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聰明的小龍女

    在明朝歷史上除了馮保之外,當時還有汪直、王振、劉瑾、魏忠賢、曹化淳都是有名的太監,而且除馮保外,其餘都罪大惡極、惡名遠揚。

  • 2 # 鼎玉軒轅

    在古代,太監一直特殊身份的存在,雖然身體殘疾,但是離皇帝最近,也出了一大批有名的人物。當然太監也有好有壞,但是他們也是一股政治力量的存在,尤其在漢,唐,明三朝。厲害的可以隨意更換皇帝,那麼明朝有多少有名的太監呢?我們來列舉一下:

    三保太監–鄭和

    鄭和原名馬和,雲南人,他的家族是伊斯蘭教徒,他從小的夢想就是去伊斯蘭聖地朝拜去。然而一場戰亂打破了他的夢想。明太祖命傅有德,沐英等去消滅雲南的元軍殘餘,戰事很順利,結果傅有德回來時,帶來了二十幾個小太監,這其中就有以後的三保太監–馬和。

    到達南京後,小小的馬和被燕王相中,隨後跟隨燕王去北平就藩,在那裡馬和拜以後的黑衣宰相姚廣孝為師,學了一身的本領。當時姚廣孝一直慫恿燕王造反,但是時機沒有成熟,燕王沒有輕舉妄動。洪武三十一年,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繼位伊始,就忌憚在外手握重兵的叔叔們,尤其是秦王,晉王,周王,燕王這些邊境的藩王。於是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的謀劃下,一年削了五個藩王,其中一位藩王還自焚而死。而建文帝下一個目標就是年紀最大,兵力最強的燕王朱棣了。朱棣也知道自己的境遇,他一面裝瘋賣傻,一面暗中準備,於建文元年開始了靖難之役,在靖難之役中,馬和展現了他的能力,尤其在鄭村壩戰役中,表現極其英勇,受到燕王重用,並且賜姓為鄭,從此馬和成為了鄭和。

    經歷了三年的戰鬥,燕王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成謎,朱棣登基成為永樂大帝,有功人員都得到封賞,鄭和也不例外,不過永樂給了他一個可以完成他夢想的任務,就是下西洋,永樂派鄭和下西洋有幾個目的,一是尋找建文,二是展示大明國威,三是增加大明的影響力,增加國際貿易。

    從此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東非的紅海,從此鄭和這個名字聲名赫赫。他為大明的國際影響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永樂盛世萬國來朝的局面做出了他的努力。還為華人帶來了以前從沒有見過的物種,從此增進了世界文化的融合,鄭和功績不僅僅對於明朝,對於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

    土木堡之變首惡–王振

    王振原本是一個落第的教書先生,眼看著科舉之路走不下去,他一狠心就自宮進了宮,運氣挺好,安排在了小太子朱祁鎮的身邊。宣德皇帝死後,小太子朱祁鎮繼位,是為英宗,國家在三楊和張太皇太后的主持下,國家還繼續發展著,隨著太皇太后和三楊的老去和死去,王振仗著朱祁鎮的信任,逐漸掌握了大權,他排除異己,貪汙受賄,壞事做盡,這些還不盡興,還想過過帶兵打仗的癮,於是他刻意挑起大明和瓦剌的爭端,當時瓦剌太師也先,已經統一蒙古各部,勢力空前強盛。也先哪受過這種窩囊氣,於是他率兵南下,開始侵擾大明邊境,隨著戰報紛至沓來,王振慫恿英宗御駕親征,小皇帝也想效仿父祖,驅趕蒙古,於是決定率領當時大明的精銳二十萬,半數大臣御駕親征。當然實際統帥是那個太監王振,王振既不懂兵,也不懂作戰,還貪生怕死,還沒到前線,就害怕了,要後撤,回來就回來吧,還想讓皇帝去他老家給他長長臉,結果走了一半,又擔心士兵踩了自己田裡的莊稼,又改道回京,就這樣朝令夕改的折騰,最後走到了土木堡,這個決定大明興衰命運的地方,這裡是一個孤零零的高地,敵人一圍困,只能被動挨打,還沒有水源,就這樣20多萬人走到了這個死地,很快也先抵達,很快就圍住了土木堡,戰爭結果也是很是慘烈,二十萬精銳損失殆盡,五十多位高階人才全部殉國。皇帝還做了俘虜。而那位王振太監也被將軍樊忠一錘砸死。

