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花
具有清代晚期青花色料色澤的特點,呈黑褐或淺藍色,還有的呈明豔泛紫的洋藍色。由於色調都有漂浮不定的時代弊病,因而所繪紋飾多不夠清晰,線條含混,筆觸呆板平庸。但仿康熙青花的一類,則有較高的造詣。所見光緒青花官窯器,有賞瓶、玉壺春瓶、螺口蓋罐、荷葉蓋罐、大罐、青花開光雙龍菱花式樽、龍鳳紋茶壺、大海碗、冰碗、雲龍紋大盤、纏枝蓮紋成套餐具等。仿乾隆青花器,有繪纏枝蓮、三果、牡丹的蒜頭瓶、鹿頭樽、鋪首耳燈籠樽、貫耳樽、竹節耳樽、天球瓶等,其青花色澤黑褐、漂浮,器物形似而神非。民窯仿康熙青花器尤多,工藝粗糙,款字草率。亦有施漿白釉的漿胎青花器,胎黃釉稠,青花色漂浮。
二、釉裡紅
清末釉裡紅的呈色技術往往掌握不好,致色澤不一,有的較為濃紫,也有的甚為淺淡。多見民窯釉裡紅與青花釉裡紅器,除大件的瓶外、樽類外,以煙壺為多。
三、青花加胭脂紫料彩
這一品種始自雍正、乾隆,傳至宣統,其間光緒時較多。常見器物有八仙人物碗,規格大小及紋飾均同於前朝。此時,以青花繪八仙,空間處以釉上胭脂紫料彩滿繪水波紋,二者組成完整的畫面,其紫色彩濃豔悅目(咸豐以前,海水以釉裡紅著色)。
四、五彩
官窯器的色調與前後兩朝相同,器型除傳統的龍鳳碗及缸類外,又新增加了龍鳳紋賞瓶及仿古的鼎、餐具等。仿康熙五彩器,有白地彩繪與加繪青花兩種;白地五彩器所施的紅、黃、綠彩較為鮮麗、明豔;紅彩表面乾澀,顯得淡薄,也有的顯厚色暗的。對於細緻的仿品,鑑定時,應從五彩器胎釉的堅細程度和繪畫精緻與否等方面去區別。仿康熙的五彩加青花器,其青花色調過於豔藍,色階表現不足,畫面層次較少。仿康熙青花、五彩的瓶、罐、盤、碗等器大多胎松、釉弛,青花色調淺淡漂浮;有的仿寫明代各朝及康熙款或圖記款,字型都很草率。民窯粗器,仿製水平低劣,較易識別。
五、水墨五彩
此時的創新品種,是受同時代水墨畫名家風格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新工藝。色彩淺淡柔和,筆法細膩,濃施淡抹,彌永深邃,描繪出的山水人物等都很獨特。此品種的器型有方瓶、花盆、壺、面盆、蓋碗等。
六、鬥彩
與前朝略同,有貫耳樽、鴛鴦臥蓮小碗、折腰笠式碗、夔鳳大盤等。
七、粉彩
此時色澤多較淺淡,不夠鮮亮。但各種色地粉彩器製作工細,尚具有較高水平。官、民窯器物很多,以署“大雅齋”款的粉彩器為最精;以粉彩紅龍為飾,署“吉祥如意”款的西餐具為此時創造的新品種;盛行的大器有賞瓶、天球瓶、龍鳳樽及棒槌瓶等。光緒晚期多用含粉質較少的淺淡軟彩,施彩較薄,色調柔和。紋飾中的花卉畫面,受清畫家惲南田、虛谷的影響,筆法細柔,層次清晰。“大雅齋”款器物多以黃、綠(淺綠或豆綠)、藍、紅、紫、藕荷等彩色為地,以琺琅彩中的藍、白料彩繪紋飾。畫面內容以鸚鵡、藤蘿花等花鳥畫為主。用各種色地襯托墨彩繪畫的也很多;在黃、綠地上施墨彩花卉者,其墨彩表面無光。“大雅齋”款器物有瓶、樽、觚、盒、奓鬥、蓋碗、盤、碗、高足盤、碗等;大器有魚缸和樽類,燒製頗為精細,器型很多,大小規格不一,託底的盆奩又可單獨做水仙花花盆。
