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弟、皇子皆封國,謂之親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皇太子諸子併為郡王。親王之子承恩澤者亦封郡王,諸子封郡公。其嗣王、郡王及特封王子孫承襲者,降授國公。……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唐六典。
親王是一種爵位制度,唐代主要分封給皇帝的兄弟和兒子,大臣、將領封爵沒有給親王爵的,最高也是郡王爵,比如安祿山是東平郡王。
唐代皇帝兄弟、兒子,除了太子以外,一般都封親王。親王王爵能傳給下一代,被傳的人稱嗣王。
親王的職場地位
親王班爵正一品,是在整個精英級別中,除了皇帝、太子之外的天朝第三等級。
但親王的班次在三公之下。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都是正一品,親王也是正一品,不過上朝時,位在三公之後。
關於親王與三品以上官員的關係,曾經有過一個討論。貞觀的時候,有一個叫王珪的人上奏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了,還要給親王行禮,這是不對的。唐太宗不爽了,說:“難道你們就這樣高貴,我的兒子就這樣低賤?”魏徵說:從古到今,親王的班次都在三公之下。如今三品官都是陛下您的肱骨和八座的前輩,要給親王行禮,就是不合適。於是太宗也就下詔同意了,三品官不必給親王行禮。
親王的住所
親王開府,開府以後就不住在宮裡了。在李隆基以前住到宮外的某處,李隆基以後在十王宅專門建立了王爺們居住的宅子,所有不在宮裡住的親王都搬到這裡住。
親王的僚屬
親王開府,理論上是有自己的府邸和辦公機構,有自己屬僚和政客。親王府機構主要有親王府、親王親事府、親王帳內府和親王國。
親王府是親王官邸,是政務性的機關,負責親王有關的政務。官員主要有:
傅:一人,從三品
諮議參軍事:一人
友:一人
文學:從六品上,二人
東閣祭酒:從七品上,一人
西閣祭酒:從七品上,一人
長史:從四品上,一人
司馬:從四品下,一人
掾:正六品上,一人
屬:正六品上,一人
主簿:從六品上,一人。史:二人
記室參軍事:從六品上,二人。史:二人
錄事參軍事:從六品上,一人。錄事:從九品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功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食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戶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騎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法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士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參軍事:正八品下,二人
行參軍:從八品上,四人
典籤:從八品下,二人
以上這些官僚和職務,有的是輔佐親王怎樣成為一個合格的王爺,包括治理事物的能力、文學修養等等各方面;有的是禮儀指導;有的是保證親王府政務正常運營的事務性職務。
在親王府任職幕僚,也是一些人進入仕途、逐漸升職的一條途徑。
親事府和帳內府是負責親王宿衛、扈從的軍務機構。
親王親事府職務: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執仗親事十六人,正八品上;親事三百三十三人。
親王帳內府: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府一人,史一人。帳內六百六十七人。
親王國,可以看作親王封土時代的遺留,管理親王采邑、食封和租稅等事情。機構官吏設定:
國令:一人,從七品下
大農:二人,從八品下
尉:二人,正九品下
丞:一人,從九品下
錄事:一人
府:五人
史:十人
典衛:八人
舍人:四人
食官長:一人,丞:一人
廄牧長:二人,丞:二人
典府長:二人,丞:二人
親王在朝廷或地方兼任一定的職務,如尚書,在地方一般被封為什麼節度大使、都督,但大多是遙領、遙監,並不實際到任。定期比如歲末,地方會把自己遙領的名冊呈遞給他,算是他對自己任職機構的管理,但也只是看下名冊,是個程式而已,沒有實際的管理活動。
親王食封
