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20320951631

    從出生到斷奶牛犢的飼養

    以液體食物為主要飼料的新生牛犢和小奶牛與成年反芻動物不同,因為它們還只有一個胃即真胃發揮功能。當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時,食道溝閉合使牛奶避開網—瘤胃直接進入真胃。然而開始飼餵食物後,食道溝逐漸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細菌群系開始建立,且瘤胃壁開始發育,最終由於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長,小奶牛便可使用並消化纖維性飼料,觀察到2—4個月齡的小奶牛反芻即可斷定瘤胃已具有功能。隨著年輕奶牛的生長,所需要的畜欄面積和飼餵空間顯著增加。此外許多管理措施(包括疫苗接種、寄生蟲治療、人工授精、體高和體重測量等)也需要額外空間,圈養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設施應符合它們的要求並便於飼養人員工作,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畜舍特點應便於:飼餵、鋪墊草和清理衛生、動物移動和上枷套。因此儘早地提供和飼餵固體食物、創造良好環境可加速瘤胃的發育和早斷奶(5—8周齡)。

    1.瘤胃發育 直到瘤胃發揮正常功能並能維持小牛的營養所需時才可斷奶,瘤胃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揮發性脂肪酸)是瘤胃發育的刺激劑。缺乏固體食物刺激的小牛瘤胃將不發育,這一限止瘤胃發育的技術可用於飼養小肉牛。由此可見,固體食物的攝入對瘤胃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從小牛採食固體食物起,瘤胃中正常的細菌、原蟲和真菌群系就自然建立起來,雖然瘤胃中有上百種微生物黏附在飼料顆粒上,但只有十幾種微生物是主要類群。只有那些在厭氧環境下能夠發酵碳水化合物的細菌(厭氧菌)才能在瘤胃中快速生長,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特別是乙酸和丁酸)是瘤胃發育的重要刺激物。因此高澱粉飼料的攝入比粗飼料對瘤胃發育更重要。儘早飼餵高度適口性好的小牛飼料(各類穀物混合飼料)對促進瘤胃快速發育和順利透過斷奶期是十分重要的。

    2.始飼餵小牛飼料的時間 出生後4天即可餵給小牛飼料並持續喂到4個月(約到斷奶後6~8周)。出生後的頭二個星期小牛僅吃很少量的固體食物,應當設法促使小牛吃固體小牛飼料,如:①小牛飼料中應摻入糖漿或其他適口性好的營養成分;②應少量多次餵給小牛飼料以保持飼料新鮮;⑧應限制小牛吃牛奶,每天吃牛奶最多不超過其出生時體重的10%:④應在飼餵小牛飼料時提供清潔和新鮮的水,隨著飲水的增加,幹飼料的攝入也會增加;⑤在小牛喝完奶後立即將一小把的小牛飼料放在小牛的嘴邊或奶桶的底部;⑥小牛飼餵料也可用帶奶嘴的奶瓶飼餵以促進攝取。

    3.飼餵乾草和精飼料的時間 早期研究表明優質乾草和精料的混合料對瘤胃的正常發育是必須的。纖維或粗飼料的作用被認為有助於增加瘤胃容量和保持瘤胃皺摺的正常形狀。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飼餵含有足夠纖維成分的小牛飼料,則直接飼餵乾草並無優點。相反因為碳水化合物為小牛提供了瘤胃壁發育所必需的乙酸和丁酸,精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極為重要的。假如小牛飼料所含的中性洗滌纖維(NDF)少於25%,就應補給乾草,此外小牛飼料應含18%的粗蛋白,75%~80%的可消化營養(TDN),還應含有適當的維生素A、D和E。

    小牛飼料為有兩種型別:穀物性小牛飼料和全價小牛飼料。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飼料含纖維成分高(即能量較少),但兩種小牛飼料都可與喂成年牛的飼料(除尿素外)相配合,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小牛飼料適口性稍差,因而攝入量較低,斷奶前飼餵小牛飼料不需另外補充粗飼料。通常小牛飼料中的穀物成分是經過碾壓粗加工形成的粗糙顆粒。因為飼料顆粒過細不能促進瘤胃蠕動,所以碾磨過細的飼料不適合飼餵小牛,通常可在小牛飼料中加入5%的糖漿以改進適口性,當小牛每日攝入1.5~2.0千克小牛飼料時(三個月大),可改喂較便宜的精飼料混合物。

