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發生在比利時馬斯河谷工作區。當地的煉焦、鍊鋼、電力、玻璃、硫酸、化肥等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在逆溫的條件下,於狹窄盆地的工作區近地層積累,其中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幾種有害氣體和粉塵對人體的危害極大,一週內就造成60多人死亡,以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此外,有幾千人患上了呼吸道疾病,許多家畜也染病死亡。
多諾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南邊的一個工作小城鎮——多諾拉鎮。鎮處河谷,工廠很多,大部分地區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持續有霧。大氣汙染物在近地層積累。估計其中二氧化硫濃度為0?5~2?0ppm,並存在明顯的塵粒。4天內發病者5,911人,佔全鎮總人口的43%,其中輕度患者佔15%,中度患者佔17%,重度患者佔11%;死亡17人,為平時週期的8?5倍。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二十世紀40年代初期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市。該市三面環山,市內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佔全市面積的30%。全市250多萬輛汽車每天消耗汽油約1,600萬升,由於汽車漏油、汽油揮發、不完全燃燒和汽車排氣,向城市上空排放了近千噸石油烴廢氣、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鉛煙,在Sunny照射下,生成淡藍色的光化學煙霧,其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成分,滯留在市區。光化學煙霧主要刺激人的眼、喉、鼻,引起眼病、喉頭炎和不同程度的頭疼,嚴重時會導致死亡。在1952年12月的一次煙霧中,共造成400名65歲以上老人死亡。
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12月5~8日發生於英國倫敦市。當時,英國幾乎全境為濃霧覆蓋,溫度逆增,逆溫在40~150米低空,使燃爆產生的煙霧不斷積累。塵粒濃度最高達4?46mg/m3,為平時的10倍;二氧化硫濃度最高達1?34ppm,為平時的6倍;加上三氧化二鐵的粉塵作用,生成了大量的三氧化硫,凝結在煙塵或細小的水珠上形成硫酸煙霧,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導致市民胸悶氣促,咳嗽喉痛,並造成約4,000人喪生,以45歲以上者居多,而1歲以下幼兒的死亡率也在不斷增加。事件發生後的兩個月內還陸續有8,000人死亡。英國環境專家認為,倫敦毒霧是和英國森林遭到破壞,特別是與泰晤士河兩岸森林被毀的潛在原因有關。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首次發生於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來,該市共發展了100多箇中小企業,石油冶煉和工作燃油(高硫重油)所產生的廢氣,嚴重汙染了城市空氣,整個城市終年黃煙瀰漫。全市工廠粉塵、二氧化硫排放量達13萬噸;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超出標準5~6倍;500米厚的煙霧中飄浮著多種有毒氣體和有毒的鋁、錳、鈷等重金屬粉塵。重金屬微粒與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煙霧,人吸入肺中,會導致癌症和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汙染物的能力,形成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肺氣腫等許多呼吸道疾病,統稱為“四日氣喘病”,又稱為“四日型喘息病”。1961年,四日市氣喘病大發作;1964年,四日市連續3天煙霧不散,氣喘病患者開始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殺;1970年,氣喘病患者達300多人,實際超過2,000人,其中10多人在折磨中死亡。後來,該病蔓延到全國,到1972年為止,日本全國患四日氣喘病者達6,376人。
水俁病事件
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含無機汞的工業廢水汙染水體,使水俁灣的魚中毒,人食魚後受害。1950年出現了中樞神經性疾病患者和瘋貓瘋狗。水俁灣和新潟縣阿賀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1973年兩次水俁病患者共900多人,死亡近50人,兩萬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北美死湖事件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西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每年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萬噸。其中約有380萬噸由美國飄到加拿大,100多萬噸由加拿大飄到美國。七十年代開始,這些地區出現了大面積酸雨區,酸雨比番茄汁還要酸,多個湖泊池塘漂浮死魚,湖濱樹木枯萎。
卡迪茲號油輪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國22萬噸的超級油輪“亞莫克·卡迪茲號”,滿載伊朗原油向荷蘭鹿特丹駛去,航行至法國布列塔尼海岸觸礁沉沒,漏出原油22.4萬噸,汙染了350千米長的海岸帶。僅牡蠣就死掉9,000多噸,海鳥死亡2萬多噸。海事本身損失1億多美元,汙染的損失及治理費用卻達5億多美元,而給被汙染區域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墨西哥灣井噴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南坎佩切灣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號平臺鑽機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層時,突然發生嚴重井噴,使這一帶的海洋環境受到嚴重汙染。