唐代親王已經不領封土。分給親王的食邑只是計量單位,並無沒有土地。例如按照舊唐書職官志的記載,親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這個一萬戶就是個虛數,並不是真的有一萬戶的稅收,只是對應親王等級的規定而已。
真正給親王帶來好處的是食實封。唐前期,一般親王食封800戶,也有達到1000戶的。高宗以後,武則天生的親王都超過了這個數量規定。例如相王(睿宗李旦)食邑3000戶,唐中宗恢復唐的國號後,他食邑到5000戶,其他親王也多在1000戶以上。後來李隆基對食邑制度進行改革,規定親王食封2000戶,最多不能超過3000戶,並把食封的租庸調改為先交到朝廷,再劃撥到各親王。子孫繼承食封的,食封減少1/5。
親王的婚姻
親王同皇帝一樣,實行一妻多妾制。
正妻是王妃,必從出身高貴、世家大族中選擇外貌和才能高的女兒做。即使不是位極人臣的大官和功勳卓著的武將,也是地位較高或出身較好的文臣武將。
按照唐人結婚年齡,親王一般在十七八或二十歲左右正式納妃結婚。但在這之前親王一般已經有若干媵妾,並且有孩子了。
冊妃、迎娶有一套嚴格的禮儀程式,包括怎麼冊封,怎麼提親問名,怎麼迎娶,穿什麼衣服,怎麼拜見皇帝、皇后,都有規定。具體可參見《開元禮》的規定。
除了有一個大老婆,親王按規定,還可以有兩個孺人,為正五品;十個媵,為正六品。其他宮女姬妾若干,都沒有品級,但親王一定要人當自己的小老婆,朝廷也不會有什麼禁止。
親王的子孫
親王的兒子,按規定嫡子會被封為郡王,特別受到皇帝喜歡的也會封郡王。其他庶子封郡公,從五品上。親王死後,他的爵位可以世襲,世襲者稱為嗣王。
親王的女兒,封縣主,視同正二品,但跟正經的二品差點。
親王的地位
親王的活動主要是宮廷鬥爭。因為親王也是皇帝的兒子,所以他們也會想著自己可能當皇帝,於是親王與太子的關係比較緊張。
但進行奪嫡鬥爭的一般是長子和寵妃生的兒子,因為只有這兩種親王在太子位不保的時候,才最可能被立為新太子,其他的親王就不要妄想。除非朝廷已經變成了宦官說了算,宦官到十王宅像挑白菜似的捉一個親王當皇帝,才不管你是誰生的。
所以,唐代的大部分親王也只能對皇帝晨昏定省,安分守己地在自己的小宅子裡吟詩作畫就行了,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安享天年。親王要是野心太大,貿然站隊,參與到不該參與的政治鬥爭中,下場就會比較慘。
【皇兄弟、皇子皆封國,謂之親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皇太子諸子併為郡王。親王之子承恩澤者亦封郡王,諸子封郡公。其嗣王、郡王及特封王子孫承襲者,降授國公。……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唐六典。
親王是一種爵位制度,唐代主要分封給皇帝的兄弟和兒子,大臣、將領封爵沒有給親王爵的,最高也是郡王爵,比如安祿山是東平郡王。
唐代皇帝兄弟、兒子,除了太子以外,一般都封親王。親王王爵能傳給下一代,被傳的人稱嗣王。
親王的職場地位
親王班爵正一品,是在整個精英級別中,除了皇帝、太子之外的天朝第三等級。
但親王的班次在三公之下。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都是正一品,親王也是正一品,不過上朝時,位在三公之後。
關於親王與三品以上官員的關係,曾經有過一個討論。貞觀的時候,有一個叫王珪的人上奏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了,還要給親王行禮,這是不對的。唐太宗不爽了,說:“難道你們就這樣高貴,我的兒子就這樣低賤?”魏徵說:從古到今,親王的班次都在三公之下。如今三品官都是陛下您的肱骨和八座的前輩,要給親王行禮,就是不合適。於是太宗也就下詔同意了,三品官不必給親王行禮。
親王的住所
親王開府,開府以後就不住在宮裡了。在李隆基以前住到宮外的某處,李隆基以後在十王宅專門建立了王爺們居住的宅子,所有不在宮裡住的親王都搬到這裡住。
親王的僚屬
親王開府,理論上是有自己的府邸和辦公機構,有自己屬僚和政客。親王府機構主要有親王府、親王親事府、親王帳內府和親王國。
親王府是親王官邸,是政務性的機關,負責親王有關的政務。官員主要有:
傅:一人,從三品
諮議參軍事:一人
友:一人
文學:從六品上,二人
東閣祭酒:從七品上,一人
西閣祭酒:從七品上,一人
長史:從四品上,一人
司馬:從四品下,一人
掾:正六品上,一人
屬:正六品上,一人
主簿:從六品上,一人。史:二人
記室參軍事:從六品上,二人。史:二人
