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卸下偽裝很難嗎

    粵語繼承了古漢語的同時,又融入了簡體字、普通話、英文。全球1億多人講粵語(白話),各個國家民族的詞彙被移民到那裡講粵語的人,轉譯又再創造出新的粵語詞彙,粵語本身就具有9音6調,普通話只有4聲,粵語能相容很正常。

  • 2 # 安_非他命

    粵語裡面九音六調,無法翻譯成普通話,參考《唐伯虎點秋香》裡面,原句是:“冚家鏟泥齊種樹,汝家池塘多鮫魚。魚肥果熟嫲捻飯你老母兮親下廚。”

  • 3 # 蠻蠻123

    粵語九聲六調,普通話只有四聲。普通話很多時候平仄不清,但粵語讀起來輕鬆有韻味,聲調柔和悅耳。

    粵語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和聲調,尤其是入聲,而普通話是沒有入聲的。

    粵語保留了古漢語特徵,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使用漢字粵語字來表達。

  • 4 # 枕頭木蝨

    首先,粵語就是粵語,俗稱廣州話,“白話”一說完全就是個錯誤,白話是白族兄弟的語言,別搞亂了哈!就像不少北方朋友錯把絲瓜稱作水瓜一樣,錯著錯著倒像是真的似的了。粵語是所有漢語中把古漢語保留得最完整的語言,所有“粵語字”都能在古文獻中找到,奈何在歷史長河中,各種各樣的的原因,好多古字逐漸被棄用,還幸廣東在全中國算是戰亂最少的地方了,所以不少古漢語字就被儲存了下來,無端端的就成為了“粵語字”,其實所謂的“粵語字”還不都是老祖宗南遷時帶來的古漢字麼,只是後來北方朋友棄用了,但我們還在沿用著而已。至於相容不相容,你倒是先說說普通話中有哪個字是新造出來的再說呀。

  • 5 # 鳥言夷面

    說反了。

    粵語白話是百越之一,南越部落口音。

    和普通話是不同語系,只是秦徵百越後廢除了百越文字,光保留了百越口音而已。

  • 6 # MR杜wy

    相容不了,因為粵語屬於邊陲百越音。

    漢朝到明朝的古詩、古詞句描述過對粵語方言的認知。

    西漢《南州物志》中關於百越的記載稱其為“賊“:我朝番禺,去國都萬里,境轄群蠻,此蠻賊北據五嶺,南抵大海,地方數千裡,賊有數種,中州人皆曰其百越。《魏書》形容越佬族“鳥聲禽呼,言語不同,猴蛇魚鱉,嗜慾皆異”唐 韓愈 《送區冊序》:“小吏十餘家,皆 鳥言夷面。”唐代柳宗元:“楚越間聲音特異,鴃舌啅噪”。唐 白居易《送客春遊嶺南二十韻》:瘴地難為老,蠻陬不易馴。唐代劉禹錫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六祖壇經》慧能法師自述語音不正,六祖弘忍祖言:‘汝是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北宋蘇東坡:“苦鴃舌談,爾汝不相酬,未著絕交書,已嘆交遊絕,門前空羅雀,巷語紛鴃舌” 。明代徐霖:“中原雅韻何消記,南蠻鴃舌且休題。

  • 7 # 尋找狐狸精1

    這種語言,兩廣一直都是稱為白話的。近二十年,改革開放以後,可能是五湖四海的人來廣東打工,“粵語”一詞才開始流傳開來

  • 8 # 愛生活的明鏡k

    廣韻才是祖宗,古代無白話的,白話是不知那個時期正音正出來的東西,古謂雅言,雅言則文言也,望吾文不亦知矣乎,吾乃則土粵語也,不白話也。

  • 9 # lololyn

    不要專門說粵語的事

    事實上是但凡有點歷史的方言,聲調都比普通話豐富,平仄押韻都能對得上某些朝代的詩詞

  • 10 # 擔心多餘

    這個問題證明你國粵雙語都懂!懂粵語可以用粵語讀取所有國語創造的作品!但只懂國語的就讀不懂用粵語創造的作品!不講太多語言歷史!粵語就好比完整的葵花寶典不斷吸取和改進的秘級!國語就是殘缺版的葵花寶典再提練出來的辟邪劍法不斷簡化!為什麼粵語儲存古漢語的九聲六調和好多古代詞語!國語是方便大家學習的四聲!你看歌曲作品就知道為什麼大陸歌曲是中小學生水評!香港粵語歌曲可以比美古詩詞歌賦!國語不理是文字和發音都被人為大量閹割的語言!粵語是包括國語的文字(發音不同,字意一樣)。

  • 11 # 趣方言

    此問題其實可以類比日語,韓語,越南語或者任何一種漢語方言,怎麼講?具體就是這樣:

    日語,韓語,越南語以及各種漢語方言幾乎可以相容所有的普通話詞彙,但是普通話卻不能直接相容所有的日語,漢語或者越南語或者各種漢語方言詞彙。

    有人會提出疑問:難不成普通話這麼low?

