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甜筒的樹懶
-
2 # 步驚雷37
蘇為對德防禦戰線好看點(強迫症晩期)拿塊好地跟芬蘭換。芬蘭人不幹,然後開打,芬蘭國力不行最終屈服,蘇聯如願以償,然並卵,不但開盤讓德狂虐,還加了個志在復仇的芬蘭。
-
3 # 紅色海棠zcj
蘇芬戰爭爆發於二戰初期,蘇聯為了拱衛邊境,防禦德國,欲以二倍面積土地交換芬蘭靠海部分土地和數個小島,同時再租借部分土地。親西方的芬蘭政府也在防備蘇聯,所以拒絕了蘇聯的要求。蘇聯為此尋找藉口發起了對芬戰爭,在損失了巨大的情況下慘勝,割取芬蘭土地達到了目地。
-
4 # 二戰英雄連
芬蘭原來是沙俄的,但是沙皇兼認芬蘭國王。十月革命之後,沙皇被幹死了。芬蘭就乘機獨立出來,但芬蘭的領土離列寧格勒很近,蘇聯就計劃用北極圈裡的一些荒地以2比1的比例換芬蘭的領土讓,芬蘭離列寧格勒遠一些。但芬蘭不幹,蘇聯正好利用德軍攻打波蘭分了不少波蘭土地,又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就準備挾勝威攻打芬蘭。
-
5 # 戰略論
蘇芬戰爭的起因很簡單,就是蘇聯為了保護其在波羅的海方面的側翼,取得對波羅的海方面緩衝地區的戰略控制,蘇聯的戰略緩衝區已經推進到了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而芬蘭地區已經威脅到了這些緩衝區側後方,蘇聯害怕一旦同德國的戰事爆發,芬蘭會站在德國一方,這樣會讓蘇聯西部的緩衝作用大大降低,甚至失效。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蘇聯在吞併了波蘭的東部和波羅的海三國後,戰略緩衝區已經大大西移,但是這一戰略緩衝區有自己的弱點,它的北面是波羅的海,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沒有確保這個海域制海權的實力,而芬蘭又和德國走的比較接近,如果芬蘭的國境距離蘇聯的列寧格勒最近只有30公里,這意味著在芬蘭邊境部署的重炮都可以打到列寧格勒,如果德軍以芬蘭為跳板進攻蘇聯,那麼在西部地區的蘇軍主力將會面臨被切斷後路的危險,所以蘇聯必須擴寬北翼的戰略緩衝並控制芬蘭灣,以加強蘇聯的戰略安全。在南翼同樣是這樣,羅馬尼亞的國境線也深深的戰略插入了波蘭東部地區的側後方,蘇聯也對羅馬尼亞提出領土要求,以消除這個威脅,拉直戰線。
至於戰爭的結果嘛,芬蘭這種小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抵擋蘇聯這個巨國的入侵的,儘管芬蘭軍隊給予了蘇軍以慘重的打擊,但是自己的軍隊實在是太弱小了,兵力消耗殆盡,不得不選擇和蘇聯和談。最終芬蘭完全接受了蘇聯的條件。
-
6 # 魚兒讀書會擺尾
在歷史上有一段時期,蘇聯曾經有16個加盟共和國。
這個加盟共和國於1940年3月31日成立,於1956年7月16日合併撤銷,在歷史只存在了16年,它就是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56年7月16日,蘇聯宣佈撤消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制,將其併入原本同一行政級別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並改名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
同樣在芬蘭也存在著一個卡累利阿地區。實際上這是一個被戰爭分裂為兩部分的地區,俄羅斯的卡累利阿共和國所在地區被稱為東卡累利阿,被視為芬蘭文化的發源地。但是自19世紀後,這一地區就一直控制在俄華人手中。
十月革命前,芬蘭是沙皇俄國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同時是芬蘭大公。十月革命爆發後,芬蘭獨立。蘇俄表面上支援芬蘭獨立,暗中卻輸出革命,導致芬蘭獨立後不久就爆發了內戰。芬蘭政府軍總司令曼納海姆將軍組建政府軍發動了反攻。曼納海姆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不將芬蘭以及白卡累利阿從列寧的軍隊中解放出來,我的劍絕不插回劍鞘。所謂白卡累利阿就是處於俄國統治下的東卡累利阿。後來芬蘭在德國的支援下,打敗了蘇俄支援的芬蘭赤衛隊,但是由於德國與蘇俄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芬蘭仍舊沒能收復東卡累利阿地區。