庫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聖保羅以南60千米的庫巴唐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於世。該市位於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進煉油、石化、鍊鐵等外資企業300多家,人口劇增至15萬,成為聖保羅的工業衛星城。企業主只顧賺錢,隨意排放廢氣廢水,谷地濃煙瀰漫、臭水橫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過敏症,醫院擠滿了接受吸氧治療的兒童和老人,使2萬多貧民窟居民嚴重受害。
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萬公頃,到1983年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積量佔同年森林生長量的21%多,先後有80多萬公頃森林被毀。這種枯死病來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亞國家公園,由於酸雨的影響,幾乎每棵樹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樅樹相繼枯死,全州57%的松樹病入膏肓。巴登符騰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樅、松綠得發黑而得名,是歐洲著名的度假勝地,也有一半樹染上枯死病,樹葉黃褐脫落,其中46萬畝完全死亡。漢堡也有3/4的樹木面臨死亡。當時魯爾工業區的森林裡,到處可見禿樹、死鳥、死蜂,該區兒童每年有數萬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驚世界的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發生。午夜,坐落在博帕爾市郊的“聯合碳化殺蟲劑廠”一座存貯45噸異氰酸甲酯貯槽的保安閥出現毒氣洩漏事故。1小時後有毒煙霧襲向這個城市,形成了一個方圓25英里的毒霧籠罩區。首先是近鄰的兩個小鎮上,有數百人在睡夢中死亡。隨後,火車站裡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霧擴散時,居民們有的以為是“瘟疫降臨”,有的以為是“原子彈爆炸”,有的以為是“地震發生”,有的以為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一週後,有2,500人死於這場汙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這一汙染事故中,有15萬人因受汙染危害而進入醫院就診,事故發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還以每分鐘一人的速度增加。這次事故還使20多萬人雙目失明。博帕爾的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因事故性汙染而造成的慘案。
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
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發生在比利時馬斯河谷工作區。當地的煉焦、鍊鋼、電力、玻璃、硫酸、化肥等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在逆溫的條件下,於狹窄盆地的工作區近地層積累,其中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幾種有害氣體和粉塵對人體的危害極大,一週內就造成60多人死亡,以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此外,有幾千人患上了呼吸道疾病,許多家畜也染病死亡。
多諾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南邊的一個工作小城鎮——多諾拉鎮。鎮處河谷,工廠很多,大部分地區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持續有霧。大氣汙染物在近地層積累。估計其中二氧化硫濃度為0?5~2?0ppm,並存在明顯的塵粒。4天內發病者5,911人,佔全鎮總人口的43%,其中輕度患者佔15%,中度患者佔17%,重度患者佔11%;死亡17人,為平時週期的8?5倍。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二十世紀40年代初期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市。該市三面環山,市內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佔全市面積的30%。全市250多萬輛汽車每天消耗汽油約1,600萬升,由於汽車漏油、汽油揮發、不完全燃燒和汽車排氣,向城市上空排放了近千噸石油烴廢氣、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鉛煙,在Sunny照射下,生成淡藍色的光化學煙霧,其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成分,滯留在市區。光化學煙霧主要刺激人的眼、喉、鼻,引起眼病、喉頭炎和不同程度的頭疼,嚴重時會導致死亡。在1952年12月的一次煙霧中,共造成400名65歲以上老人死亡。
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12月5~8日發生於英國倫敦市。當時,英國幾乎全境為濃霧覆蓋,溫度逆增,逆溫在40~150米低空,使燃爆產生的煙霧不斷積累。塵粒濃度最高達4?46mg/m3,為平時的10倍;二氧化硫濃度最高達1?34ppm,為平時的6倍;加上三氧化二鐵的粉塵作用,生成了大量的三氧化硫,凝結在煙塵或細小的水珠上形成硫酸煙霧,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導致市民胸悶氣促,咳嗽喉痛,並造成約4,000人喪生,以45歲以上者居多,而1歲以下幼兒的死亡率也在不斷增加。事件發生後的兩個月內還陸續有8,000人死亡。英國環境專家認為,倫敦毒霧是和英國森林遭到破壞,特別是與泰晤士河兩岸森林被毀的潛在原因有關。