    不是漢語低階,而是在於普通話的特殊地位來說的。這裡先說出來一個明確的前提: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

    簡單說來:普通話是經過國家規範的,符合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語法規範的通用語。這裡呢,重點就是經過國家規範的,不是未經規範的方言音

    這個地方就先說到這裡,我們接著說另外一個問題(以下把日語,韓語,越南語統稱為三國語言):

    三國語言直接引入了漢字系統,但是並沒有全盤使用漢語詞彙和語法。明白什麼意思嗎?比如三國語言引進了漢語詞彙:

    人間,時節,客棧,狀元,探花,戰國,爭端,學習,國家,食物

    那麼他們在理論上是可以直接使用如下詞彙的:

    時間,戰爭,國花,學時,客家人,節食,人物...

    事實上呢,對於三國語言而言,他們並沒有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詞彙,而是隻使用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使用的是他們語言裡本來就有的詞彙,我們暫且把它們稱作固有詞吧!也就是同學們談到方言時經常說的:

    我們方言裡有很多詞彙是沒辦法直接用漢字寫出來的。

    對,就是這部分詞彙,我們姑且把他們稱作方言固有詞。那麼,三國語言中的一些無法用漢字表達的詞彙也是他們的“固有詞”。

    這樣的話,問題的答案就出來了。普通話是經歷過國家文字規範的,這也就決定了在普通話中,不可能允許某個詞彙無法用漢字表達。換種說法,中國的每一種方言都有作為國語的能力,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成為國語,所以未經歷嚴格的語言規範而已。其實這樣說不嚴謹,畢竟粵語由於擁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經歷過文字規範,粵語區的老百姓可以用文字表達大部分的口語詞彙。明白這個之後,就可以明確另外一個問題:

    普通話的書面語採用的字大部分都是規範漢字。

    而三國語言中引入的漢字雖說是在文言文時代引入的所謂的“漢文”漢字,但放到現在來看,大部分依然是“規範漢字”。這樣的話,只要是普通話中的詞彙,理論上來說,大部分應該可以直接在三國語言中使用,當然在中國各個方言也可以直接使用,而反過來,三國語言中的“固有詞”沒法在普通話中使用。這就是相容性差異的關鍵所在。

    雖說個方言可以直接引用普通話詞彙,但是換了個語言環境,有些詞彙使用起來就會很生硬。比如說,普通話中的國罵“tamade”在河南話中讀起來就很彆扭,不信你可以試試看。當然這個說法在粵語中也不可以直接套用“佢媽嘅”,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三國語言中其實也是這樣。從漢語中來的高階詞彙都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日常詞彙還是用“固有詞”比較接地氣。

    這樣解釋能行嗎?大家可以幫忙補充!多謝!

  • 12 # 不凡的煙雨

    其實這不是兼不相容的問題,而是順口不順口的問題。

    粵語更似古漢語,而普通話是現代漢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粵語比普通話落後。

    為什麼說是順口不順口的問題呢?首先,粵語跟古漢語一樣,是單音詞居多。而發展到現在的普通話變成了雙音詞居多。粵語可以順遂地讀現代詞彙,普通話也可以讀粵語(古詞彙),但從理解上來說,習慣雙音詞的會在單音詞上造成理解障礙,雖然也懂,但沒那麼順遂。就像現代人讀古文,總是有點變扭。

    現代漢語比古漢語的詞彙多很多,所以,不再普通話不相容粵語的問題。

    再者,普通話跟粵語顯然不是同一種語言,之所以把粵語看作漢族方言,但並不是普通話的方言,而是部分漢族的語言。每個語言必定有它特有的詞彙,是別的語言無法讀出來的,如果真要讀,只能音譯,如果用別的語言的文字來表達,意思肯定不一樣。

  • 13 # 老鬼刀歌

    有很多古詩詞如果你用漢語去讀,發現很不押韻,但用粵語去讀,你會發現特別押韻和有味道!!這就是粵語的魅力!!!

  • 14 # 湮沒騎士鎮魂歌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普通話在以前也屬於方言,中國八大方言,都可以用漢字書寫,但彼此用字都有差異。閩南語,吳語一樣能相容普通話所有詞彙,普通話一樣不能相容閩南語,吳語所有詞彙,因為這些詞彙,都屬於漢字大家庭,這些方言都是各自的分支,自然就有差異。粵語也一樣,漢語中的一個分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直聲討老師,而從來沒有人說家庭教育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