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黃河,既是一條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母親二字本身就包含著豐厚的人文內涵。所以,對黃河旅遊區的開發,應把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統一起來思考,儘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結合。只有如此,我們開封的黃河旅遊區才能顯示出個性並獨具魅力。
黃河為什麼是母親河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境內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奮鬥和繁衍在黃河流域。在數千裡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裡。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週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誌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裡。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裡。
在中國歷史上,人們除了覺得黃河是一個祝福,也覺得它是一個詛咒。因此,黃河有中國的驕傲和中國的痛這兩個別名。在歷史記錄當中,這些資訊首次出現在602年,直到現在。河流的所經區域已經有5次關於方向的大轉變。黃河現在的流經是從1897年的最後一次變化而產生的。
黃河的黃色是由於河裡的泥沙引起的。過往幾百年的淤泥淤積,令河水流在周圍的農地上面。因此,洪水對於居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歷史上有很多村莊被洪水破壞的例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黃河對兩岸居民有很大的影響,既有好處,也有壞處。但無論如何,黃河一直養育了很多華人,所以華人又稱黃河為“母親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炎黃兒女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之樹綿延不斷的根!俗話說:"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流域優良的自然環境,才促進了中原文化的不斷髮展,併為世人稱道。然而,今天的黃河早已沒有往日的風采,"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肥沃良田變成了貧瘠、水分缺乏、洪澇災害頻繁的不毛之地。
1、問題
水土流失
幾千年來,許多地區由於濫墾、濫牧、濫伐等惡性開發,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嚴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中國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5.6%,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土高原竟達到90%。黃河在上中游地區,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由於黃土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嚴重,造成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黃河洪水威脅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其根源就是黃河中游的水土流失。與水災一樣,黃河流域的旱災,也存在著災情重、頻率高的特點。
水資源供需矛盾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將更加嚴峻。2010年缺水40億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億立方米,2050年缺水160億立方米。水資源的奇缺,使大多數河流每年大部分時間內乾枯,甚至出現黃河斷流現象。
水汙染
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點河段,符合標準的二、三類水質河長僅佔38.7%,四類水質河長佔20.1%,五類和劣於五類水質河長佔41.2%。隨著黃河流域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廢汙水排放量將持續增加,據預測,2010年黃河流域廢汙水排放量將會超過65億噸,同時,面汙染也有進一步擴大之勢。如不採取治理措施,黃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質有可能全部劣於五類水質標準。
有一首《新保衛黃河》:
風在吼,沙在叫,
黃河斷流了,黃河斷流了,
河東山崗萬丈焦,
河西河北森林砍了,
萬山叢中水土流失真不妙,
母親之河欲哭無淚憔悴了。
揮起鐵鎬鋼鍬,
快快植樹種草。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2、治理措施
保衛母親河,就必須改善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
黃河中上游地區還耕於林是一條必由之路。自然界本應是和諧統一的,植物生長離不開水資源,而水資源的保護離不開植被。很顯然,要解決大西北嚴重缺水的困境,出路只有植樹造林。控制黃河等水系的水土流失,減免風沙危害,建立農業的良性生態環境,具有深遠意義。
加快建設中游下游的水利樞紐工程,進一步提高黃河的水沙調節能力。
在上中游,已修建了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和小浪底4座。在黃河下游,除三門峽水利樞紐,還修建了伊河陸渾水庫和洛河故縣水庫,以及"引黃濟青"、"引黃入衛"等跨流域調水工程。為緩解黃河"水荒",未來十年間,國家將在黃河流域全面推行節水技術和措施,包括對黃河灌區進行大規模節水改造、嚴格限制高耗水重汙染專案,還將於2010左右開弓建設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為黃河補水。同時,還將加強水資源統一排程和管理,實行計劃用水和用水定額管理。
保護母親河行動
“保護母親河行動”以保護哺育中華民族和一方人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及其它主要江河為主題,透過舉全團之力,廣泛動員各級團組織和廣大青少年,充分吸納社會資源,建設“保護母親河工程”、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周(日)”活動、建立“保護母親河基金”,在“母親河”流域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倡導和樹立綠色文明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推動國家生態工程建設,為母親河更好地造福於中華民族和實現全球性生態平衡作貢獻。
“保護母親河工程”是“保護母親河行動”的核心。先期規劃從1999年開始,利用5年的時間,主要在黃河、長江及其它主要江河流域國家重點生態工程治理區,建設100萬畝以上綠化工程。實行工程造林、專案管理。工程統一名稱,即“保護母親河工程**專案”。嚴格按專案科學設計,透過申報審批制確定專案。全國重點工程應在國家計劃發展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確定的重點生態工程治理區,以及地方政府規劃的造林綠化區內選項,由縣級以上(含縣級)團委、林業部門申報,經同級政府和省級“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機構同意,報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審批。各地也可確定當地的重點工程,並由當地領導小組負責規劃實施。所有專案均按工程組織實施,強化管理。同時,積極探索資助貧困農戶植樹,推動鄉村林業發展等其它實施方式。全國重點工程採用按比例團組織資助、國家林業局等部門專項投資、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含縣級)政府匹配資金的辦法,落實建設資金。地方重點工程的建設資金由各地團組織、綠委、林業、青基會與當地有關部門協調落實。各級綠委辦可從公民義務植樹綠化費中切塊支援工程建設。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黃河,既是一條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母親二字本身就包含著豐厚的人文內涵。所以,對黃河旅遊區的開發,應把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統一起來思考,儘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結合。只有如此,我們開封的黃河旅遊區才能顯示出個性並獨具魅力。
