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禾顏閱車
-
2 # 西蜀雪山
當今吉利汽車的行車品質,做工質感以及外觀完全不亞於同等級的合資品牌,而且配置也遠高於合資品牌,價效比超高。我駕駛過的吉利繽越,星越以及領克,真的讓人刮目相看。所以吉利衝進三甲一點都不奇怪。
-
3 # 汽車兄弟
面對中國產汽車的迅猛發展,其實很多合資汽車品牌早就已經做出應對了,不僅僅是通用,連一直穩居國內市場銷量冠軍的大眾也在積極應對,其實要面對中國產汽車的挑戰,應戰的方式無非就是兩個方面。
首先要知道中國產汽車為什麼能夠發展那麼迅速,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產汽車的價格相對比較親民,而且價效比較高,這就讓很大一部分買不起合資車或者覺得合資車配置太低的消費者選擇了中國產車。
其次要知道中國產車的不足之處在哪裡,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除了吉利之外,其它的中國產汽車品牌的技術和質量水平跟合資車之間還是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並且中國產汽車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都是不如合資車的。
知道了以上兩點,其實合資車就比較容易阻擊中國產車了。
首先,合資車需要做的就是降價或者推出一些售價較低的車型,通用和大眾都有很好的例子,通用把Excelle和雪佛蘭拿出來打壓中國產車,比如Excelle和CAVALIER的售價都已經降到和中國產車相同的水平。大眾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好,比如把Jetta專門拿出來做低價車,來打壓中國產車。
第二點,合資車對於國內汽車市場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十幾年前,很少有合資汽車品牌會重視國內市場,因為只要隨便引進一款車,就能賣得很好,但是現在已經不能這樣做了,所以很多合資品牌都加快了技術升級和新車投放速度,比如大眾和通用在最近幾年的新車投放和換代速度都比較快,技術更新也很快。
多說一句,其實就算合資車做出了積極應對,其實現在也已經來不及了,畢竟中國產車已經發展得非常強勢了,吉利都已經擠進前三,而且吉利在技術方面的水平也已經不輸給合資車了,再加上華人的民族情懷,中國產車的發展勢必會越來越好。
-
4 # 星車市
上汽從產品佈局上和吉利已經有一定的差距了,吉利在產品的務實上有明顯的優勢,不是說產品好壞,只是從產品數量上而言。
回覆列表
【導語:乘聯會發布的資料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吉利汽車以140070輛的銷售成績超過上汽通用的127701輛,擠進銷量榜三甲成為探花。排在上汽通用之後的東風日產,銷量也達到了125545輛,逼近了位列第四名的上汽通用。雖然吉利進三甲並不能代表整個自主品牌在中國車市的現狀,事實上今年以來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但對長期位居第一陣營的上汽通用來說,已經到了必須應戰的關鍵時刻。】
乘聯會官網釋出的11月份中國汽車市場銷量資料顯示,11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93.7萬輛,環比增5.1%,但同比跌4.1%,今年1-11月累計銷量達1856.3萬輛,同比下滑7.9%,降幅有所收窄。南北大眾分享了冠亞軍,一汽-大眾以超20萬輛的銷量及4.9%同比增長奪冠。自主品牌吉利汽車以超14萬輛的銷量及1.1%同比增長反超上汽通用擠進前三,創造了中國汽車品牌近年來的月度銷量的最好成績。
雖然這並不是吉利汽車第一次晉級三甲,2018年6月,吉利汽車曾以3359輛的微弱銷量優勢位列探花。但這次,吉利汽車領先了上汽通用12369輛。處於產品切換陣痛期的上汽通用該如何應戰?
儘快消化轉型期陣痛
北美通用目前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略收縮,從印度到歐洲,通用都在進行戰略撤退。而主要的資源被投向了無人駕駛Cruise專案。雖然軟銀和本田對這個專案也進行了注資,但維繫無人駕駛是數以百億計的美元投入,使得通用在傳統燃油車專案上的投資受到不小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全新平臺和車型的開發,不過,這個轉型期的陣痛也是當前福特面臨的困境,在汽車企業轉型的大趨勢面前,汽車巨頭們的戰略選擇必然會影響到現有的業務。
而沒有了歐寶汽車,不僅意味著通用退出了歐洲市場,更是讓通用失去了一個可靠的中高階車平臺的研發中心。通用之前的雙君一寶都曾誕生在歐寶主導的平臺上,而中高階車的研發向來不是美華人的強項,他們更為擅長的是皮卡和中大型SUV車型的開發。所以當前上汽通用能夠依靠的就是泛亞來支援持續新車的投放。
如今的吉利汽車在沃爾沃的支援下,量產了針對不同市場的幾個不同平臺。整個研發體系從整車設計還是整車平臺上,都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吉利基於這些整車平臺,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的新車。單純從產品開發能力上來說,有沃爾沃平臺支援的吉利研發團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比泛亞遜色多少。尤其是在諸如駕駛輔助、車內空氣質量、整車安全方面,得到沃爾沃真傳的吉利,有了足以和國內任何一家合資企業叫板的能力。
反觀泛亞,目前可以自主開發的也就僅侷限於A級車的平臺,一旦到中高階車甚至更高的平臺,泛亞的技術能力則需要進一步充實。據傳在積極研發SPA2平臺的沃爾沃準備在合適的時機,將SPA平臺轉讓給吉利。那彼時吉利汽車 就將用一個豪華汽車品牌的平臺,來征戰國內汽車市場。這對上汽通用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
理順三大品牌關係補齊譜系空白
眼下,從凱迪拉克XT6以及別克昂克旗,上汽通用已經或者正在不斷將三大品牌的中大型SUV引入到國內並進行中國產。對當前的上汽通用來說,集中資源做好幾款精品車型比多車型戰略可能更為重要。目前的Excelle並不具備再向Lavida和Sylphy挑戰的資本,而全新LEVIN、COROLLA以及Sagitar對其的衝擊更大;雪佛蘭,自老款Cruze之後,需要新的爆款車型來點燃;SUV領域的ENVISION,需要解決及時換代問題;明年,上汽大眾的Viloran就要上市,這對別克的支柱GL8是個不小的考驗。
新能源汽車,也是上汽通用繞不過的一道坎。新能源市場目前的格局比之前更為複雜,即有合資企業的集體崛起,也有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群體爭奪,擁有更為成熟的體系、更好的技術積累以及更為完善的供應鏈以及製造空間的上汽通用需要在產品定位上重新考量。
補齊車型之外,理順三大品牌的關係最為關鍵。之前凱迪拉克的大幅終端折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與別克品牌的傾軋,而別克和雪佛蘭之間定位的些許重疊和模糊,也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終端混亂。拉低雪佛蘭品牌對於上汽通用來說覺得得不償失。但正是之前定位更低的雪佛蘭,造就了一個合理的產品價格區間。而如今相互交織的車型,會讓上汽通用在規劃到後期折扣方面,每一次都是一個高難度操作。在一汽大眾下沉“Jetta”取得較好效果的時候,上汽通用是不是也在後悔當初拔高雪佛蘭呢?
點評:
吉利對上汽通用的反超,並不意味著自主品牌在國內車市的崛起。除了吉利、長城、長安等少數幾家自主品牌車企外,包括力帆、眾泰、華晨在內的大部分自主品牌都面臨非常巨大的挑戰,被邊緣化的態勢非常明顯。誰的體系能力強,誰就能掌握今後生存與否的主動權。而這個體系能力的第一步,就是產品研發。回過神來的上汽通用,如果可以開發出像當年那樣的爆款車型,不僅可以穩固第一集團,甚至可以向失去多年的冠軍寶座發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