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66406496409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與樣式主義藝術和學院派藝術相對立的是現實主義。這個時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喬,是他將現實主義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以至影響了整個歐洲。卡拉瓦喬的藝術充滿鮮明的民主主義思想。這與義大利當時動盪的社會環境有關。雖然卡拉瓦喬是個長期被遺忘的人物,他僅僅在本世紀初才日益引起美術史家的重視,然而他的藝術不但使人看到了17世紀義大利美術的多元性和鬥爭性,而且顯示了他獨特的藝術魅力,對後世的藝術家包括倫勃朗和委拉斯貴支等人,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米開朗基羅·達·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3-1610)生於卡拉瓦喬,卒於埃爾科萊港,原名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後以出生地命名。他父親是建築師,他11歲移居米蘭並開始習畫,於1590-1592年從米蘭來到羅馬,後來又曾到那不那斯、西西里和馬爾他島等地。他在羅馬畫了一些風俗畫和靜物畫,對他藝術起著重要影響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作品。他是一位革命性的畫家,起初堅守寫實主義。一系列的風格畫建立了他的特色,那批畫中充滿了穿著怪異、帶著濃厚頹廢色彩的年輕人。後期,他的風格大變,高度道德意識和宗教畫代替了先前的題材。他用宗教題材作形式,內容卻並非被西方藝術家所頂禮膜拜和盡情歌頌的聖母子及聖徒,而是有著深刻皺紋、穿著衣衫破爛、骯髒著腳的鄉下人。在心理的寫實上,他也嘗試著直接不修飾地進入聖經中所描述的景物裡。 卡拉瓦喬的作品強調人體,畫裡的人幾乎有真人大小,而且通常擺在畫面的最前端,戲劇化前縮法姿態好象可以超越畫面。卡拉瓦喬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忠實地描摩自然而不管人們認為美不美,所以人們稱他為“自然主義”畫家,即使在表現宗教題材的繪畫中,他也盡最大努力去使古老的經文中的人物看起來更加真實、更加可感可觸,連他所用的明暗方法也有助於達到這個目的。他的光線並不使身體看起來優美而柔和,卻是那樣執拗而忠實地把整個奇異的場面突現出來。 《女占卜師》(圖95)是卡拉瓦喬早期的一幅油畫。此畫表現了一個風俗性的場面,那位給人看手相的吉普賽女人是來自街頭的下層人物,絲毫沒有莢化和理想化成分,那個正被看手相的青年男子的形象也是直接按畫家一個朋友的形象畫下來的。卡拉瓦喬這種大膽探索生活的作法,自然會引起一些保守派的不滿,有人攻擊他的藝術是描寫“粗野的自然人”,缺乏美和理想化。然而這卻是他藝術的真正價值所在,他正在為現實主義的藝術開闢著一個新的時代,在他的一生中,從生活到藝術,他都是一個叛逆者和革新者。 《召喚使徒馬太》(圖96)是卡拉瓦喬為羅馬路易吉·德佛朗西斯教堂作的祭壇畫。在畫面上,有兩個等身大的人物,馬太完全是一個農民的形象,好象正在吃力地寫字。由於這個人物畫得十分粗俗自然,引起了訂貨人的強烈不滿。畫面最突出的是馬太的兩隻正對著觀眾的粗大的腳。當時為官方效力的學院派理論家貝洛裡說:“馬太的形象既不具備聖徒形象的崇高。也沒有風采,這個人坐在那裡,大腿壓著小腿,特別是兩隻粗笨的腳正在吸引著觀眾。”然而卡拉瓦喬對宗教畫的理解是:應該把流浪漢、農民、漁夫引進神聖的教堂。這種精神在當時無疑是有進步意義的。卡拉瓦喬的畫風雖然遭到了來自“官方”學院派的嘲弄和反對,他依然故我,並沒有在嘲弄和攻擊中後退。卡拉瓦喬具有堅實的寫實功夫,他畫作中的人體像浮雕一樣凸起,顯得結實有力,而且,他還運用了強烈的明暗對比。