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島胡
-
2 # 北大爐爐
多謝邀請。目前來看,人類在進入到新石器時代的時候開始學會了耕種穀物,食物的種類也變得豐富起來,特別是儲存糧食的窖穴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有很多發現,例如河北的磁山遺址就發現了窖穴,裡面儲存有大量的炭化了的粟。可見,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在冬天也基本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但是,在人類還不會種植穀物的時候,冬天怎麼辦?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還不會種植,主要的食物來源為狩獵和採集,我們都知道,冬天的時候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很難獲得,食物短缺對於人類來說是致命的。那麼古人類是如何度過食物短缺的冬天的呢?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古人類雖然不會種植穀物,但是對於食物儲藏的應用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
從遺址中出土動物骨骼的牙齒可以判斷這個動物的死亡年齡,結合這種動物的生長期,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判斷這個動物的死亡季節。我們發現,在很多遺址大量的動物的死亡季節是在秋末冬初,夏季死亡的動物較少,可以看出,古人類會在冬天來臨之前重點狩獵大量的動物,獲取肉食,為冬天的來臨做好食物儲備。當然,那個時候沒有冰箱也沒有保鮮技術,古人類很可能把肉進行了風乾留到冬天使用。我們現在的食品中也有很多風乾類的,如風乾鴨、風乾牛肉等等,可以儲存幾個月甚至一年,相信古人類也會這麼做。
但是,狩獵的動物總會有不夠的時候,不是每年秋季都會有大量的食物儲備,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是古人類最難過的時候,食物不夠吃會餓死的……這時候古人類就利用了一個萬古不變的真理——“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美國的古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路易斯·賓福德在北美愛斯基摩人營地的考古調查發現了這一點。愛斯基摩人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仍保持傳統狩獵採集生活的人群,他們的生活方式對研究歷史上的古人類的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
愛斯基摩人在冬天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食物短缺的情況,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把儲存的食物留給營地內的小孩和老人,而派出年輕的一男一女離開營地,出去建立自己的臨時的小營地,自己尋找食物。一般而言,這種年輕力壯的男女搭配的狩獵採集在冬天也是能維持他們基本的生活的。愛斯基摩人稱這種冬天的小營地為“情人營”,聽著就好浪漫。其實,愛斯基摩人還是很喜歡這種情人營的,食物雖然少但是都是新鮮的,比儲存了好久的乾肉好吃,另外,在情人營總會發生一些令人期待的事情,當然,選擇和誰搭配建立情人營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舊石器時代的冬天雖然是最為艱難的時期,但是古人類們也會想方設法地生存下去,那種與大自然赤裸裸的抗爭的時代有時候很令人神往。或許,當他們老了的時候,會坐在一起說:“老婆,還記得我們的情人營嗎?”
-
3 # 子瑾2019
感謝相邀,在沒有開始耕種時,史前人類在冬天極度低溫的情況下 ,食物獲得的途徑主要有:1、貯藏,史前人類在春、夏、秋季特別是秋季會貯藏大量種子以備冬天不能外出時食用用。2、打獵,在沒有開始耕種前,人類已經學會製造和使用精細的石器,比如長矛、石斧等,用來捕獵,在冬天沒有食物時,他們會拿著這些工具出去捕獵以獲得食物。3、採集,在貯藏的食物吃完後,他們會出去採集樹根、樹上殘留的野果、挖土裡的昆蟲充飢。4、發生人吃人的慘劇。在冬天極度低溫的情況下,如果食物極度缺乏,一些俘虜或者老弱病殘會被殺死吃掉。特別是俘虜,平時戰爭後很多俘虜都會直接被吃掉,在食物極度缺乏的冬季,他們更是被吃掉的主要物件。5、交換,比如透過部落之間互換來獲得食物。當然此時他們主要是透過物物交換的方式獲得食物。6、把馴養的動物殺掉來吃,在春、夏、秋季節,他們往往把吃不完的捕獲動物圈養起來,以待冬天食物缺乏時殺掉食用。7、其他,比如食物極度缺乏時,吃乾枯的落葉等,網友們,你們覺得史前人類在冬天極度低溫的情況下,是如何獲得食物的?
回覆列表
史前人類能夠繁衍生息,得益於超過其他動物的大腦。首先,他們不斷改造狩獵工具,從勞動中積累實戰經驗,並由年長者一代一代地教導年幼的族人。其次,群體合作也是他們能夠活下去的最有力的保障。
冬天史前人類是難熬的。食物的缺乏,衣著的單薄。為了能夠裹腹,年長有經驗的成年史前人就推選了他們的領袖。在領袖的帶領下實行勞動分工。食物的分配方面也有一定的等級觀念和照顧弱者的傳統。
年老體弱的、有孕在身的、沒有長成的這三類群體往往參與果實的採摘、簡單的製作和果實的儲存。採摘回來的漿果、堅果由領袖給大家分而食之,吃不完的,學松鼠一樣將堅果儲存在樹洞裡、山洞裡、泥土裡以待冬天饑荒的到來。年輕力壯的史前人狩獵過來的野獸肉,也有吃不完的時候,留在山洞的年老者就把多餘的肉曬乾、掛起來風乾,留著冬天吃。
當然,史前人的狩獵工具十分簡單,很多時候是無功而返的。有一些膽子大的年輕人發現些大型貓科動物捕殺到了獵物,正在大口大口的嚼著,他們就扔石塊,射木棍,把“大貓們”驅趕跑,遺留下的動物屍體就成了史前人的食物。還有的時候,他們碰上腐爛、半腐爛的動物屍體也會撿到駐地分食。
冬天,好多動物都冬眠了,大雪封山,史前人抖淋淋地站在雪地裡望著白雪皚皚,看著嗷嗷待付的嬰兒,年長的領袖不得不安排族群的青年人出發狩獵。
哪有什麼動物啊?史前人喜歡跟蹤動物的腳印前行。往往用不了多時,就能尋到一群鹿。鹿跑起來多快啊!史前人根本追不上。但是鹿群周圍往往圍著的就是狼。其實,那時候的狼也是怕史前人的。因為史前人擁有雙手可以抓走它們的狼崽子,而他們又不喜歡吃狼崽子,而是幫忙養著。狼是有靈性的動物,他們感覺人類是對他們好的,於是經常把捕殺到的馴鹿丟給人類吃。因為只要人類一走開,它們還可以再次捕殺馴鹿的。
當然,史前人也是有天敵的。只不過那些天敵最終都命喪於史前人跟前。復仇是史前人最為複雜的情感。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史前人擁有的大腦是超越一切動物的。殺戮只是他們的野性的展示,陰謀和詭計才是史前人的殺手鐧。
1.秋天的時候他們儲存起來的乾果、堅果。
2.搶奪肉食動物捕殺的獵物。
3.曬乾、風乾以及低溫埋藏處理的肉食。
4.某些死去動物屍體的腐肉。
5.集體捕殺到的新鮮動物屍體。
6.因自然災害而造成動物死亡的屍體。
7.各種草根、樹皮以及植物的原汁。
8.跟其他部落爭鬥掠奪的食物。
9.少數部落也有吃掉死去族員的屍體的陋習。
10.馴養動物的後代。
人類能夠霸權於整個地球,離不開他們發達的大腦和他們征服地球的慾望,以及透過不斷地戰爭遺留下了頑強的基因。
人類是地球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