清末民初,光緒官窯粉彩器及“大雅齋”色地粉彩器頗為世人欣賞,因而有大量的仿製品,雖然時代相接,但工藝不同,仿品較之真器胎質粗糙,釉彩不勻,繪工與署款草率,色彩多不豔美。
官窯仿乾隆的粉彩器有百鹿樽、九桃天球瓶等,造型拙笨,胎體厚重,紋飾層次不清。民窯仿乾隆粉彩、鬥彩、胭脂紫彩、青花等器物很多,器型有瓶、樽、缸、壺、盆等。常見的仿乾隆粉彩方瓶,多繪富貴圖紋飾或仕女、嬰戲、送子等人物,題材源於清代民間風俗版畫;多署乾隆款識,也有隨意寫康熙款識的。此類器的共同特點是製作工藝低下。
八、紅彩
清代晚期的紅彩器,有貫耳瓶、盤、碗、酒杯等;繪有云龍、龍鳳、雲蝠、五蝠等紋飾,以紅彩為地留出白色竹紋的裝飾較為多見。光緒官窯加金彩火珠紋的紅彩雲龍紋大、中型盤,紅彩稍淡,釉面乾澀,欠光潤。
九、金彩
清末,紅豔奪目、呈色赤金的金彩,一般僅施於官窯器上;器型不規、款識草率的民窯器,多用呈色不足的洋金彩,色調鮮亮,具有現代金彩的特點。金彩也常用於五彩、鬥彩或藍釉的玉壺春瓶、賞瓶、貫耳方瓶、象耳方瓶、碗、盤等器上。金彩藍釉器常繪有龍鳳、玉龍、皮球花、博古等紋飾。
十、廠官釉(鱔魚黃釉)
呈色有深淺之分,多為薑黃色。同治、光緒、宣統三朝釉面基本相同,宣統時的胎體輕薄。器物見有紙槌瓶。
十一、仿官、哥釉
造型、釉色基本同於同治時期,釉面開有片紋,多呈粉青色。
十二、窯變釉
官窯器色調和同治時一樣,僅有紅、黑二色,少有點藍色,無絢麗多彩的色變。民窯器釉面反而較官窯器肥厚、光潤。紅釉中常閃現出月白色或藍色的條紋,與現今燒製的鈞紅釉相似。器型有海棠式梅瓶、瓜稜瓶、筆洗等。底面不施釉或施醬褐釉;不施釉的,底露白胎,足塗黑漆。
十三、爐鈞釉
釉汁稀薄,釉面晦澀,淡綠色地上只能變化出紫色或白色小圓點,與雍正和乾隆時相比,另具有時代特點。見有瓶、盒、盂、盤等器。
十四、藍釉
色澤有深有淺。官窯器有象耳方瓶、賞瓶、盤、碗等。瓶類底部因敷藍釉,青花寫款不易看出;也寫有金字款或龍鳳紋彩款的;其他均為白釉青花款識。藍釉撇口肘碗,有寫“官窯內造”和“光緒七年制”款識的。
十五、珊瑚紅釉
色澤微紅,與前朝相比,釉面粗糙、乾澀、烏朦。見有官窯款大碗。
十六、鑽撥刻瓷
在白釉器上,用鑽石等硬質工具刻出山水人物、仕女、花卉、博古等紋飾,再填以淡墨,從而形成如同素描寫生的新穎裝飾。刻羲之愛鵝、金石文字、八哥、鳳凰牡丹等紋飾,其寫有詩句和作者姓名者,可謂詩畫並重。此種刻瓷工藝最早見於乾隆時期,光緒及民國時較為流行。常見器物有缸、盆、溫器、茶壺等。
光緒時期的其他色釉品種,如芸豆紅釉、霽紅釉、黃釉、天藍釉、醬釉、醬釉青花等,大體同於前朝,胎釉尤具晚清時鬆軟質粗的特徵。官窯三彩和墨地三彩器,見有傳統的盤、碗類。