    4.斷奶 斷奶應在小牛生長良好並至少攝入相當於其體重1%的穀物性小牛飼料(小型牛500~600克,大型牛700—800克)時進行,較小或體弱的小牛應繼續飼餵牛奶,在斷奶前一週每天僅喂一次牛奶,大多數小牛可在5~8周齡斷奶,飼餵穀物性小牛飼料的小牛可能會比飼餵全價小牛飼料的小牛早斷奶幾周。四周前斷奶有較大危險並可導致高死亡率。然而八週後斷奶增加消費,原因是:①斷奶後小牛的飼料(精粗比)比牛奶或代乳品便宜;②僅喂液體食物會限制小牛的生長,小牛斷奶後如能較好地過渡到吃固體飼料(小牛飼料和粗飼料)體重會明顯增加。如上所述,在斷奶前先飼餵小牛飼料然後再補給粗飼料對於小牛的營養需求和瘤胃發育會更好。然而,應在斷奶後飼餵優質乾草或青貯飼料,飼料配方中的成分應嚴格監控特別是當飼料配方中含有玉米青貯時,斷奶後隨飼料攝入量增加,體重能夠而且應當上升到長期理想水平。6月齡時可喂精料2—2.5千克。

    科學飼養改良牛犢

    改良牛具有體型大、增重快、產肉率高等特點。但儘管改良牛有生長和發育快的遺傳性,若培養條件跟不上,獲得的遣傳性也不可能成為顯性,易出現“幼稚型牛”,甚至沒有本地牛的耐粗飼、適應性強的特點,致使改良工作前功盡棄。所以,必須做到改良與飼養並重。

    做到三定三查。三定,一是定奶溫,一般定在37℃左右;二是按牛犢大小定飼料數量。三是定時飼餵,,造成犢牛條件反射,增進食慾,促進生長。三查,即查犢牛精神狀態,查食慾情況,查糞便變化。透過三查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創造良好環境,加強牛舍衛生管理。牛舍要做到冬暖夏涼,冬季保持在10℃~15℃,夏季20℃~25℃,要做到清潔衛生,Sunny充足。

    每天進行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加食慾,加快生長髮育。1個月以內幼犢每天運動10~15分鐘;1個月以上的幼犢每天運動1~1.5小時,每天上下午各1次。

    經常刷拭畜體,搞好舍內外衛生。每月用火鹼水和來蘇兒消毒用具1次,且每次用後都要刷淨消毒。

    早期補喂植物性飼料。犢牛生長7~15天就可以補飼草。飼料要多樣化,精料、多汁飼料、青貯料要適當搭配。精料要適當,隨著幼牛的年齡增長和體重增加,逐漸增加飼料。同時補充礦物質、維生素和食鹽,保證幼畜生長髮育的需要。另外,還要給予充足的飲水,犢牛飲水不足,被毛髮焦,易患胃腸疾病。但飲水過多,易出現水中毒,便紅尿。

    早期斷奶。犢牛早日斷奶,可節省大量鮮奶,降低犢牛培育成本,節省勞力。提早補喂草料,可以促進消化器官發育,提高犢牛質量,促進瘤胃發育,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提高犢牛成活率。犢牛斷奶期為2~3月齡。早期斷奶能否成功,關鍵是給犢牛提供營養豐富的全價代乳料。當前代乳料配方很多,但必須符合含20%以上粗蛋白、7.5%~12.5%脂肪、幹物質72%~75%的要求。同時,還要在每公斤代乳料中加維生素A100IU,維生素D666IU,土黴素22毫克,礦物質3%~5%,以增強幼牛抗病能力,防止營養代謝病的發生。

    搞好防疫滅病。經常對犢牛健康情況進行觀察,注意其食慾和精神狀態。發現拉稀便、軟便並帶有惡臭現象,可往奶裡對些高粱面粥或少量濃茶水,有預防下痢作用。只有做好以上幾個環節,才能充分發揮雜交牛優勢,提高生產效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男人能生孩子,社會會有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