用光來突出畫面上的主要部分,這就是所謂的“暗繪風格”,這種手法為倫勃朗和委拉斯貴支所繼承並加以發展。 《逃往埃及路上的休息》(圖97)是卡拉瓦喬的代表作。文藝復興是人類對現實充滿理想的時代,而17世紀是理想開始破滅、人們產生懷疑和批判的時代,卡拉瓦喬的藝術作品中就表現出這種懷疑和批判。此畫取材於《聖經》,表現聖母瑪利亞和約瑟帶著剛降生的基督,為了躲避猶太希律王的屠殺逃往埃及路上的情景。此畫風格樸實,有一種卡拉瓦喬早期作品的寧靜柔和。畫中的聖約瑟看起來象是一位普通勞動者,面孔飽經風霜,前額佈滿皺紋,卡拉瓦喬善於把這種批判精神貫穿在他的作品中。敢於懷疑在聖經上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不但不美化畫中人物,反而用現實生活中下層人物形象來表現聖徒們和聖母,實在是現實主義繪畫的開創者之一。他拋棄了繪畫中的一些“崇高風格”、裝飾因素和理想化,以其明確率真的“粗野的風格畫”宣告現實主義的到來。 《艾穆斯的晚餐》(圖98)同樣體現了卡拉瓦喬寫實的風格。畫中人物似乎直接源於生活,衣飾平樸,人物表情頗含意味,特別是左前方男子近乎猥瑣的舉止和破舊的穿著,無異於一位長期處於生活下層的農民。畫面籠罩在一種平和寧靜的棕色調子中,畫的雖然是晚餐,強調的似乎更是一種類似於平民相聚時的暢所欲言。卡拉瓦喬具有非凡的寫實能力,晚餐享用的麵包、火雞、水果無不躍然紙上,特別是晶瑩碧綠的葡萄,更是生動誘人。此畫另一個特色是卡拉瓦喬最善於運用的強烈的明暗對比,這種明暗對比營造了一種詩意的氛圍,使畫中人物少了幾分粗俗,多了幾分真實和質樸。卡拉瓦喬的這種藝術風格,同樣是後世包括現代藝術家所孜孜追求的楷模。 《丘位元的勝利》(作於1598)是卡拉瓦喬的早期作品,畫面中丘位元的形體顯得極為真實。形態自然逼真,很是清新動人,畫面洋溢著一種貼近生活的親切感。卡拉瓦喬盡力用他所撐握的技法來突出畫中人物,尤其是明暗法的運用,更為畫面增色不少。有人稱卡拉瓦喬所畫的是“粗野的自然人”,說缺乏美的理想化。然而這也正是卡拉瓦喬藝術的獨特之處。他在生活上不能合群,因為他的沒有地位而常遭人攻擊和嘲弄,他就奮起反抗,這種生活處境也造就了他那種桀傲不訓的現實主義風格。他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年僅31歲便早天,然而他卻是在美術史上永遠留芳的偉大畫家。 《基督的下葬》(圖99)是卡拉瓦喬作品中有巴洛克風格傾向的作品之一,強調動感,人物形態(如後面雙手舉起的女人)誇張。畫中人物結構嚴謹,特別是耶穌的裸體和前面老人的雙腿,飽滿有力。另外,畫中六個人緊緊集中於畫的中央,具有雕塑般的整體感。此畫的卡拉瓦喬風格是人物身上明亮的光線和背景的深暗。卡氏是最早探索光影語言的畫家。 《聖母昇天》(圖100)是卡拉瓦喬作於1605至1606年間的祭壇畫,是為聖瑪利亞.德拉·斯卡教堂而作的。在此畫中,死去的聖母瑪利亞被安排在畫面的中央,形象真實而又生動,她頭髮蓬亂,面容憔悴,好像極其疲倦地睡在一個破爛的農舍小床上,那雙光著的腳特別顯眼。聖母身旁的馬格達麗娜是一個典型的義大利農家姑娘,正悲傷地坐在一個粗笨的小木頭板凳上。在這裡,聖母的死就像一個普通農婦的死,絲毫沒有臆造和宗教氣息。聖母樸素得就像生活本身一樣。畫面上唯一的一塊稍顯得富麗堂皇的帷幕,還是按照訂貨人的要求才畫上去的,象這樣直接描繪窮苦生活的畫作,在17世紀初的義大利是不多見的,它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深厚的同情心,也反映了他那樸素唯物主義美學思想。這幅畫的明暗對比不如前期繪畫那樣強烈,人物和背景卻籠罩在柔和的自然光中,更增強了畫面的真實感。正是由於這種明顯的革新精神,此畫比其他作品遭到了更大的攻擊和詆譭,甚至訂貨主拒絕接收。魯本斯卻極力推崇此畫,勸曼都阿公爵把此畫買下來,使此偉大之作得以儲存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檀木是紅木嗎?如何鑑別黑檀木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