1920 年兩國簽署了《多爾帕特和約》。在和約附屬的一項單獨宣告中,蘇維埃政府保證將東卡累利阿組建成蘇維埃國家的一個自治區並“享受民族自決權利”。但是芬蘭激進主義分子並不滿意這一合約,仍舊設法謀求東卡累利阿的迴歸。
1939年二戰爆發。斯大林計劃建立“東方戰線”抵禦納粹德國的侵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不惜動用武力逼迫芬蘭為其提供海軍基地,交換一部分領土,以保障其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地區的安全。11 月30 日,蘇聯不宣而戰,陸、海、空軍向芬蘭發動全面進攻,芬蘭史上稱之為“冬戰”的蘇芬戰爭正式爆發。
1940年3 月初,芬蘭戰敗。兩國簽訂了《莫斯科和約》。和約規定,“整個卡累利阿地峽同維堡,維普里灣及其島嶼,拉多加湖的西北岸,包括卡基薩爾米、素爾塔互拉、蘇日雷維諸鎮,芬蘭灣中的一些島嶼,馬爾卡日爾維以東的領土,包括古拉雅米城,以及雷巴契和斯來特尼半島的一部分……應包括在蘇聯領土內”。3月31日,蘇聯將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升格為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將祖國“芬蘭”加入其國名中,並將奪來的芬蘭領土併入該加盟共和國,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
“冬戰”後蘇聯力圖在芬蘭獲得更多權利,還試圖插手芬蘭內政外交,在這種情況下,芬蘭開始向納粹德國靠攏。1941 年6 月22 日納粹德國借道芬蘭向蘇聯發動進攻,6 月25 日蘇聯軍隊轟炸芬蘭。芬蘭首相宣佈芬蘭與蘇聯進入戰爭狀態。芬蘭史上稱之為“續戰”的蘇芬第二次戰爭開始。芬蘭政府宣佈1940 年割讓給俄國的各地區將重新併入芬蘭。同時,吞併東卡累利阿成為了芬蘭領導人戰時明確的目標。
1941 年7 月初芬蘭軍隊在曼納海姆的指揮下對蘇聯進行了反擊,穿越了蘇芬邊界。曼納海姆在演講中呼籲:“士兵們,你們即將踏上的土地浸透了我們民族的鮮血和痛苦。你們勝利解放卡累利阿的偉業會帶給芬蘭幸福的未來。”在曼納海姆將軍演講的激勵下,芬蘭軍隊收復了“冬戰”後失去的土地以及東卡累利阿的大部分地區。
1944年6 月9 日蘇聯開始在卡累利阿反攻。7 月,芬蘭軍隊退回到“冬戰”結束時的戰線,蘇聯停止進攻。“續戰”後,東卡累利阿地區得而復失。同年9 月19 日芬蘭作為戰敗國與蘇聯在莫斯科簽訂停戰協定和臨時和約,將有爭議的地區劃給了蘇聯。1947年2 月6 日,芬蘭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割地、賠款的《巴黎和約》。明確了東卡累利阿以及東部沿海的領土是蘇聯的領土。
蘇聯解體後,卡累利阿問題成為了俄芬兩國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1992 年,俄總統葉利欽宣告卡累利阿仍然是俄羅斯的。2000 年6 月,芬蘭總統塔裡婭·哈洛寧首次訪問俄羅斯。在哈洛寧訪問期間,弗拉基米爾·普京在迴應芬蘭記者提出的有關卡累利阿的問題時稱:“繼續這樣的討論十分危險。”塔裡婭·哈洛寧在普京的陪同下踏上了卡累利阿土地,這是二戰後芬蘭總統首次得到這樣的權利。2001 年9 月,普京訪問芬蘭時,記者再次就俄羅斯是否有意歸還部分蘇聯侵佔的卡累利阿向普京發問。普京在此問題上立場依舊:“改變邊界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芬蘭國內有很多組織和個人在關注卡累利阿問題。“芬蘭卡累利阿聯盟”、“支援卡累利阿”和“卡累利阿俱樂部”等芬蘭激進派組織積極宣傳“卡累利阿問題”,並向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2011年“支援卡累利阿”組織領導人韋科·薩克西甚至在芬蘭國內發起倡議,宣稱將卡累利阿歸還給芬蘭符合歐盟的所有法規。
回覆列表
領土爭端咯……
蘇聯死了好多人,最後搶地成功。
芬蘭死人少一些,被強迫簽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