勝,取得巨大勝利。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對於促成北部的區域性統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荀彧軍事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總之一句話,曹氏集團的勝利,荀彧的貢獻其功甚巨。

  • 2 # 喝茶好處多

    個人淺見:荀彧有大格局戰略眼光眼光和發現人才第一,鄧禹未雨綢繆,周密謹慎果斷次之,張良知進退,籌謀劃策,第三。

  • 3 # jinguangdadao

    張良、荀彧、鄧禹都是很強的王佐之才。但三人中,張良起的作用最大。張良號稱漢初三傑之一,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三人所輔佐的領導,曹操、劉秀都雄才大略,都是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而劉邦似乎各項才能都不行,只是膽大,看人準,他更需要有才能的人輔佐。從具體才能上,漢三傑他一個也比不上。不像曹操、劉秀,才能壓人一頭。

    因此,張良的名聲最大。

  • 4 # 張言好書畫

    張良是帝王之師,旺漢四百年,在武廟裡是僅次於姜子牙的地位!張良給劉邦出的謀略,大都是佈局性,戰略性的,政治考量的因素比較多。張良一生有“六大奇謀”:一是佐策入關。劉邦想搶先入函谷關。張良多次讓他穩住,掃除入關路上的後顧之憂。二是約法三章。張良讓劉邦約法三章,安撫民心,與殘暴的秦朝和項羽形成截然的區別,這也形成了劉邦的標籤,讓劉邦在今後的發展中,以一個明君的形象出現。三是鴻門斗智。張良讓劉邦反覆向項羽示弱,又聯絡項伯和樊噲,從明暗兩方面對項羽施加壓力,從而解救劉邦。四是明燒棧道。項羽把劉邦封到關中的時候,張良讓劉邦把棧道燒了,表明無意逐鹿中原。這在很大程度上麻痺了項羽,為劉邦暗中聚集力量,以及後來韓信的暗度陳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五是下邑佈局。劉邦出關中,平定三秦後,由於韓信、彭越、英布想獲得利益最大化,對劉邦不予幫助,結果劉邦打了大敗仗。而張良在這時候,讓劉邦給三人劃定地盤,從而讓三人死心塌地,三路圍攻項羽,最後打敗項羽。六是巧定太子。因為劉邦想廢掉太子,而劉邦的這個做法,實際上已經引起了呂后及樊噲集團的強烈不滿,形成了新的不安定因素。最後是張良出謀,讓劉盈請來商山四皓,最後才穩定了太子,從而也穩定了江山。否則的話,趙王如意被立為太子,劉邦去世後,必定是一場殘酷的戰爭,七國之亂,提前爆發。

    鄧禹字仲華,中國東漢初年軍事人物,南陽新野人。鄧禹十三歲能背誦詩經,年輕時曾在長安學習,跟劉秀是好友。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23年),劉秀奉命平定河北,鄧禹星月趕赴河北追隨劉秀,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劉秀遂以鄧禹為蕭何。他協助漢光武帝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是東漢光武帝評定的雲臺二十八將之首,二十四歲即封萬戶侯、大司徒真是少年英雄,不過帶兵打仗差點火候,先揚後抑而兵敗,不過得以善終!

    荀彧則是是曹操第一謀士,也是戰略家,曹操稱荀彧是吾之子房也!提出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為曹操舉薦程昱、郭嘉等能人異士,最終一統北方,奠定曹魏基業,後被曹操猜疑,未得善終!

    因此,從三個人所起的作用與實際建立的功業相比,張良是最厲害的,有謀聖之美譽,這是其他人不具備的稱號!其次是鄧禹,最後是荀彧!

  • 5 # 青港沉沙

    第一,歷史上最強的王佐之才,不是這三位,而是開大周八百年基業的姜子牙。

    民間傳說中最強的王佐之才,也不是這三位。而是功蓋三分國的諸葛亮,還有作燒餅歌的劉伯溫。

    第二,留侯張良有兩勝。輔佐高祖得天下為一勝,功成而退保身家為二勝。

    張良素有謀聖之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幫助劉邦打敗霸王項羽,一統天下建立大漢王朝。

    他居功至偉卻不居功,果斷歸隱田園,因此沒有引起猜忌,得以怡養天年。

    相比鄧禹和荀彧,張良明顯更勝一籌。

    第三,鄧禹是雲臺28將之首,助劉秀實現光武中興,成為東漢的開國元勳。

    但他率軍出征多有敗績,無論是歷史還是民間傳說,都顯然遜色於張良。

    鼎鼎有名的三國錦馬超,祖上便是同為雲臺28將的伏波將軍馬援。鄧禹的後人是鄧芝,曾與趙雲率軍對抗曹真,在箕谷兵敗。

    第四,荀彧平生有三敗。擇主不明於國無益為一敗,首鼠兩端於家有害為二敗,進退不決鬱郁亡身為三敗。

    荀彧忠於漢室,卻選擇效力曹操。曹操才雄而志大,荀彧指望他匡扶漢室,無異飲鳩止渴。

    他身為名門望族,既己選擇曹操,卻又心屬漢天子。左右搖擺不定,陷整個家族於險境,殊為不智。

    他既然反對曹操加九錫稱魏王,卻不激流勇退,掛冠封印。他繼續在朝為官,卻又無力阻止曹操封王,終被賜死,鬱鬱而終。

    書生意氣,空談誤國誤己,荀彧不足以與張良、鄧禹相提並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位主管領導,一個讓我往東,一個讓我往西,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