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洋網
-
2 # 靈機文化館
寒假快到了,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游戲成癮。確實,電子遊戲上癮是電視無法比擬的。因為電子遊戲的視覺刺激更強、吸引力更大,一旦開始很難罷手。而且,遊戲中每次的操作都會帶來遊戲畫面的變化,孩子的注意力很難轉移。成人玩電子遊戲上癮的都很多,更何況是孩子呢?
電子遊戲的弊端數不勝數。遊戲中毒的孩子卻整天待在家裡,和他人接觸機會減少,不能正確形成社會性的後果是孩子變得自私自我,既不理解他人的想法,也不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
而且,如果孩子沉溺於暴力刺激的遊戲之中,會形成暴力的性格取向。不久前有個小男孩到就診,據說他3歲就開始玩電子遊戲了,孩子的爸爸也是個遊戲迷。孩子哭的時候,他爸爸一邊抱著哄,一邊還在玩遊戲。其實剛開始爸爸並不會邊帶孩子邊玩遊戲,但有一次偶然發現孩子哭的時候,一看到電腦裡的遊戲場面,就不哭了,一副很關注的樣子。所以,在媽媽做家務的時候,爸爸為了哄孩子容易些,就總是坐在電腦前。孩子3歲以後開始自己點選滑鼠。父母也覺得很有趣,鼓勵孩子“做得不錯”。慢慢地,孩子開始會玩簡單的電子遊戲。玩得好的時候,父母都很高興,覺得孩子“真是個天才!”
但是,孩子後來發展到每天都要玩暴力性的遊戲,並在生活中表現出了暴力傾向,此時孩子的父母才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孩子在自己不開心不如意的時候,會打父母,四處亂扔東西。於是,爸爸、媽媽憂心忡仲地領著孩子來到醫院。
預防遊戲上癮的方法
1. 瞭解孩子游戲的內容
知道孩子喜歡玩的遊戲的內容和問題,才便於管理。對遊戲不能全盤否定,要用具體的理由說服孩子。如果是暴力遊戲,可以告訴孩子“總玩這個,你會像在遊戲裡一樣打別人,這是不對的。”這會有助於阻止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
2. 不要讓孩子每天都玩
透過對話,確定遊戲的時間。通常的做法是,每天玩遊戲的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但是,不論時間長短,養成每天玩遊戲的習慣本身就是不好的。最好是規定每週玩三次,然後再逐漸減少次數。制定好的規矩以後,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決執行。
3. 多進行戶外活動
在家一看到電腦,就會很自然地想到玩遊戲。為了不使孩子沉迷遊戲,應該經常帶著孩子外出旅行或去親戚朋友家串串門。孩子在戶外的時間增多,就會切身體會到的確有很多比電子遊戲更有趣的活動。
要讓孩子體會到戶外遊戲比電子遊戲更有趣。
碰到孩子沉迷電子遊戲的情況,首先要了解原因。是不是孩子希望出去玩,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滿足?樂於和媽媽一起遊戲,或覺得和小朋友一起玩更幸福的孩子,是不會更多關注電子遊戲的。就算玩電子遊戲,持續時間也不會長,管理也很容易。
讓孩子經常到戶外感受大自然的變化,盡情地玩吧!孩子和大自然的距離越近,在戶外玩得越開心,就越容易自然地忘掉電子遊戲。而且,對於孩子來說,蹦蹦跳跳玩耍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孩子會在娛樂中學習、成長,所以玩得越開心越好。父母與其在家裡和孩子在電腦前爭得不可開交,還不如帶上孩子愛吃的零食,和孩子一起去公園。這才是讓孩子少玩電子遊戲的捷徑。
父母應該嚴格控制玩電子遊戲的時間:
事實上,如果不把家裡的電腦或是遊戲機徹底扔掉,是很難讓孩子完全忘掉電子遊戲的。在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能夠自主控制遊戲時間以前,父母的嚴格控制是必要的。父母要和孩子商量好,確定每週玩遊戲的次數和時間,並共同遵守。無論是因為家裡來了客人,還是孩子生了病,都不能違反規定。
上班的媽媽們很容易忽視對孩子玩電子遊戲時間的管理。在這一點上,我的做法是嚴格制訂規則,如有違反堅決予以懲罰。比如,如果違反就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等。由於我在控制電子遊戲上面表現出了和平時完全不同的堅決態度,所以當孩子想玩遊戲的時候,會主動給我打電話獲得許可。讓他們還保持著這個習慣。因為孩子從小就明白,電子遊戲的確對自己無益,媽媽才會嚴格控制。
雖說在教育上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但也有例外,電子遊戲的問題就是這樣的。簡而言之,就是在這上面父母絕對不能讓步。對這個問題的確難以透過協商和孩子取得共識,這是因為電子遊戲的毒性太強了。孩子即使答應媽媽下決心不再玩了,也很難控制想玩的慾望。因此,必須從一開始就立下規矩、嚴格控制。
回覆列表
家長切莫草木皆兵打遊戲要合理引導
“有一些家長以為自己的孩子沉迷打遊戲就是成癮了,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上癮並不等同於心理學上界定的成癮。”王德民指出。
廣東省心理學會臨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副主任醫師王德民表示,心理成癮的判定最核心的是強迫性、連續性、定期去使用某種物質或者做某種行為,伴隨一定的戒斷反應,明知道對自己已經構成損害但是不能控制,“要強調無法控制並且已經對個人的生活和社交產生了嚴重影響。例如‘遊戲成癮’的界定,也強調‘遊戲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症狀通常明顯持續至少12個月’,界定非常謹慎,所以不要隨便給自己或孩子扣上心理有問題、有精神病的帽子。”
而且,成癮行為一般不是短時間發展而成的,王德民介紹,在他接診的案例中,並非在暑假短期打遊戲就發展成為“遊戲成癮”,真正確診患病的大多是有3年以上的打遊戲歷史。
因此,心理醫生提醒,家長應該糾正認識的誤區,應該看到,打遊戲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益智、放鬆的休閒娛樂方式,不能一看到孩子坐在電腦面前就草木皆兵,不斷指責責備,這樣不但會激化親子矛盾,而且對於孩子也構成負面的心理陰影。
建議:對未成年孩子要加強引導如何避免孩子沉迷遊戲逐漸演變成遊戲成癮的嚴重程度呢?在放暑假時如何給孩子做積極的心理建設呢?
王德民建議,如果家中孩子喜歡打遊戲,那麼應該限制一定的上網時間,家長也可以透過佈置網上作業的方式引導正確使用網路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多引導孩子培養一些戶外愛好,週末一起出去運動,幫助孩子把握好學習、放鬆、運動的時間表和生活節奏。
“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不夠成熟,他們是需要家長去關懷引導的。”陳卓表示,如果孩子沉迷於遊戲中,並且覺得從中可以獲得愉悅和快感時,家長也應該學會主動做積極的心理建設,告訴子女,這樣達到的短暫興奮感是一個惡性迴圈的“死衚衕”。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工作、學習成就還是個人價值的獲得,都是需要時間積累才能獲得的,這種獲得才是豐富和充實的,短暫的成癮性的興奮是脫離現實的,長期依賴其中容易逐漸無法自拔,引導他們學會正確看待打遊戲,調整自己的自控力處於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