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遠東矢車菊
天氣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蘇聯政府強大的國家動員能力,龐大的後備兵員數量和蘇軍充足的物資儲備及高效的戰場機動能力,頑強的戰鬥意志還有針對性極強的精良武器裝備都為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德囯空軍作為一支戰術力量,始終無法真正意義上切斷莫斯科與外界的聯絡,也是德軍兵敗莫斯科城下的重要原因。
還有希特勒在戰役開始前就在主攻方向上的猶豫不決是造成德軍慘敗的主要原因,他先是下令中央集團軍群分兵南下參加基輔會戰和北上參加列寧格勒會戰,在此期間他與古德里安等前線將領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直到41年9月5月才突然決定發起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並從南方及北方集團軍群中抽調兵力加強中央集團軍群,然而此舉己經失掉戰略先機了,斯大林充分利用了這段時間在莫斯科城外修建了完善的防禦工事,並集結了一百二十餘萬的龐大衛戍力量,此外希特勒戰略意圖的隨意改變還直接影響了列寧格勒會戰的程序。
1941年9月30日,德軍調集了180萬人,1700輛坦克,1390架飛機,14000門各式火炮,正式打響了進攻莫斯科的戰伇,對陣的蘇軍僅有125萬人,990輛坦克,677架飛機,7600門各式火炮,德軍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處於絕對優勢。
然而希特勒很快發現上帝並不站在他這一邊,隨著戰線的拉長,德軍的後勤保障越來越困難,無論是火車車皮還是卡車數量都差強人意,而且此時的蘇聯己進入秋雨季節,道路一片泥濘,極大地增加了汽油和卡車零配件的消耗,漫長的交通線還面臨著游擊隊的騷擾,摩托化程度不高的德軍輜重部隊甚至用上了騾馬來運送物資。
10月2日,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包抄了蘇軍的西方面軍主力,經過一週激戰,蘇軍損失了66萬餘人,再次重演了基輔戰役的慘敗。
幸虧此時列寧格勒方向的戰局處於膠著狀態,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己無力大舉進攻,於是斯大林將朱可夫元帥從北線調回了莫斯科。
此時戰局危如累卵,布良斯克方面軍也陷入了克德里安的重重圍困,並失守了奧廖爾重鎮,德軍己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包圍了莫斯科,希特勒預計十日之內即可在紅場閱兵。
至10月13月,德軍以縱深迂迴的戰術突破維亞濟馬防線,大部蘇軍被殲滅,但蘇軍鞏固了莫日艾斯克防線。
莫斯科城內的工人和居民在蘇維埃政府號召下組成了十二個民兵師,數十萬婦女和少年不分晝夜地修建環城防禦工事,兵工廠和數百家民用工廠加班加點地為前線生產軍需用品,整座城市變成一個反抗法西斯的大兵營。
在朱可夫的得當指揮下,蘇軍的戰術及戰役預備隊被及時調動到前線各戰區,西方面軍始終以頑強的戰鬥意志在莫日艾斯克防線死死地阻擋著正面進攻的德軍。
11月7日,斯大林在紅場組織了盛大的閱兵式,此舉極大地增強了艻聯軍民和盟國的必勝信心。
然而此時俄囯特有的嚴寒降臨了,漫天的大雪更是極大地增加了德軍後勤運輸的困難,由於戰況激烈,輜重部隊優先搶運燃料和彈藥,至於冬裝和給養,還有其它的物資均未及時送達前線,坦克由於缺乏防滑裝置而行進困難,大炮的瞄準鏡也失去了作用,甚至連機槍也打不響,飢寒交迫計程車兵要露宿在千里冰封的野地裡,造成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與此相對應的是,本土作戰的蘇軍早己適應了這種極端氣候,他們擁有暖和的冬裝和武器保暖套,槍油裡也滲進了防凍劑。另外給養的供給也要比德軍好的多,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增援部隊己源源開來。
