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境由心造吳永國

    不知道從哪方面回答,從工作面上說,你必須全能,哪門課你要都會上,會簡單急救、會消防、會安保、會質檢、會食品管理、會禁毒、會交通管理、會各種表冊填寫窩格、會走村串戶,呵呵太多了

  • 2 # 冷眼哥

    一句話概況就是:黑暗料理都煮不出基層工作的五味雜陳!

    我出生在農村,現在也在村及鎮政府工作了10年,一言難盡的基層工作感受。

    曹操和劉備是青梅煮酒論英雄,誰要是能給我泡上一壺茶,我可以跟你講一晚上基層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是中國最底層的行政單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層。總體來說,基層工作是忙、亂、急、苦、酸……

    忙。基層很忙,眾所周知,忙到驚動黨中央,要給基層減負,因為所有的方針政策最終都要到基層來落地,所有的工作考核都是從基層開始考核,從中央到省市縣,每一級都可以對基層的每一項工作進行考核、檢查、督導、巡查、督查、調研、座談……基層的工作內容太多了,多到不知道怎麼說,有興趣瞭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索一下,很多資料的,包括本人的文章也多次提到基層政府的情況。

    亂。為什麼亂?因為忙不過來,所以亂。要知道,上級給基層的編制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從基層借調人員到市縣去。打個比方,在基層呆過的人都知道,基層政府有一個部門叫綜合治理辦公室,從名字上看,就知道這個部門業務範圍廣,包括信訪維穩、禁毒、掃黑除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反邪教、反恐、依法治鎮等十多項工作,上級給的編制人數是1人,也就是僅有綜治辦主任一人是對編對崗的,那麼多工作做不完怎麼辦?招人,招臨聘人員,最終整個部門有11人,夠不夠?還遠遠不夠!為什麼?因為每一項工作都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搞定的。比如我們鎮的禁毒工作,全鎮戶籍吸毒人員300多人(在全縣裡面排名中等),每一個吸毒人員都要建檔案、每個月尿檢、談話、家訪等等,還要按照上級的要求做很多很多的禁毒宣傳活動、排查行動,光是禁毒工作,都需要5個人了。沒有那麼多人,怎麼辦?每個人都身兼數職,工作起來的時候打亂仗,所以亂!

    急。為什麼急?基層是公文的最後一道關口,時間控制的權力不在基層手上。比如,市裡要掌握一項工作的資料,發文要求基層上報資料。領導說,給一週時間基層彙報上來,應該足夠了!結果呢?1號起草檔案,2號主任審稿,3號分管領導審稿,4號發文,到了縣裡再來一遍,等走到基層的時候,已經8號了,而檔案要求8號下午提供資料。怎麼辦?如果是現成的資料還好,可以直接報上去,如果不是現成的資料,要各村(社群)彙總的話,火急火燎逐個村打電話去問,如果村裡也不清楚,更加是亂上加亂。在基層,這是常事,上午收文,下午提交報告之類的,會把你氣死!

    苦。基層的硬體差,每個幹部還要包村,經常到村裡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越是惡劣的天氣,越是要到村裡去。去抗擊颱風、洪水、霜降!鄉鎮政府的公車只有那麼兩三輛,不是每個幹部都有私家車的,沒車的幹部只能拼車了,甚至緊急情況下,開摩托車去村裡也是極其常見的事情,一路煙塵一路風沙,一天下來,鼻孔裡面一扣全是泥。

    酸。有兩種酸,一種是身體的痠痛。比如這次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鎮幹部是跟村幹部一起幹活的,不僅僅是拿個掃把掃一下地,幫村民搬東西是必修課,一天下來,兩腿兩手都痠痛不已。還有一種更加難受的酸是心酸!晉升難,晉升天花板太低,上級喜歡拿問責來推動工作,群眾不理解等等。

    還有很多的話,說三天都說不完,最後只說一句:會有人懟“嫌辛苦別幹”嗎?

  • 3 # 典姐侃公職

    作為在鄉鎮工作近四年後又回到市直單位的人來談談基層工作的個人體驗吧。

    工作很累但是成就感強烈

    本人是畢業半年後就入職鄉鎮政府的。當時一起入職的三個小夥伴,只有我和另外一個人是本科學歷,年齡在23歲左右,其他兩個都是大專,年齡偏大一些。(沒有學歷歧視的意思,只是做個對比。)

    領導用人的時候可能考慮了個人的教育背景,因此我被分到宣傳口,負責寫對外宣傳材料和起草相關的講話稿、檔案等。

    當時宣傳的稿件比較好過,難的是領導要求的相關文字材料,一般三遍之內成功的是極少數,都是在四遍靠上才能定稿。遇到大型活動更是要命,經常改稿到半夜。

    但是,開會的時候聽著領導念著出自己手的文字,成就感也是滿滿的。

    想要“出人”就要加倍努力

    在基層工作,既要對上又要對下。

    上級就是自己的單位領導和主管部門領導,但是談不上真正的擁有“下級”。

    由於鄉鎮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再往下就是村、社群。而很多工作的推進是需要村支兩委力量的支援,否則很難開展。

    村民自治的意識逐漸提高,並不是上頭說啥就是啥。開會、交材料、落實政策等,如果不是很有魄力或者能力能夠籠住人,活就幹不好。

    在原單位就有種現象,七大辦的負責人都是年過三十五歲的中年人,低於30歲的都是副職。這樣安排的初衷就是為了起到工作的震懾性吧。

    離開的渠道很窄

    在我入職的時候,原單位的用人情況很不樂觀,出現了年齡、學歷、履歷的三斷層:機關正式在編幹部的平均年齡是41.3歲,29歲以內只有三人, 31歲至37歲中間斷檔,其他多是四十歲以上(現代辦公軟體會使用得很少);平均學歷為中專,大專及以上佔比低於百分之十五;年齡低於35歲的中層只有一個。

    但是,無論怎麼破格提拔,都有一個先決條件:有中層的任職經歷,且年齡低於35週歲。

    兩個條件同時具備的少之又少。加上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每年透過提拔向上進步的年輕人鳳毛麟角。我在的將近四年,只有2個提拔到了副科崗位,有三個年輕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透過考試離開了原單位。

    永遠需要“抬頭”看人

    鄉鎮是最基層的單位,市直各單位都是“頂頭上司”。正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無論鄉鎮是否缺編,或者是否滿編,永遠都有幹不完的工作。

    各大辦都存在這樣的情況。畢竟,市直單位不是隻有一個科室組成,一個科室也不是隻有一項業務。

    其他實際問題

    一是薪資福利。可能國家關注到了鄉鎮留不住人的現象,出臺了相關的補貼政策。除了正常的工資外,鄉鎮在編人員可以申請發放鄉鎮補貼,公務員還有車補,薪資水平不會超過市直單位很多,也算作安慰。

    二是工作壓力。這種壓力既有工作量大帶來的壓力也有“責任”帶來的精神壓力。

    其根源就在鄉鎮是最基層的行政機構,各大辦公室承擔了重要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職責。

    以安監部門為例,礦產資源整治和企業的安全生產,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就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

    可說道的還有很多,不在此一一列舉。只能說,我自己很慶幸當年努力了一把利用僅有的機會回到了市直單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照要如何擺POSE?什麼角度才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