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郝瓜瓜

    現在題目越來越難,很多學生智商很高,老師被問住是常有的事情,如何化解尷尬又不丟老師的威嚴了,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首先要誇獎表揚這個提問題的學生,先問他有沒有合理正確的解答方法。

    2.如果學生沒有,自己也短時間沒有合理解題方法,可以告訴全班同學,這個題目非常好,很新穎,下去大家可以好好探討下,下節課踴躍發表自己的解題思路,老師也回去給大家想一個好的解題方法。

    3.如果自己回去和其他老師探討也沒有一個合理解題思路,下節課可以在班上問下有沒有同學解出來了,如果沒有,可以明確告訴全班同學這個題目超出了老師能力。倡導大家好好學習,考出優異成績,上一個好大學,學習更多的知識。

    老師不是神,也有很多不懂的東西,不要認為學生出題難倒了自己就不好正面面對,勇於承認錯誤,並用自己的不會倡導大家好好學習,同學也會尊重你。為人師表,不會就是不會,不懂得去學習,做一個表率,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

  • 2 # 空中一片雲

    課堂上被學生問住怎麼辦?我相信有些老師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被學生問住,作為老師如果答不出來,有些老師可能覺得很丟臉,有失自己作為老師的面子和威嚴。仔細想想,所謂“要給學生一杯水,你得有一桶水” ,哎,真是丟人丟大了。

    我認為,作為老師,這種想法大可不必。老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主要是起著傳道、解惑、授業的作用。但並不是學生所有的“惑”,老師都能解決的。畢竟老師也不是神,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古今內外,沒有一個人能夠全部都有所瞭解。何況是老師?

    就算學生問的是老師教學範圍內的問題,老師一時答不上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一時答不上,老師也不要因此而氣餒,可以大方地跟學生講實話,然後讓大家一起探討解決。我覺得這樣的解決方法會好一些,既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化解課堂的尷尬。

    為了避免出現被學生問住,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努力:

    二、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要提高自己的閱讀量,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面。也可以主動與他人多交流溝通,探討對事物的看法,這樣也能增長很多見識。

    三、對於問住老師的學生,老師要表揚他。學生能問出難住老師的問題,說明這個學生的思維能力不一般,千萬不能因為被問住而遷怒於學生,要不然就是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了。表揚學生的同時,作為老師,也要激發其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起來思考遇到的問題。那麼,很多難題應能迎刃而解了。

  • 3 # 鄭州創奇超級記憶講師

    不敢回答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出錯。針對這一點,在提問之前可先激勵學生,用“可以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來替代“說出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擔心出錯的心裡就會消除。然後,點一個平時積極性較低的同學,讓學生重複一遍老師提出的問題,由於這個時候只是重複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容易出錯,學生緊張的心裡就會得到放鬆。學生重複了之後,再給予適當的鼓勵,可以是一個肯定的眼神,也可以口頭上表揚學生聲音洪亮或者語言流利,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就會信心增強。在問題回答完之後,不管學生答的是對還是錯,都應該先對學生做出肯定在給予評價。如果學生回答得較好,應當給予表揚,如果答得不滿意,應該給與提示,引導學生自己答出正確答案。

    另外,榜樣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榜樣,前進路上的標杆:一個好的榜樣,就是最好的宣傳,最好的激勵,尤其這個榜樣就在你,我,他身邊。我們班級雖然現在已經是五年級了,但我仍在進行一些必要的獎勵辦法,隔一段時間都會提出一個新的競爭目標。比如說:競爭升旗手、競爭值日班長、競爭文明、衛生監督員……怎樣競爭呢,在作業、課堂回答問題、課前準備等方面,只要做得好,就得到一個“一級棒”的印章。特別是上課回答問題,回答幾次就蓋幾個印章,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程度不好的學生也會積極思考,最起碼稍微容易一些的問題他是可以回答的。這樣其實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雖然這種方法低年級用的比較多,但我覺得適合班級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記得每一次碰到學生家長他們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今天你舉手了嗎?”有時,孩子會繪聲繪色地講述她在課堂上的精彩發言;有時,孩子會就某個問題講班內同學誰誰誰怎麼說;有時,她會很委曲地說,我總是舉手,可老師總不請我。

    他們為什麼要關注孩子課堂上的發言呢?作為老師的我,從自己的教學中領悟到,孩子如果能在課堂上積極發言,說明孩子對課堂學習很投入;如果孩子能經常在課堂上發言,說明孩子與老師的關係很融洽,這種融洽是老師和學生對學習成果期望的一種默契,而這種默契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所以,除了孩子的作業以外,課堂發言是最能反映孩子在校學習情況的指標。

    我想,課堂是師生互動生成的,而互動生成必定要靠師生交流才能有效完成。交流主要靠語言,如果沒有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提出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是無法實現交流的,只能是老師一言堂。所以,重視課堂中學生的發言,就是希望學生經常地、及時地把自己的學習體驗、學習成果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表達出來,與老師、與同學交流。這樣的課堂是老師所期待的。因此,關注課堂發言確是教師應有的視角。現在課堂中學生髮言的狀況,讓我感到困惑。其中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不經意間,會形成教師只與少數學生交流,而其他同學充當聽眾角色的尷尬局面。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會提出很多啟發式問題,但總會被一些很願,也很能表現的學生搶先回答,他們成了課堂中經常發言的活躍分子。有時,教師會有意地注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但問題是其他的學生往往不積極舉手,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即便舉手了,站起來交流時,也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本沒法用流暢的語言來表達。這些學生就會被看成是不會動腦,沒有動腦,不願參與,不善參與的學生。因此,老師調整了一時間後,又不自覺地只與少數學生交流了,這一過程會顯得不知不覺。

    (2)透過家長反饋,知道學生開始關注自己的發言是否令自己滿意。有時他們怕講得不夠完整,有時他們怕講得不夠精彩;有時他們會感到自己的發言不一定正確而寧願不舉手發言。少數原來積極表現的學生還會因為問題的簡單而不屑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些學生有時還會看一些人的起勁而在嘴角流露出一點不屑的笑意。此時,我們往往會用個別談心,用評語,找家長交流,或者評“星”激勵學生,但效果也往往是一時的,道理講得再多,效果不是很理想,現狀很難改觀。

    (3)不難發現,課堂中學生的發言會表現出思維品質的不同特點。例如,有少數學生老師一提問,馬上舉手發言,這是屬於思維敏捷的學生,而他們的考試成績往往只能在90分左右徘徊;還有一些學生,他們總是用一雙明亮的眼睛看著老師,但輕易不舉手發言,一旦發言很少有差錯,而這些學生往往是考試高分的獲得者,這些孩子的思維大凡比較深刻;還有些學生,他們回答老師的提問時總是搭不到點子上,他們的答案往往會讓老師哭笑不得,會造成課堂氣氛活躍的假象,所以最不受老師的歡迎,這些孩子的思維是屬於發散型的。由此,不同思維品質的學生在對待課堂發言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是否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認知風格和思維品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裝修完以後,生活中會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嗎?