    站皇帝劉瑾

    武宗朱厚照是大明歷史上最有個性的一位皇帝,愛玩成性,很有不務正業的意思,正因為這樣,身邊的佞臣環繞,劉瑾,錢寧,江彬伴隨他統治的始終。

    其中劉瑾應該是權力最大的,然而也是死的最慘的。劉瑾是武宗時期八虎之一,八虎是當時最得勢的八個太監,而劉瑾是裡面權力最大的那個,由於朱厚照愛玩,不愛處理政事,這給了劉瑾空子鑽,朝廷大政獨攬一身,他在朝廷為所欲為,還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當時流傳一個說法,朝中有兩個皇帝,一個坐皇帝,一個站皇帝,可見當時劉瑾的權力有多大。劉瑾不光做壞事,他還有做政績的理想,然而他心術不正,怎麼會做真正的好事,無非籠絡人心罷了。正德五年,劉瑾謀反,然而很輕易就被這個貪玩的皇帝給滅了,謀反可是十惡不赦的,最終劉瑾被凌遲處死,生生捱了三千多刀,也算是死的最慘的大太監了。

    九千九百歲–魏忠賢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原本就是一個流氓混混,由於在民間惹了事,他一狠心,自宮做了太監,剛進宮時,他侍奉光宗的寵妃李選侍,明末三案之一的移宮案中,他還扮演著反派的角色(阻止明熹宗出宮),明熹宗繼位後,魏忠賢開始賄賂熹宗的乳母客氏,客氏原本是太監魏朝的對食,可是這個無賴,使用手段討好客氏,客氏也不是什麼好鳥,兩個人一拍即合,蹬了魏朝跟了魏忠賢。魏忠賢在客氏的幫助下,平步青雲,一躍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為了掌握朝政,他光收朝廷官員為養子,養孫,為了可以自己說了算,他專門挑熹宗做木工活的時候去稟報國事,忘了說了,熹宗這個皇帝,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做木工活,人稱木匠皇帝,皇帝正在興頭上,就跟他說,你看著辦就行了,別來煩我,就這樣大明的所有事情魏忠賢說了算了。當時朝中有個東林黨,與魏忠賢不對付,他羅織罪名,一舉把東林黨打得七零八落,從此朝裡再無人與他抗衡,他也在養子養孫的恭維下,成了九千九百歲,到處給自己修建生祠,他還控制著後宮,在熹宗快不行時,還想著找個小孩矇混過關,繼續做他的九千九百歲,然而熹宗最後做了一件正確的事,立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為帝。是為崇禎,崇禎即位伊始,也是百般順從魏忠賢,為的是麻痺魏忠賢,最後一舉消滅閹黨,魏忠賢也被處死,一代權閹就此隕落。

    大明忠魂太監–王承恩

    這是大明最後一個有名的太監了,他跟隨崇禎皇帝兢兢業業,然而大明卻是積重難返,任崇禎再有中興之心,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深深打擊著崇禎帝。可憐的崇禎帝只的拆東牆補西牆,官員一批一批的換,不如意的一批一批的殺,大明末世彷彿已經不可避免。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破潼關,勢如破竹,三月攻破北京,崇禎帝殺死妻子嬪妃和女兒後,自己跑到煤山上吊自殺了。而這個王承恩一路追隨崇禎帝,在崇禎帝身邊也追隨崇禎帝走了,在國破家亡之際,王承恩能這麼選擇,也顯示了他的忠誠,成為了大明最後的忠魂,他身後事也不錯,也跟隨著崇禎帝進入了十三陵,時時刻刻陪著他的主子。

    大明是一個個性的時代,而太監也在這個時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也為大明增添了不一樣的風采。當然有名的還有馮保,汪直,曹吉祥等,但是以上這幾位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有一號的,只不過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遺臭萬年。

  • 3 # 光頭小耿

    應該來說從朱瞻基開始培養太監,讓太監參政,司禮監,秉筆太監,最有名王振,朱瞻基兒子手裡朱祁鎮讓王振嚯嚯的差點亡了大明,還有嘉靖身邊的呂芳,,以後的馮保之類,,,到了清朝,明令規定後宮太監不得干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暖維修工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