一、青花
具有清代晚期青花色料色澤的特點,呈黑褐或淺藍色,還有的呈明豔泛紫的洋藍色。由於色調都有漂浮不定的時代弊病,因而所繪紋飾多不夠清晰,線條含混,筆觸呆板平庸。但仿康熙青花的一類,則有較高的造詣。所見光緒青花官窯器,有賞瓶、玉壺春瓶、螺口蓋罐、荷葉蓋罐、大罐、青花開光雙龍菱花式樽、龍鳳紋茶壺、大海碗、冰碗、雲龍紋大盤、纏枝蓮紋成套餐具等。仿乾隆青花器,有繪纏枝蓮、三果、牡丹的蒜頭瓶、鹿頭樽、鋪首耳燈籠樽、貫耳樽、竹節耳樽、天球瓶等,其青花色澤黑褐、漂浮,器物形似而神非。民窯仿康熙青花器尤多,工藝粗糙,款字草率。亦有施漿白釉的漿胎青花器,胎黃釉稠,青花色漂浮。
二、釉裡紅
清末釉裡紅的呈色技術往往掌握不好,致色澤不一,有的較為濃紫,也有的甚為淺淡。多見民窯釉裡紅與青花釉裡紅器,除大件的瓶外、樽類外,以煙壺為多。
三、青花加胭脂紫料彩
這一品種始自雍正、乾隆,傳至宣統,其間光緒時較多。常見器物有八仙人物碗,規格大小及紋飾均同於前朝。此時,以青花繪八仙,空間處以釉上胭脂紫料彩滿繪水波紋,二者組成完整的畫面,其紫色彩濃豔悅目(咸豐以前,海水以釉裡紅著色)。
四、五彩
官窯器的色調與前後兩朝相同,器型除傳統的龍鳳碗及缸類外,又新增加了龍鳳紋賞瓶及仿古的鼎、餐具等。仿康熙五彩器,有白地彩繪與加繪青花兩種;白地五彩器所施的紅、黃、綠彩較為鮮麗、明豔;紅彩表面乾澀,顯得淡薄,也有的顯厚色暗的。對於細緻的仿品,鑑定時,應從五彩器胎釉的堅細程度和繪畫精緻與否等方面去區別。仿康熙的五彩加青花器,其青花色調過於豔藍,色階表現不足,畫面層次較少。仿康熙青花、五彩的瓶、罐、盤、碗等器大多胎松、釉弛,青花色調淺淡漂浮;有的仿寫明代各朝及康熙款或圖記款,字型都很草率。民窯粗器,仿製水平低劣,較易識別。
五、水墨五彩
此時的創新品種,是受同時代水墨畫名家風格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新工藝。色彩淺淡柔和,筆法細膩,濃施淡抹,彌永深邃,描繪出的山水人物等都很獨特。此品種的器型有方瓶、花盆、壺、面盆、蓋碗等。
六、鬥彩
與前朝略同,有貫耳樽、鴛鴦臥蓮小碗、折腰笠式碗、夔鳳大盤等。
七、粉彩
此時色澤多較淺淡,不夠鮮亮。但各種色地粉彩器製作工細,尚具有較高水平。官、民窯器物很多,以署“大雅齋”款的粉彩器為最精;以粉彩紅龍為飾,署“吉祥如意”款的西餐具為此時創造的新品種;盛行的大器有賞瓶、天球瓶、龍鳳樽及棒槌瓶等。光緒晚期多用含粉質較少的淺淡軟彩,施彩較薄,色調柔和。紋飾中的花卉畫面,受清畫家惲南田、虛谷的影響,筆法細柔,層次清晰。“大雅齋”款器物多以黃、綠(淺綠或豆綠)、藍、紅、紫、藕荷等彩色為地,以琺琅彩中的藍、白料彩繪紋飾。畫面內容以鸚鵡、藤蘿花等花鳥畫為主。用各種色地襯托墨彩繪畫的也很多;在黃、綠地上施墨彩花卉者,其墨彩表面無光。“大雅齋”款器物有瓶、樽、觚、盒、奓鬥、蓋碗、盤、碗、高足盤、碗等;大器有魚缸和樽類,燒製頗為精細,器型很多,大小規格不一,託底的盆奩又可單獨做水仙花花盆。