黃河為什麼是母親河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境內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奮鬥和繁衍在黃河流域。在數千裡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裡。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週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誌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裡。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裡。
在中國歷史上,人們除了覺得黃河是一個祝福,也覺得它是一個詛咒。因此,黃河有中國的驕傲和中國的痛這兩個別名。在歷史記錄當中,這些資訊首次出現在602年,直到現在。河流的所經區域已經有5次關於方向的大轉變。黃河現在的流經是從1897年的最後一次變化而產生的。
黃河的黃色是由於河裡的泥沙引起的。過往幾百年的淤泥淤積,令河水流在周圍的農地上面。因此,洪水對於居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歷史上有很多村莊被洪水破壞的例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黃河對兩岸居民有很大的影響,既有好處,也有壞處。但無論如何,黃河一直養育了很多華人,所以華人又稱黃河為“母親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炎黃兒女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之樹綿延不斷的根!俗話說:"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流域優良的自然環境,才促進了中原文化的不斷髮展,併為世人稱道。然而,今天的黃河早已沒有往日的風采,"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肥沃良田變成了貧瘠、水分缺乏、洪澇災害頻繁的不毛之地。
1、問題
水土流失
幾千年來,許多地區由於濫墾、濫牧、濫伐等惡性開發,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嚴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中國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5.6%,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土高原竟達到90%。黃河在上中游地區,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由於黃土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嚴重,造成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黃河洪水威脅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其根源就是黃河中游的水土流失。與水災一樣,黃河流域的旱災,也存在著災情重、頻率高的特點。
水資源供需矛盾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將更加嚴峻。2010年缺水40億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億立方米,2050年缺水160億立方米。水資源的奇缺,使大多數河流每年大部分時間內乾枯,甚至出現黃河斷流現象。
水汙染
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點河段,符合標準的二、三類水質河長僅佔38.7%,四類水質河長佔20.1%,五類和劣於五類水質河長佔41.2%。隨著黃河流域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廢汙水排放量將持續增加,據預測,2010年黃河流域廢汙水排放量將會超過65億噸,同時,面汙染也有進一步擴大之勢。如不採取治理措施,黃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質有可能全部劣於五類水質標準。
有一首《新保衛黃河》:
風在吼,沙在叫,
黃河斷流了,黃河斷流了,
河東山崗萬丈焦,
河西河北森林砍了,
萬山叢中水土流失真不妙,
母親之河欲哭無淚憔悴了。
揮起鐵鎬鋼鍬,
快快植樹種草。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2、治理措施
保衛母親河,就必須改善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
黃河中上游地區還耕於林是一條必由之路。自然界本應是和諧統一的,植物生長離不開水資源,而水資源的保護離不開植被。很顯然,要解決大西北嚴重缺水的困境,出路只有植樹造林。控制黃河等水系的水土流失,減免風沙危害,建立農業的良性生態環境,具有深遠意義。
加快建設中游下游的水利樞紐工程,進一步提高黃河的水沙調節能力。
在上中游,已修建了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和小浪底4座。在黃河下游,除三門峽水利樞紐,還修建了伊河陸渾水庫和洛河故縣水庫,以及"引黃濟青"、"引黃入衛"等跨流域調水工程。為緩解黃河"水荒",未來十年間,國家將在黃河流域全面推行節水技術和措施,包括對黃河灌區進行大規模節水改造、嚴格限制高耗水重汙染專案,還將於2010左右開弓建設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為黃河補水。同時,還將加強水資源統一排程和管理,實行計劃用水和用水定額管理。
保護母親河行動
“保護母親河行動”以保護哺育中華民族和一方人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及其它主要江河為主題,透過舉全團之力,廣泛動員各級團組織和廣大青少年,充分吸納社會資源,建設“保護母親河工程”、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周(日)”活動、建立“保護母親河基金”,在“母親河”流域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倡導和樹立綠色文明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推動國家生態工程建設,為母親河更好地造福於中華民族和實現全球性生態平衡作貢獻。
“保護母親河工程”是“保護母親河行動”的核心。先期規劃從1999年開始,利用5年的時間,主要在黃河、長江及其它主要江河流域國家重點生態工程治理區,建設100萬畝以上綠化工程。實行工程造林、專案管理。工程統一名稱,即“保護母親河工程**專案”。嚴格按專案科學設計,透過申報審批制確定專案。全國重點工程應在國家計劃發展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確定的重點生態工程治理區,以及地方政府規劃的造林綠化區內選項,由縣級以上(含縣級)團委、林業部門申報,經同級政府和省級“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機構同意,報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審批。各地也可確定當地的重點工程,並由當地領導小組負責規劃實施。所有專案均按工程組織實施,強化管理。同時,積極探索資助貧困農戶植樹,推動鄉村林業發展等其它實施方式。全國重點工程採用按比例團組織資助、國家林業局等部門專項投資、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含縣級)政府匹配資金的辦法,落實建設資金。地方重點工程的建設資金由各地團組織、綠委、林業、青基會與當地有關部門協調落實。各級綠委辦可從公民義務植樹綠化費中切塊支援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