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根本家庭幸福
-
2 # 梁明霞與精神分析
女孩子的叛逆期大概有兩個階段。其一是在剛懂事,1到3歲之間。其二是在青春期,孩子漸漸的有自己的想法,當想法與父母的想法相沖突時,就出現了叛逆。女孩子的叛逆期最厲害大概在14、15歲左右,這也是孩子要想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不要過多介入,遇到困難的時候伸把手。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要看到她獨立的、成長的一面。並且多傾聽,少說教,多瞭解女孩的獨立意識,有效的進行指導,幫助女孩子儘快獨立。放下家長架子,做女孩成長的“導師”和朋友。但孩子出現叛逆時,對孩子沒有危害,接受孩子的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家長最該採取的態度是“靜待花開”。相信他們是暫時的,孩子們經歷著不容易,也考驗著家長的耐性。
-
3 # 阿娥你好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和父母的相處方式必然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孩子在兒童及幼兒時期因為雙方力量懸殊導致的盲目、被動聽話、順從會減少,牴觸和拒絕會增多,如果家長稍微瞭解一些心理學和兒童教育的皮毛知識,對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就不難理解。
其實讓孩子做到甘心情願聽從父母的意見理論上講並不難,滿足三點即可,1、父母和孩子感情親密沒隔閡;2、父母說的道理,孩子深信不疑;3.父母在孩子心裡形象高大飽滿令孩子折服。
真正的感情親密是互相滿足情感需要傳統家教觀念把孩子的順從視為孝,認為孩子只要有孝心,父母子女雙方的關係就是一種平穩和睦的關係,反之,不順從就是不孝,是父母不能容忍的。
這種狀態在一方強勢一方弱勢,力量對比懸殊的時候,強勢一方感覺上會很爽,威脅、恐嚇、打罵這些壓制手段看起來很奏效,可一旦孩子接觸到家庭環境以外更多的人和事,見識了其他同齡人呈現出來的不同狀態,產生新的思考和想法是一定的,這是人的本能,即便父母有血緣之親,也控制不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幹這個的。
孝是晚輩對長輩的單向行為,愛是關係雙方的情感互通,父母是後盾,家是港灣,有溫情有包容有愛才能稱之為家,父母養孩子小,孩子養父母老,是愛的反哺,不是交易。如果只是價值交換,就成了交易,交易是有價的,愛是無價的。參不透這一點,父母的愛夾雜了太多的功利性,真正的感情親密就無從說起。
說服的底色是“瞭解”知子女莫若父母,瞭解孩子的性格、想法和情緒,透過技巧性引領達到目的,是父母畢生修習的一門功課。
不同性格的人,意見接受的方式不同。性格柔弱內斂,說服起來容易一些;性格剛硬執拗,很難被說服。
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肯定有她的理由,不管這個理由在旁人看來多麼的站不住腳,孩子心底不認同的道理,即使再正確,就算磨破嘴皮子也沒用,找到孩子心結所在,對症下心藥,才能藥到病除。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處在高能量狀態下,心態開放,很容易接受建設性建議;處在低能量狀態下,心態封閉,對外界有防備和敵意,很難接受更多的意見,這是人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本能,孩子的心理壁壘薄厚程度取決於內心安全感是缺乏還是富足。
父母“立”在孩子心裡凡身份皆是“羽毛”,父母這個身份很容易獲得,生個孩子自動就有了,不像職務身份那樣需要費心籌謀、苦熬苦盼,可輕易就能得到的東西,想長久保質卻最難。
他們的父親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平時除了工作,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從小到大,父親送給他們最多的禮物也是書籍,業餘時間他經常給孩子們吟詩和分享書裡的故事,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困惑,父親都會用一個個故事開導、鼓勵他們。更難得的是他們的父母雖然重視學習,但同時也非常尊重孩子們的選擇,兄弟倆不僅成績優秀,而且愛好廣泛、擅長運動。
網上這樣的案例很多,這裡就不一一整理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兒自己搜一搜。這裡的“立”指的是人格站立,父母人格有力量,在孩子心裡有份量,教育孩子有底氣。
做父母是一場修行,更是一場和子女互為擺渡人的修行,在成為人母初期,我也曾經迷茫過、沮喪過,但我一直沒放棄自己的成長,也一直相信孩子會發掘出建設自己的潛力,疫情期間,我和女兒的學習力不但未見絲毫減少,反而比之前更加精進了,得益於讀書後思想上不停地思考還有蛻變,想讓孩子發生改變,光靠等是等不來的,要主動去學,學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有力量的知識,當父母能發光,孩子自然會仰望。
-
4 # 家有雙胎萌崽崽
孩子,不管你在什麼成長期,都不能為了聽取父母的意見而聽取父母的意見。
同理,也要儘量避免為了反對而反對。
只要你能儘量避免為了反對而反對,就會很理智的去看待父母的意見了。
大多數叛逆期的孩子心理上需要確認自己的成熟和獨立,而又沒有真正成熟和獨立,那麼只要是父母的意見就對抗,是讓自己找到成熟和獨立感最便捷的方式。
大多數時候反對完,自己並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
舉例,父母希望孩子從事什麼職業,很多孩子都是反感和對抗,但事實上孩子自己並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麼職業更合適。
給你一個建議,先別想怎麼心甘情願聽取父母意見,先想怎麼有理有據反對父母的意見,一定是要有理有據。當你去尋找“理”和“據”的過程中,你就會真正發現問題。
還是剛才那個例子,父母希望你從事什麼職業,你反對,沒問題,但你要拿出足夠的“理”和“據”來,而不是你覺得、你認為、你想......這類沒有意義的說詞。
先要你自己感覺足夠,最後要你父母感覺足夠(要父母感覺足夠還需要有效的溝通方式和方法)。
如果能做到,你提的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因為你已經夠成熟,能獨立思考了。
如果做不到,為什麼不多聽聽父母的意見,先試試看,哪怕就是試錯,能試出你需要的“理”和“據”也是收穫。
至於為什麼不用自己的想法去“試錯”,分兩說:
1、大多數時候父母考慮問題還是會更周全一點,試錯成本相對低一些。
2、當自己沒有完全獨立,試錯的後果不能完全自己承擔的時候,是要父母來承擔的。
所以,當你自己可以獨立承擔試錯後果時,也可以不考慮父母的意見。
我相信到了那個時候,你反而會願意多聽父母意見了,如果可以降低你自己需要承擔的試錯成本的話。
我現在就是這樣的,雖然所有的事都可以自己拿主意,但我總是願意多聽父母意見以後再決定,無論對錯我都願意聽,因為可以減少我自己考慮問題時的不周全。有時候為了保持他們給我意見的積極性,有些不太重要的、我並不全完認同的意見我都會聽取一下。
回覆列表
孩子一旦進入叛逆期,就已經沒有更多的教育選擇餘地,只能改變大人自己,調整好心態,陪伴孩子度過這段歲月。
父母儘量溫和一些,更多的包容孩子,更多的用言傳身教,來引導與感動孩子。
根本教育,協助孩子成長中的各種疑難問題解決,可是性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