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翱翔145405232
-
2 # dmy1698
其實是人的本性,沒有永遠親疏遠近的親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人是自私的,總會選擇對己利益最大化的那邊。老人意味著累贅、負擔。孩子意味著希望、依靠。(如果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有些人還不如畜生)
-
3 # 永遠141491128
一開始,小孩天真可愛啊,又沒有生存能力,一顆糖,一件玩具,他都能得到很大的滿足。父母到老了之後各種疾病,還要面對死亡。兒女已經各種無能為力了,深知每個人都要走到這一步。
-
4 # 冰天雪影19
這個問題我曾經無數次問過自己,為什麼可以對子女那麼捨得出錢出力,一切都把最好的給子女。但是對父母,為什麼會有所保留呢?對子女可以傾其所有,對父母(無關生死的時候)卻做不到呢?
我們可能都知道,父母疼孩子,這是天性。父母不捨得吃,不捨得穿,把最好的給子女,在孩子眼裡,覺得父母不需要太多,父母無所不能。久而久之,子女就忽略了父母的所求,所需。認為父母花不了多少錢吧。
但是在關鍵時候,比如父母身體健康出了問題的時候,做子女的都會甘願付出吧。
-
5 # 小菊阿姨
沒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所謂的上疼下是真心。
而下疼上(父母)也是真心,畢竟父母養育了孩子。但如果子女結婚後就得看經濟狀況。如果孩子自身難保,即使想疼愛父母,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疼愛父母也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
-
6 # 高家莊505
這個問題是正常的,是不能反過來的。1、上輩已受過上上輩的疼愛,如果在受到下輩的疼,是得了雙輩的疼,下下輩沒人疼會絕種的,因為是自然的延續。2、看低階動物的本性,也是往下疼,基本不存在往上疼。3、對於以上問題,人這個高階動物搞出了個道德規範,去限制那些不遵重疼愛上輩的人,叫著不孝順。也算是高階動物人的文明吧。
-
7 # 奇寓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媽常說的,一代代的人愛都是像水一樣往下流,而不會倒著流、
1,首先,強者疼愛弱者,大人疼愛小孩,這是天倫,也是規律。一個嬰幼兒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毫無反抗能力,必須要首先接受父母的疼愛和滋養才能生存,長大,成年。
2,請不要人為下輩不會疼上輩。本身這個問題的設定理解就要正確。也許下輩對上輩的疼愛本身就和長輩對下輩的疼愛形式,需求不一樣。父母愛孩子,其實孩子也用最深的愛在愛著父母。
3,上輩對下輩的愛是疼愛,保護,付出、但是對於上輩來說,需要的是下輩的尊重,失去勞動能力後的照料。
4,由於很多人不懂愛,不會教育子女,也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過錯誤,走過彎路,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導致孩子成年後對父母的冷漠。
5,其實父母之愛本身就是無私的。一個強大健康的父母。有足夠的能力照顧好自己。對於子女只有祝福,80歲了也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追求孩子的回報了。
好的健康的上輩下輩關係,其實一直都是你無私的養育我,我永遠的尊敬你。
-
8 # 兩隻黃鸝逗井蛙
兩代之間愛的付出,像江水一樣總是不會一直往上噴湧而是向下彙集,愛的付出都是一代代的往下傳遞,這是生物繁衍進化的基本規律。雖然生物界能照顧上一代的只有人類,沒有任何其他生物可以做到如此,這是人類之所以飛速進步的社會、文化和道德的力量和因素。但是同樣也沒有任何其他生物撫養後代上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心血。人類並沒有擺脫這種規律,因為這仍然根植於人類和族群的基因之中。既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創新使然,也是人類在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約束力上,養老之所以總是微弱於撫幼的根本原因(相應的兩個表面原因是: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加,不可避免的病痛越來越多,感性上老人和子女雙方的痛苦和焦慮越來越多,幸福和平靜越來越少,理性上時間特別是金錢的投入越來越多,延續生命的希望越來越小)。新生常有不期而遇的幸福和驚喜,老去僅剩擺脫不了的憂傷和遺憾。在尤為特殊的當代,人到中年的兄弟姐妹幾個共同照顧老人,還要精心培育代價不小的獨苗,等他們壯年不再,誰來照顧他們呢?因此,不要苛求子孝超越母恩,不必譴責人性與天性,不需常懷愧疚和傷感。想象我們美化的堯舜禪讓的上古理想,裡面的禪讓之後堯舜不也是逍遙匿蹤於自然之中,是不是有點類似新老更替的這種境遇呢。國家和社會會用法律和道德來約束和懲罰出格的棄老虐老行為,支援並承擔扶老敬老的部分責任。但是,對於所有人來說,更應該用超然的心態看待自身和後代,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用一生的力量和積澱,去造化自己最後的一次幸福,那就是善終。
-
9 # 五更六出
我已經70了,用一個老人的思維簡單說幾句。人為什麼都往下疼,不僅當父母的,做爺爺奶奶的也是往下疼,一是人性使然(動物也是如此)二是小輩更需要關懷,不疼長不大。再說上疼的問題,老和死都是必須的,下輩無論怎樣疼上輩也改變不了什麼,多活幾天與少活幾天意義不大。疼下不疼上反應了對待生和死的態度,無須論是非。初日東昇朝氣勃勃,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
10 # 鄢光乾
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的劣根性。
無論是否是自己的親人,都希望他們對自己最大利益化。當我們還很小的時候,都特別依戀父母,那是因為自己還不能獨立,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而只有父母對我們最好,而我們也是父母所生,父母當然就會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地對我們好,這也是人性使然。而當我們也長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也就像父母對待我們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而父母也老了,從客觀上來講,我們就可以離開父母生活得很好了。反而父母需要我們贍養照顧。而從人性弱點來說,照顧老人無論是在體力還是精神壓力來說,都比照顧自己生的小孩的困難要大得多。從最大利益化的角度來說,當父母年老了,其利益已經趕不上自己的孩子了。當然這種說法好像有點大逆不道,但事實上人性劣根性確實如此。
另一方面,作為人性來說,都有這樣的認知:總是感覺自己生的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所以愛孩子就等於愛自己。這就是為什麼自己生的孩子無論怎麼樣都不覺得噁心,都是喜歡和深愛著的。而對自己的父母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只覺得自己的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他們的生命的延續,他們可以毫無保留毫無怨言的對我們無私心的好,但我們就做不到像對自己的孩子那樣對父母,只覺得是責任,報答生養我們的責任。
其實,人類都是這麼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都是視自己孩子如生命,而對自己父母為責任,有些不孝之子甚至視自己父母為包袱,想棄之而後快。但我想說的是,愛你自己孩子沒有錯,但要對自己父母最起碼要盡到責任,不要要求有好多的孝心,只要做到內心無愧,還有就是不要讓父母在世時太傷心絕望就好。另一方面,即使你不孝,不想對父母盡責任,但我們至少要給孩子做個榜樣,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對老人要有孝道,他才會耳目濡染,當我們老了之後孩子們也會對我們好的。
總之,人性就是這樣,有很多劣根性。但我們還是要克服一些不好的個性,要對老對小都要盡責任。
回覆列表
應該是上.下疼〈父母、子女〉是平等的。但是在一些人的行為中還是偏重於疼子女,因為子女越長越可愛,越健康。而老父母的形像越來越老化,疾病越來越多。古人云:病長無孝子。久而久之孝心就消失或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