清末民初,光緒官窯粉彩器及“大雅齋”色地粉彩器頗為世人欣賞,因而有大量的仿製品,雖然時代相接,但工藝不同,仿品較之真器胎質粗糙,釉彩不勻,繪工與署款草率,色彩多不豔美。
官窯仿乾隆的粉彩器有百鹿樽、九桃天球瓶等,造型拙笨,胎體厚重,紋飾層次不清。民窯仿乾隆粉彩、鬥彩、胭脂紫彩、青花等器物很多,器型有瓶、樽、缸、壺、盆等。常見的仿乾隆粉彩方瓶,多繪富貴圖紋飾或仕女、嬰戲、送子等人物,題材源於清代民間風俗版畫;多署乾隆款識,也有隨意寫康熙款識的。此類器的共同特點是製作工藝低下。
八、紅彩
清代晚期的紅彩器,有貫耳瓶、盤、碗、酒杯等;繪有云龍、龍鳳、雲蝠、五蝠等紋飾,以紅彩為地留出白色竹紋的裝飾較為多見。光緒官窯加金彩火珠紋的紅彩雲龍紋大、中型盤,紅彩稍淡,釉面乾澀,欠光潤。
九、金彩
清末,紅豔奪目、呈色赤金的金彩,一般僅施於官窯器上;器型不規、款識草率的民窯器,多用呈色不足的洋金彩,色調鮮亮,具有現代金彩的特點。金彩也常用於五彩、鬥彩或藍釉的玉壺春瓶、賞瓶、貫耳方瓶、象耳方瓶、碗、盤等器上。金彩藍釉器常繪有龍鳳、玉龍、皮球花、博古等紋飾。
十、廠官釉(鱔魚黃釉)
呈色有深淺之分,多為薑黃色。同治、光緒、宣統三朝釉面基本相同,宣統時的胎體輕薄。器物見有紙槌瓶。
十一、仿官、哥釉
造型、釉色基本同於同治時期,釉面開有片紋,多呈粉青色。
十二、窯變釉
官窯器色調和同治時一樣,僅有紅、黑二色,少有點藍色,無絢麗多彩的色變。民窯器釉面反而較官窯器肥厚、光潤。紅釉中常閃現出月白色或藍色的條紋,與現今燒製的鈞紅釉相似。器型有海棠式梅瓶、瓜稜瓶、筆洗等。底面不施釉或施醬褐釉;不施釉的,底露白胎,足塗黑漆。
十三、爐鈞釉
釉汁稀薄,釉面晦澀,淡綠色地上只能變化出紫色或白色小圓點,與雍正和乾隆時相比,另具有時代特點。見有瓶、盒、盂、盤等器。
十四、藍釉
色澤有深有淺。官窯器有象耳方瓶、賞瓶、盤、碗等。瓶類底部因敷藍釉,青花寫款不易看出;也寫有金字款或龍鳳紋彩款的;其他均為白釉青花款識。藍釉撇口肘碗,有寫“官窯內造”和“光緒七年制”款識的。
十五、珊瑚紅釉
色澤微紅,與前朝相比,釉面粗糙、乾澀、烏朦。見有官窯款大碗。
十六、鑽撥刻瓷
在白釉器上,用鑽石等硬質工具刻出山水人物、仕女、花卉、博古等紋飾,再填以淡墨,從而形成如同素描寫生的新穎裝飾。刻羲之愛鵝、金石文字、八哥、鳳凰牡丹等紋飾,其寫有詩句和作者姓名者,可謂詩畫並重。此種刻瓷工藝最早見於乾隆時期,光緒及民國時較為流行。常見器物有缸、盆、溫器、茶壺等。
光緒時期的其他色釉品種,如芸豆紅釉、霽紅釉、黃釉、天藍釉、醬釉、醬釉青花等,大體同於前朝,胎釉尤具晚清時鬆軟質粗的特徵。官窯三彩和墨地三彩器,見有傳統的盤、碗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