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關於母愛的名言
1、她有一個長到二十三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我與地壇》
2、我一直有著一個悽苦的夢,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我的黑夜裡重複一回:母親,她並沒有死,她只是深深地失望了,對我,或者尤其對這個世界,完全地失望了,困苦的靈魂無處訴告,無以支援,因而她走了,離開我們到很遠的地方去了,不再回來。
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裡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
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我便在醒來時、在白日的夢裡為它作一個續:
母親,她的靈魂並未消散,她在幽冥之中注視我並保佑了我多年,直等到我的眺望已在幽冥中與她匯合,她才放了心,重新投生別處,投生在一個靈魂有所訴告的地方。
——史鐵生《廟的回憶》
2. 史鐵生的母親詩歌和散文
《秋天的懷念》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我與地壇》
《務虛筆記》
《老屋小記》
《來到人間》
《合歡樹》
《病隙碎筆》
《毒藥》
《命若琴絃》
《原罪·宿命》
《鐘聲》
《午餐半小時》
3. 《我與地壇》中描寫母親的句子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 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 動作描寫 • “悄悄”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發 洩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 靜和理智,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 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 • “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 關注“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 心。2.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 “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 活……” • 動作、語言描寫 • “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 “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 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儘管十分悲痛, 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
母親說 “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 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 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 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 神情描寫 • “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 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 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 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複雜心 理。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 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語言描寫 • 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 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5.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 “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 感。
• 心理描寫 • 母親很怕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措辭 而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 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 感。
4. 誰有《我與地壇》中描寫母親的句子
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裡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裡整天都想些什麼。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常是發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裡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麼話都不說。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於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願意她限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麼。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後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麼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牆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裡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現在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後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後準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裡出了什麼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在那段日子裡——那是好幾年長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親作過了最壞的準備了,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
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有一次與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學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麼?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我心裡一驚,良久無言。回想自己最初寫小說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願望我也有,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佔了很大比重。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願望過於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為他的母親還活著。而且我想,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一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麼簡單。
.史鐵生關於母愛的名言
1、她有一個長到二十三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我與地壇》
2、我一直有著一個悽苦的夢,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我的黑夜裡重複一回:母親,她並沒有死,她只是深深地失望了,對我,或者尤其對這個世界,完全地失望了,困苦的靈魂無處訴告,無以支援,因而她走了,離開我們到很遠的地方去了,不再回來。
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裡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
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我便在醒來時、在白日的夢裡為它作一個續:
母親,她的靈魂並未消散,她在幽冥之中注視我並保佑了我多年,直等到我的眺望已在幽冥中與她匯合,她才放了心,重新投生別處,投生在一個靈魂有所訴告的地方。
——史鐵生《廟的回憶》
2. 史鐵生的母親詩歌和散文
《秋天的懷念》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我與地壇》
《務虛筆記》
《老屋小記》
《來到人間》
《合歡樹》
《病隙碎筆》
《毒藥》
《命若琴絃》
《原罪·宿命》
《鐘聲》
《午餐半小時》
3. 《我與地壇》中描寫母親的句子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 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 動作描寫 • “悄悄”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發 洩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 靜和理智,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 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 • “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 關注“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 心。2.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 “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 活……” • 動作、語言描寫 • “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 “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 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儘管十分悲痛, 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
母親說 “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 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 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 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 神情描寫 • “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 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 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 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複雜心 理。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 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語言描寫 • 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 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5.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 “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 感。
• 心理描寫 • 母親很怕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措辭 而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 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 感。
4. 誰有《我與地壇》中描寫母親的句子
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裡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裡整天都想些什麼。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常是發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裡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麼話都不說。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於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願意她限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麼。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後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麼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牆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裡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現在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後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後準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裡出了什麼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在那段日子裡——那是好幾年長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親作過了最壞的準備了,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
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有一次與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學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麼?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我心裡一驚,良久無言。回想自己最初寫小說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願望我也有,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佔了很大比重。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願望過於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為他的母親還活著。而且我想,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一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