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痛點歷史

    明代朱元璋統一天下之後,為了統一思想,禁錮人民的思想,貞潔禮教之風越發強烈。但是隨著政權的日益穩固,統治者對思想的控制日趨放鬆,思想被壓制久了,突然放鬆後成井噴式爆發,逐漸導致失控。新老矛盾衝突,新老思想衝突,如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各種矛盾體在文藝方面最明顯的體現出來。

    每一個朝代,對思想等壓制久了,一旦有一個點鬆懈就會湧現出來。如果統治者過於盤剝百姓,那就會有生存不下去的人造反,如陳勝吳廣,如朱元璋,如劉邦項羽,如李自成等等。如果對文化壓抑久了就會從文學方面迸發出各種優秀,隱身內涵的作品,這就是為什麼這三本名著作者到現在還存疑的原因,也可能是作者真的不敢自己署名的原因。

  • 2 # 董子豪

    四大名著有三本是明朝作家寫的,這三本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當時的誕生背景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首先是政治上的穩定,明朝兩百多年間基本上都是和平時期,長期的和平,人們才能專注於其他事情,政治上的和平穩定是明朝小說繁榮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試想,如果天天打仗,都在想著逃命,誰還想著寫小說呢?寫的小說又給誰看呢?

    第二,明朝經濟發達,從世界角度看,明朝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明太祖即位後,減輕賦稅,休養生息,所以發展迅速,經濟繁榮昌盛,人民能吃飽肚子,才能閒下功夫來做別的事情,根據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上來看,也是如此。人們有錢了,不為生計而煩惱,才有時間去享受文化,去創造文化。所以繁榮的經濟,也是明小說繁榮的又一基礎條件。

    第三,受到宋元時期通俗文學發展的影響,宋朝通俗文化-話本小說和元朝的雜居劇本不斷髮展,也為明朝小說的繁榮也是奠定了基礎。

  • 3 # 李老根2017

    《明代:三大文學名著誕生的歷史背景》

    中國四部偉大的文學名著,除《紅樓夢》寫作於大清乾隆年間,其它的《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均產生於明代初年和中後期。

    其中,《水滸傳》前七十回,《三國演義》的寫作構思,還在元末就進行了。只不過明以前的《水滸》前傳書稿,是以話本的形式在社會上和民間流傳。

    明朝一三六八年立國前後,朱元璋在應天府做了皇帝,《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兩大師徒作者施耐庵,羅貫中,還處在逃亡的浪跡天涯之中。

    只是由於蘇杭的鹽商軍閥張士誠胸無大志,施耐庵和他的太原弟子羅貫中才拂袖離開張士城的幕府而流落江湖,因而未看到朱元璋滅了江西強人陳友諒,又來各個擊破蘇卅王,打敗張士誠時,一道逮了他們作俘虜。

    所以曾生活在蘇卅的施耐庵和羅貫中,不僅是軍閥張士誠的舊人,而且還曾是有很高級別地位的幕府謀士。他們曾為張士誠謀劃過怎樣聯合陳友諒,方國珍打敗朱元璋,與呉王爭奪天下的戰爭出過力。

    後來,由於天下初定,國家需要人才。在得到軍師劉伯溫的推薦,施耐庵仍不願出山為大明皇帝做官,據傳他還被朱元璋抓了關押起來。

    雖說在戰亂年間,文士們各投其主,站錯隊的人不止施耐庵師徒,沒有必要都一一追究。但找個藉口抓起來嚇唬嚇唬,沒什麼不可以。

    於是在劉伯溫的主意下,施耐庵,羅貫中既然不願給朱元璋做官,但在著書立說上,就不能不顧忌其文學創作的政治傾向了。

    為了自保,施耐庵創作了水滸後傳,把梁山一百單八將,從造反的強盜,寫成受朝庭招安的將領,為皇帝徵方臘,去打南方不替天行道的強盜。老朱才放過了他們。這就是我們讀梁山英雄時,為何會有一部《水滸》,又有另一部《水滸全傳》。

