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進擊的胖子
-
2 # a小哥
蚊香&香爐
沈復曾在《童趣》中寫道:“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古人很早就知道煙霧可以用以驅蚊,比如艾草燃燒產生的煙就可以祛避蚊蟲,艾草製成的艾絨和艾條透過燃燒還對疾病有治療作用
-
3 # 趣史雜談
很多人小時候都見過一種東西,蚊帳。其實在古代就有了蚊帳了,這也是古人防止蚊蟲叮咬的一種重要的手段,人不出去,蚊子進不來,這一招果然妙啊。
除了蚊帳之外,皇家一般是用香比較多一些。我們在看一些宮鬥劇的時候裡面就有很多種香。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古人真奇怪,好好的空氣你不呼吸你偏偏要點香,其實人家古代人也是迫不得已啊。人家又沒有花露水,電蚊拍之類的工具,蚊子厭惡這些香的問道,他們點香自然可以使得蚊子不敢靠近,這樣,就免去了叮咬之苦。但是像小說裡面說的香裡面加麝香這是純屬扯淡,根本就沒那個技術。
農村人自然點不起香,不過農村的法子確實最靈的。那就是點艾草,相信很多農村出來的孩子都知道你,艾草的驅蚊效果那絕對是一流的,很多中國的農村即使到了現在還在用艾草驅蚊。除了驅蚊之外,艾草還能驅除毒蛇毒蟲,用處也是頗多了。
還有就是古人隨身攜帶的香囊,裡面的東西也是有驅蚊的功效的,比如薄荷,藿香,紫蘇之類的中藥,攜帶在人的身上,蚊子一靠近就聞到這些它們接受不了的味道,自然就不會打擾了。後來,香囊不僅是驅蚊之物,更是姑娘給心愛男子的定情之物。
看來小小的蚊蟲也是害苦了古人啊,祖先的高招趕緊收藏起來,說不定野外探險的時候就用上了。
-
4 # 戲說清明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嘈然欻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聽者惑。露花滴瀝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此詩作於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間劉禹錫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馬時期。雖然劉是在暗諷腐朽官僚的狠毒,但也描寫了當時蚊子的可怕。
所以古人對蚊子的防禦也是絞盡腦汁,有如下幾個方法:
1.煙燻
用煙燻也是古人驅蚊的一種不錯的選擇。用扇子無法徹底驅趕蚊子,只好選用艾草燻蚊子。燃燒艾草驅蚊在民間很常用。明朝方孝孺在《蚊對》裡記載:讓童子拔一束蒿草點著,煙勢濃烈,左右揮動,繞床數匝,逐蚊出門。
另外也有點“蚊香”驅蚊的。宋代《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應算是較早的“蚊香”了。
2.蚊帳
掛蚊帳的歷史是較為久遠的。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了“翠紗之幬”,使蚊子不得入內。《詩經》中有:“肅肅宵征,抱衾與裯。”“裯”即為蚊帳。
對於古時窮人,即使是借錢也要弄一張床帳,以之御蚊,“夏多蚊,貧無幬,傭債為作幬”,“幬”即蚊帳。掛蚊帳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仍然是很多家庭的防蚊首選。
3.香囊
許多香囊中的藥材也具有驅蚊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這就相當於把“風油精”戴在了身上。香囊香包,醒腦明目,讓人倍感舒適,驅除蚊蠅之外,也成了文人雅士的時尚裝飾品。
4.養青蛙
古人於大水缸裡養青蛙,蚊子愛陰涼,一飛進來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5.驅蚊花草
古人常在庭院種一些驅蚊草、豬籠草、藿香、薰衣草、夜來香……夏夜乘涼,既能享受沁人肺腑的花香,又能防蚊子的侵擾。
-
5 # 不做標題黨的秦夏
每當被蚊子咬,又痛又癢,還不能撓 ,這時,就會發出心底的吶喊,天吶,為何會有蚊子這種完全百害而無一用的傢伙!“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萬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熱。”一到夏天,又到那了不敢出門的季節,特別像西安這種城市,40多度的高溫,出門感覺呼吸都困難,像要窒息一樣,若不是空調續命,這種城市已無法生存,但更可惡的是,蚊子,這個不咬你,聽到聲音就讓你心煩意亂,欲除之而後快,小編經常大半夜起來滿屋子打蚊子,只要打擾我睡覺,雖遠必誅!
那麼,蚊子並不是新生產物, 這個臭名昭著的傢伙,存在地球上的時間並不比我們短,我們現在可以利用蚊帳,各種蚊香,電蚊拍,公園裡也安裝了驅蚊器,蚊子的處境,可謂是越來越艱難了,那麼在古代,人們是如何驅蚊的呢?
我們學過一篇文章,沈復的童趣,其中一段,“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夏天的蚊子真的超級噁心,嗡嗡的聲音如雷聲一樣,我把他們想象成鶴,抬著頭看它們,脖子都有些僵硬了,把蚊子放到蚊帳中用煙燻它們,我看著他們飛著叫著,拍手稱快!)果然,看著蚊子死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透過這段我們已經知道,這個時候已經有蚊帳與蚊香了,那麼更早些的時候呢?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相較於沈復和蚊子玩耍相比,劉禹錫就有要和蚊子大幹一場的勢頭,原來唐朝的蚊子也如此招人恨。
明朝方孝孺在《蚊對》裡記載:讓童子拔一束蒿草點著,煙勢濃烈,左右揮動,繞床數匝,逐蚊出門,也就是,在睡前用蒿草先用煙燻一下,同蚊香的原理一樣。
回覆列表
首先是氣味驅趕法,這種方法和我們今天點蚊香的原理很相似,都是利用蚊子對某些味道的反感來驅趕他們。
具體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燃燒艾草和蒿草來驅趕蚊子,人們發現蚊子對這兩種植物後的味道十分反感,於是在野外收集一些艾草和蒿草,並將他們放在Sunny下曬到沒有水分,再將它們編織成一條條的草繩來燃燒。這種方法南宋詩人陸游就用過,他曾經在詩歌中這樣描述:“澤國故多蚊,承夜籲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清朝的蒲松齡也曾經在他所寫的《驅蚊歌》中提到這種方法。除了用艾草對蚊子進行驅趕,民間也會在端午節期間用雄黃酒驅蚊。
第二種就是佩戴香囊。人們將藿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有驅趕蚊蟲效果的藥物縫到精緻的香囊中,佩戴在身上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可以移動的蚊香。由於香囊本身不僅擁有驅除蚊蟲的作用,上面縫製的圖案也可以展現他們的獨特品味,自然也就受到文人們的青睞。
其次是將蚊子與自己隔離,最典型的就是我們最常見的蚊帳和搖扇。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就已經發明瞭這種方法來驅逐蚊子。人們用蚊帳罩住自己的床鋪或桌子,蚊子就無法飛到人的身邊進行叮咬了。搖扇子則是透過扇扇子形成的小氣流,讓蚊子不得不飛走,但古代文人們用它們的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收效甚微。
最後一種就是滅殺蚊子,方法有蚊子燈和滅蚊缸。蚊子燈是透過蚊帳內放上一盞側面開著一扇小窗的燈,當燈點燃時,蚊蟲就會被燈內的熱氣吸進去。滅蚊缸就是水缸裡養青蛙,喜歡陰涼的蚊子只要飛進水缸裡就會成為青蛙的一頓飽餐。
這些方法中,驅趕蚊子的香囊、燃燒藥草和養驅蟲草都是現在蚊香的雛形,蚊帳和搖扇我們現在還在使用,而蚊子燈和滅蚊缸這兩種,就只能佩服古人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