錄事參軍事:從六品上,一人。錄事:從九品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功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食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戶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兵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騎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法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士曹參軍事:正七品上,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參軍事:正八品下,二人
行參軍:從八品上,四人
典籤:從八品下,二人
以上這些官僚和職務,有的是輔佐親王怎樣成為一個合格的王爺,包括治理事物的能力、文學修養等等各方面;有的是禮儀指導;有的是保證親王府政務正常運營的事務性職務。
在親王府任職幕僚,也是一些人進入仕途、逐漸升職的一條途徑。
親事府和帳內府是負責親王宿衛、扈從的軍務機構。
親王親事府職務: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執仗親事十六人,正八品上;親事三百三十三人。
親王帳內府: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府一人,史一人。帳內六百六十七人。
親王國,可以看作親王封土時代的遺留,管理親王采邑、食封和租稅等事情。機構官吏設定:
國令:一人,從七品下
大農:二人,從八品下
尉:二人,正九品下
丞:一人,從九品下
錄事:一人
府:五人
史:十人
典衛:八人
舍人:四人
食官長:一人,丞:一人
廄牧長:二人,丞:二人
典府長:二人,丞:二人
親王在朝廷或地方兼任一定的職務,如尚書,在地方一般被封為什麼節度大使、都督,但大多是遙領、遙監,並不實際到任。定期比如歲末,地方會把自己遙領的名冊呈遞給他,算是他對自己任職機構的管理,但也只是看下名冊,是個程式而已,沒有實際的管理活動。
親王食封
唐代親王已經不領封土。分給親王的食邑只是計量單位,並無沒有土地。例如按照舊唐書職官志的記載,親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這個一萬戶就是個虛數,並不是真的有一萬戶的稅收,只是對應親王等級的規定而已。
真正給親王帶來好處的是食實封。唐前期,一般親王食封800戶,也有達到1000戶的。高宗以後,武則天生的親王都超過了這個數量規定。例如相王(睿宗李旦)食邑3000戶,唐中宗恢復唐的國號後,他食邑到5000戶,其他親王也多在1000戶以上。後來李隆基對食邑制度進行改革,規定親王食封2000戶,最多不能超過3000戶,並把食封的租庸調改為先交到朝廷,再劃撥到各親王。子孫繼承食封的,食封減少1/5。
親王的婚姻
親王同皇帝一樣,實行一妻多妾制。
正妻是王妃,必從出身高貴、世家大族中選擇外貌和才能高的女兒做。即使不是位極人臣的大官和功勳卓著的武將,也是地位較高或出身較好的文臣武將。
按照唐人結婚年齡,親王一般在十七八或二十歲左右正式納妃結婚。但在這之前親王一般已經有若干媵妾,並且有孩子了。
冊妃、迎娶有一套嚴格的禮儀程式,包括怎麼冊封,怎麼提親問名,怎麼迎娶,穿什麼衣服,怎麼拜見皇帝、皇后,都有規定。具體可參見《開元禮》的規定。
除了有一個大老婆,親王按規定,還可以有兩個孺人,為正五品;十個媵,為正六品。其他宮女姬妾若干,都沒有品級,但親王一定要人當自己的小老婆,朝廷也不會有什麼禁止。
親王的子孫
親王的兒子,按規定嫡子會被封為郡王,特別受到皇帝喜歡的也會封郡王。其他庶子封郡公,從五品上。親王死後,他的爵位可以世襲,世襲者稱為嗣王。
親王的女兒,封縣主,視同正二品,但跟正經的二品差點。
親王的地位
親王的活動主要是宮廷鬥爭。因為親王也是皇帝的兒子,所以他們也會想著自己可能當皇帝,於是親王與太子的關係比較緊張。
但進行奪嫡鬥爭的一般是長子和寵妃生的兒子,因為只有這兩種親王在太子位不保的時候,才最可能被立為新太子,其他的親王就不要妄想。除非朝廷已經變成了宦官說了算,宦官到十王宅像挑白菜似的捉一個親王當皇帝,才不管你是誰生的。
所以,唐代的大部分親王也只能對皇帝晨昏定省,安分守己地在自己的小宅子裡吟詩作畫就行了,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安享天年。親王要是野心太大,貿然站隊,參與到不該參與的政治鬥爭中,下場就會比較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