    因為《水滸》寫作於元未,天下都在反抗元朝的統治。施耐庵,羅貫中都是江南十八條扁擔起義的張士誠農民起義軍一員。而天下都在反抗元朝,就像水滸梁山的義軍反抗北宋。所以《水滸》作為前傳,是歌頌農民起義軍的。它原本只有七十回的篇目,寫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就完書了。

    而《水滸全傳》的後幾十回,是明朝得了天下後,施耐庵既然不肯為朱元璋所用,那就抓起來,新帳老帳一塊兒算。為了出獄,得到老朋友劉伯溫的暗示,施耐庵才以嫻熟的功力,增寫了一部後傳。總算嚮明朝認輸,表明了擁護正統的立場和態度。

    因此幾百年後魯迅先生評價《水滸傳》時,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一三七一年,明洪武三年,施耐庵在江蘇興化一個偏闢的鹽湖蘆花蕩裡隱居死去,羅貫中一邊整理老師的《水滸全傳》出版付印,一面創作《三國演義》,創作傾向改為尊劉貶曹。

    在陳壽《三國志》裡,曹操是作為正面人物記載的。可是出於政治保命需要,羅貫中反過來把尊劉貶曹當作了創作方向。否則他活不了。

    所以今天的人們總有爭論,說《三國演義》創作有漏洞,作家的政治觀點有問題。其實就不必為難羅貫中了。《水滸傳》的改寫和《三國演義》政治傾向的創作傾向,都有他們一個小文人的難處。任何人均不可與強大的封建國家機器死瞌和硬扛。

    那就是:誰說文學藝術須為政治服務,為統治階級服務,只是近代社會的事?古代亦然。古代作家也須考慮正統階級的統治需要。

    此外,另一部神話小說《西遊記》,作者吳承恩雖也是讀盡天下之書,一目十行的江南大才子。但他也是畢生都在科舉之路上掙扎,都是想在官場上發展,實現為官願望,做一個忠臣孝子,立德,立言,立名計程車大夫。

    可是,由於考取功名的科舉之路太過曲折,屢試不第而見識官場和世道的黑暗和不公。做大事業的理想,追求,抱負實現不了。才閉門著書。

    可是寫什麼?直言統治階級官場的黑暗,寫重重疊疊的官僚制度惡人當道,人鬼橫行於朝庭和廟堂之上嗎?顯然不敢,也沒膽量。

    於是根據他從小就飽讀野史趣聞,志怪小說的長期積累,他只好選擇神魔妖怪,進行立名後世的創作。這樣《西遊記》的故事就產生了。

    在《西遊記》裡,玉皇大帝是好的,佛祖是好的,唐和尚是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負,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的。可大大小小的妖魔鬼怪,掌握實權的各級官吏,卻始終是攔路虎。

    所以,吳承恩的《西遊記》,表面寫神鬼誌異而真正的創作動機,也是在借鞭韃丒類,要盡力維護玉皇大帝,佛祖所代表的正統階級統治的。因此一部一百二十回的著作,無不尊玉帝的天庭為正統,也是為皇權服務的。

    因此,明代社會之所以出現這些文學鉅著,主要是中原剛剛才從飽受外族,蒙古統治者的制度下解放出來。明朝需要一個安定的政治環境來複歸華夏正統文化。

    作家們悟到了這一點,也就順應了當下的歷史潮流。要想將自己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負借創作活動反映出來,不能不順應明代大一統的政治需要。這幾部文學作品才能得以面世。

    這,就是三部偉大作品創作時期的大致歷史背景!它們的涎生,表明明代社會已經有了資本主義民主主義思想的初步萌芽。

    知識分子著書立說的思想,已經不僅停留在藏之名山,自娛自樂的隱士的精神介面,文學須為社會服務。不管深藏多少用心,須得過正統君主和封建統治這一關,才能讓作品問世。

    於是明代的文化星空,說書,小說,唱本,才得以繁榮起來。文學開始以正統階級的教化方式走入民間,而不再以詩,詞,歌,賦的文體一家獨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媒介素養?它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