至11月底和12月初,蘇軍4個集團軍在空軍配合下一舉殲滅了大量德軍,解除了莫斯科北面和西北面的威脅。
此時的氣溫己達到-31℃了,德軍大批人員被凍成殘疾,武器裝備也被凍油卡死,各路進攻均未奏效。
而此時莫斯科城郊兵工廠生產出來的大量T一34坦克正一輛接一輛地開下生產線,數量龐大的各型汽車將源源開到的各路援軍送往前線,他們裝備著數量眾多的喀秋莎火箭炮,波波莎衝鋒槍和莫洛托夫雞尾酒瓶……。
12月6日開始,蘇軍大舉反攻,德軍一路後撤了1百至2百50公里,共損失50萬人以上,直至42年2月初才在得到西歐12個師的援助下穩住了防線。
回覆列表
有這個因素,天氣對戰爭歷來影響巨大,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依然無法戰勝天氣對戰爭的影響。天氣只所以影響戰爭,是因為天氣的不可控性,屬於無法抗力的因素。從古至今,天氣都影響著戰爭,因此,氣象學已經成為軍隊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領域。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時就忽略了天氣對戰爭的影響,這種忽略源於希特勒的過分自信,也源於希特勒的的判斷失誤。希特勒在入侵蘇聯前一路打的太過順利,從軍事角度來說,太順了未必是好事,反常的順利後,往往隱藏著危機。四十多天拿下法國,一個月拿下波蘭,德國勝在了坦克裝甲突擊叢集的快速“閃擊戰”。“閃擊戰”的理念是超出了當時的軍事理念的,就像今天的資訊化對戰摩托化,優勢巨大。順利讓希特勒充滿自信,他認為,只需要2個月就可以佔領蘇聯。而實際中,前期德軍190個師的強大兵力確實是摧枯拉巧式的打擊,這更讓希特勒感覺沒有必要準備過冬物資,莫斯科見吧!
然而,德軍從1941年6月30日開始進攻蘇聯,整個德軍從北極地區到黑海戰線展開長達2000英里戰線。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並不平坦,受天氣影響,夏季道路泥濘,這麼多軍隊擠在道路上步履蹣跚,嚴重製約了德軍前進的速度。後勤保障同樣面臨問題,蘇聯游擊隊頻繁騷擾襲擊,這些都超出了希特勒的預計。更嚴重的還在後面,1941年的冬天特別冷,莫斯科地區遭遇了三十多年來最極端的天氣,氣溫都在零下四十多度。德軍單薄的衣服是無法在這種極寒天氣下作戰的。據不完全統計,德軍士兵死於嚴寒多達幾十萬人。據德軍後來回憶,極寒天氣下,不用說是人,就連武器裝備都無法正常使用。德軍一名倖存的坦克兵表示,所有的坦克都無法啟動,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一名德軍倖存炮兵表示,火炮射擊後,融化的冰雪,水汽會進入炮管炮膛,然後凍結,無法使用。
希特勒是想過這個問題的,只不過是太自信了,同時,當時的德國也缺乏必要的寒區武器裝備防禦技術以及物資。反觀蘇軍,他們的步槍都有保暖槍衣,塗抹防凍潤滑油,穿著厚厚的棉衣服,這點從歷史資料中也可以直觀的反映出來。
正是莫斯科極寒的天氣讓德軍始料不及,隨後,希特勒是定製了棉衣的,只不過是太晚了,還沒有運送戰鬥就結束了。
德軍敗於莫斯科城下,氣候是一個主要因素,當然,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依然是蘇聯強大的韌性,耐性。面對德軍勢如破竹的進攻,拼死擋住了德軍的攻勢,隨後把德軍拖入嚴寒的到來,天時地利人和蘇聯佔全了。德軍即便是進入莫斯科,勝算依然不大,為什麼?可參考拿破崙,拿破崙同樣是佔領了莫斯科,同樣是極寒天氣,最後自己主動撤出莫斯科。因為俄華人自己把莫斯科給燒了,拿破崙的軍隊連個避寒的地方都沒有。蘇聯撤出莫斯科時是會這麼做的,所以,希特勒不論如何都應該準備過冬物資,這是希特勒最大的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