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首次發生於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來,該市共發展了100多箇中小企業,石油冶煉和工作燃油(高硫重油)所產生的廢氣,嚴重汙染了城市空氣,整個城市終年黃煙瀰漫。全市工廠粉塵、二氧化硫排放量達13萬噸;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超出標準5~6倍;500米厚的煙霧中飄浮著多種有毒氣體和有毒的鋁、錳、鈷等重金屬粉塵。重金屬微粒與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煙霧,人吸入肺中,會導致癌症和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汙染物的能力,形成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肺氣腫等許多呼吸道疾病,統稱為“四日氣喘病”,又稱為“四日型喘息病”。1961年,四日市氣喘病大發作;1964年,四日市連續3天煙霧不散,氣喘病患者開始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殺;1970年,氣喘病患者達300多人,實際超過2,000人,其中10多人在折磨中死亡。後來,該病蔓延到全國,到1972年為止,日本全國患四日氣喘病者達6,376人。
水俁病事件
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含無機汞的工業廢水汙染水體,使水俁灣的魚中毒,人食魚後受害。1950年出現了中樞神經性疾病患者和瘋貓瘋狗。水俁灣和新潟縣阿賀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1973年兩次水俁病患者共900多人,死亡近50人,兩萬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北美死湖事件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西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每年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萬噸。其中約有380萬噸由美國飄到加拿大,100多萬噸由加拿大飄到美國。七十年代開始,這些地區出現了大面積酸雨區,酸雨比番茄汁還要酸,多個湖泊池塘漂浮死魚,湖濱樹木枯萎。
卡迪茲號油輪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國22萬噸的超級油輪“亞莫克·卡迪茲號”,滿載伊朗原油向荷蘭鹿特丹駛去,航行至法國布列塔尼海岸觸礁沉沒,漏出原油22.4萬噸,汙染了350千米長的海岸帶。僅牡蠣就死掉9,000多噸,海鳥死亡2萬多噸。海事本身損失1億多美元,汙染的損失及治理費用卻達5億多美元,而給被汙染區域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墨西哥灣井噴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南坎佩切灣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號平臺鑽機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層時,突然發生嚴重井噴,使這一帶的海洋環境受到嚴重汙染。
庫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聖保羅以南60千米的庫巴唐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於世。該市位於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進煉油、石化、鍊鐵等外資企業300多家,人口劇增至15萬,成為聖保羅的工業衛星城。企業主只顧賺錢,隨意排放廢氣廢水,谷地濃煙瀰漫、臭水橫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過敏症,醫院擠滿了接受吸氧治療的兒童和老人,使2萬多貧民窟居民嚴重受害。
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萬公頃,到1983年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積量佔同年森林生長量的21%多,先後有80多萬公頃森林被毀。這種枯死病來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亞國家公園,由於酸雨的影響,幾乎每棵樹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樅樹相繼枯死,全州57%的松樹病入膏肓。巴登符騰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樅、松綠得發黑而得名,是歐洲著名的度假勝地,也有一半樹染上枯死病,樹葉黃褐脫落,其中46萬畝完全死亡。漢堡也有3/4的樹木面臨死亡。當時魯爾工業區的森林裡,到處可見禿樹、死鳥、死蜂,該區兒童每年有數萬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驚世界的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發生。午夜,坐落在博帕爾市郊的“聯合碳化殺蟲劑廠”一座存貯45噸異氰酸甲酯貯槽的保安閥出現毒氣洩漏事故。1小時後有毒煙霧襲向這個城市,形成了一個方圓25英里的毒霧籠罩區。首先是近鄰的兩個小鎮上,有數百人在睡夢中死亡。隨後,火車站裡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霧擴散時,居民們有的以為是“瘟疫降臨”,有的以為是“原子彈爆炸”,有的以為是“地震發生”,有的以為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一週後,有2,500人死於這場汙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這一汙染事故中,有15萬人因受汙染危害而進入醫院就診,事故發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還以每分鐘一人的速度增加。這次事故還使20多萬人雙目失明。博帕爾的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因事故性汙染而造成的慘案。
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